米家said:
平凡更可品嘗到生活的原味,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幸福是童話故事裡找不到的幸福
李南燕/台北報導


 小孩子的免疫力是抵抗疾病的首要防線,免疫力差的孩子很難在各種流行病中缺
席,讓家長傷透腦筋。中醫師指出,平常給孩子吃點小健中湯、玉屏風散、四神湯、
四君子湯和參苓白朮散都是不錯的調理藥膳。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小兒科醫師鄭宏足指出,小孩只要免疫力差,對病毒和細菌的
抵抗力也差,經常感冒、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氣喘、扁桃腺炎、中耳炎、腸胃
炎、腸病毒甚至是肺炎和腦炎等各種疾病都易找上他。不斷看病吃藥,殺了病毒也
傷了元氣,再加上平日愛吃冰品甜品和酥炸的食物,對腸胃更不好,於是面色晦暗
無光,食慾不振,發育情況也不佳,注意力和學習力都大打折扣。

 許多家長急切想知道如何增強幼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中醫醫院主任田安然認為,
口感不錯的桂枝湯可讓小朋友平日就喝,如果剛出現不適症狀,可以喝薑湯和桂薑
粥。薑湯作法是把二兩生薑、一兩黑糖和三碗水煎至半碗,待溫服用。桂薑粥作法
則是把三錢桂枝、四片老薑、一錢甘草洗淨後煎出藥汁再去渣。再把一百克的粳米
淘洗乾淨加水煮成粥,再把前面煎成的藥汁加入再煮可食。但是對咽喉腫痛的人不
適合。

 而如果已生病了,不妨用六十克山藥、五十克百合洗淨後,和冰糖、水一起煮熟
即可食用。

金桔

金桔,別名金柑、金棗,果實含豐富的維生素A,可預防色素沈澱、增進皮膚光澤與彈性、
減緩衰老、避免肌膚鬆弛生皺。也可預防文明病,如血管病變及癌症,更能理氣止咳、健
胃、化痰、預防哮喘及支氣管炎。金桔亦含維生P,是維護血管健康的重要營養素,能強化
微血管彈性,可作為高血壓、血管硬化、心臟疾病之輔助調養食物。

金桔八十%的維生素C都存於果皮中,果皮對肝臟之解毒功能、眼睛的養護、免疫系統之保
健皆頗具功效,而且金桔的果皮比果肉甜。

禁忌:吃金桔前後一小時不可喝牛奶,因牛奶中之蛋白質遇到金桔中之果酸會凝固,不易消
化吸收,會腹脹難過;飯前或空腹時亦不宜多吃金桔,因所含有機酸會刺激胃壁黏膜,胃部
會有不適感;喉痛發癢、咳嗽時,喝金桔茶時不宜加糖,糖放多了反易生痰。


特調生機廚房

1.金桔蘿蔔鳳梨汁
功效:肺熱咳嗽、止咳化痰。
材料:金桔五粒、鳳梨三百克、白蘿蔔二百克。
作法:
A.金桔洗淨留皮切半。
B.鳳梨、白蘿蔔洗淨去皮切片後,連同金桔用分離式榨汁機榨出原汁即可飲用。

2.金桔薑湯
功效:感冒及乾咳無痰。
材料:金桔五粒、老薑二片、褐色冰糖十五克。
作法:金桔洗淨切薄片,連同老薑、褐色冰糖,加五百西西水煮滾,之後轉小火煮三十分
鐘,濾渣即可飲用。

3.金桔茶
功效:調降血壓、預防血管硬化、冠心症。
材料:金桔五粒、紅茶袋一包、褐色冰糖一匙(約十克)。
作法:金桔洗淨壓破,加紅茶袋,用五百西西沸水沖泡二十克,濾渣後加褐色冰糖調勻即
可。

4.金橘醬
金橘是酸的,只要加點糖和鹽巴,味道就會變得非常棒。把三百克左右的金橘洗淨後去籽晾
乾,加粗鹽三克及寡塘一百五十西西,用果汁機打勻就OK了。金橘醬的用途很多,還可當作
沙拉醬!

(于美人、歐陽英提供.台灣)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3大環節

【文/學前教育雜誌編輯部】

許多爸媽關心幼兒專注力,但對於影響孩子專心度的原因,卻不見得認真思考過。在焦急地尋找提升孩子專注力的秘方時,請爸媽暫時停下腳步,先了解影響專注力的三大環節吧!

環節一、孩子本身的條件

◎專注力隨年紀和興趣增加
學齡前的孩子,專注力仍在發展階段,容易分心是很正常的。有人會用時間長度來說明專注力的發展歷程,但以時間長度只能作為基本參考,因為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是不能脫離情境的,當孩子面對沒有興趣或做不到的事,自然容易分心。

◎氣質不同,注意力有差別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先天氣質,如果你的孩子剛好是屬於注意力分散度高、對外在的刺激很敏感、活動量大,或是比較不堅持的,自然比較容易被歸類為不專心的孩子。但氣質沒有好壞,只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質,就可以找到讓孩子專心的方式。

◎男生、女生,專心表現大不同
男孩之所以顯得比女孩容易分心,一方面是因為男女孩在大腦發展的順序上不同,注意力及讀寫表現所需的能力,女孩要比男孩發展的快一些;另一方面,男孩的聽力比女孩差一點,又比較好動,如果爸媽或老師的音量太小,小男孩聽不到,自然就分心了。

◎生理與心理發展影響專心程度
如果孩子視力或聽覺有問題、手眼協調力不夠、感冒生病了、有過敏症狀,都會影響孩子的專心程度。另外,越小的孩子越不能壓抑生理需求,例如:累了、餓了、想睡覺了,自然就不容易集中精神。而情緒差時也會影響注意力。

環節二、環境中的不利因素

◎生活步調太快,讓孩子靜不下心
對越小的孩子來說,規律、節奏穩定的生活作息是非常重要的,但現在生活的步調實在太快了,爸爸媽媽每天對孩子有說不完的「快一點!」,容易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並處於分心、不專注的狀態。

◎家庭環境中充滿干擾的元素
對小小孩來說,環境中的干擾特別容易讓他分心。例如:一次給孩子玩太多種玩具,他樣樣都想玩,專注的時間自然就不長;孩子遊戲的空間或房間,如果有電視或電話的干擾,也會打斷孩子的遊戲歷程。

◎太少「動」,精力無法發洩
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運動與探索遊戲不僅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也能讓幼兒消耗過多的精力。所以你會發現,每天都出去玩的孩子,遇上下雨不能出門時,他在家裡就會坐不住,顯得不耐煩。

環節三、父母的教養偏差

◎期望過高、要求不當
當爸媽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就容易覺得孩子達不到學習的成效,而歸咎於孩子不夠專心。例如:讓孩子學太多才藝、學習超齡的東西,孩子也會因為跟不上而不專心。

◎干擾過多或限制過多
當小小孩在玩玩具或看書時,有時爸媽急著想指導所謂「正確」的做法,而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也打斷了興致,孩子就因此分心了。有些爸媽限制孩子只能在特定時間做特定的事,結果孩子沒有主控權,反而更不容易集中精神。

◎缺少管教,孩子無法學會自我控制
太寵孩子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表現。因為認同、理解規範、並且能遵守時,可以增進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專注力也會跟著提升。如果爸媽平時不建立規範,像是讓他一邊吃飯一邊玩,孩子自然不容易專心。


提升專注力的居家訓練遊戲(上)

文/柯雅齡

  普通班的老師在班級上常常會遇到有一些孩子就是一刻不得閒,經常手腳動個不停,坐不住,到處走動,不然就是嘴巴動個不停,常常會被周遭的環境干擾,沒辦法專心進行一個活動、完成一個作品;老師一開口,他也急著開口插話,對於老師的交代,總是有聽沒有到;衝動性高、持續度不夠,做事情都是做一半,無法輪流等待。當老師敏銳的察覺不對勁,將這樣的狀況告訴家人,但對於一個專注力不足,活動量高的孩子,家長在家中又該如何協助孩子呢?
 
  父母發現孩子狀況後,帶孩子去兒童心智科就診是有必要的,藉此了解孩子的可能狀況及診斷(在摒除視聽覺、認知、感覺統合、教養態度所造成的問題外,可能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注意力不足……),醫師也會針對孩子的狀況,轉介給治療師、心理師進行評估及相關治療課程。此外,父母在家中也可以漸進運用一些策略及活動來協助孩子,加強孩子的專注力及提升學習成效。當然,這些活動對於一般不大專心的孩子(不一定要有診斷),也會有一定的成效的,家長不妨試試。
 
●拍掌遊戲:雙掌互拍,剛開始媽媽將雙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讓孩子以雙手與媽媽的手互拍,媽媽再上下左右移動雙手的位置,讓孩子也要專注的進行拍掌活動。
 
●操作性活動:只要是操作性活動就需要專心,像是夾豆子遊戲、滴管遊戲,但要進行活動前,還需要幫孩子考慮到坐姿及環境的安排,讓孩子在較安靜的環境中,一次進行一件事情,且儘量避免太多聲音、視覺的干擾。市面上一些簡單的童玩,像是小的彈珠檯也可以加以利用,孩子必須專心才能將小彈珠滑近固定的位置,或是以競賽的方式進行,看誰進行得比較快,或是比較準確。
 
●迷宮遊戲:一般給孩子玩的迷宮都是運筆的迷宮遊戲,父母也可以跟孩子玩用眼睛走迷宮遊戲。剛開始用一種顏色以橫向方式畫出不規則線條,畫出至少零點五公分寬的線條,讓孩子跟著單一顏色做出追視;為確認孩子是否真正做出追視的動作,不妨在透明的壓克力板上,畫出線條,直立起來,父母就可以觀察出孩子眼睛追視的狀況。
 
●鏡子遊戲:跟孩子一起玩動作模仿,想像自己是一面鏡子,跟著父母的動作進行,剛開始給孩子的動作要簡單一些,速度也儘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後,可以互換角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聽音遊戲:聽聲音辨別位置,在孩子的右後方、左後方敲樂器,讓孩子分辨聲音的來源。還有一種拍節奏模仿,父母拍兩下,孩子就需要跟著拍兩下,接著再做不同的節奏變化,孩子也要跟著做出不同節奏的變化,讓孩子學習專心的聽,聽完之後做出正確的動作。或是跟孩子玩信誼出版社的教具「耳聰目明」,孩子一邊聽錄音帶中的聲音,一邊挑出正確的聲音圖卡;信誼還有一套教具「誰是誰」,以敘述性指令,讓孩子找到該圖卡,例如:「小白兔、穿著紅色衣服、跳繩」。
 
●傾聽遊戲:先跟孩子玩「請你跟我這樣做」,做單一指令的進行,之後可以進行兩個連續指令或是三個指令,像是「幫媽媽拿○○、○○、○○三樣東西過來。」「先去○○,再去○○,最後再去○○」(動作指令),孩子要做出正確的動作,就需要專注後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動作。剛開始如果孩子無法進行,可以讓孩子先練習複述一次,一邊做的時候也可以一邊念出剛剛的指令,做自我提醒的訓練。
 
●猜領袖:全家一起玩猜領袖的遊戲,在團體中有一個人帶動不同動作,讓另一個不知情的人藉由每次的動作轉換中去思考,在團體中究竟哪一位才是領袖。這一部分不管是當任何一個角色,都需要在相當專注及夠敏感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出跟隨或正確判斷。
 
●謎底就在圖書中:跟孩子說故事後,可以問問孩子故事的人物?主要情節?內容重點?如果孩子還是不清楚故事內容,讓孩子嘗試自己一邊看書一邊說故事,請他反問家人問題。這一部分主要是做閱讀理解的訓練,讓孩子學習專心聽故事、看故事中,還需要理解其中的內容。
 
●傳話遊戲:回到家中可以問問孩子,學校老師有沒有交代哪些活動?學校老師有重要事情一定會有聯絡單,或是其他的聯絡方式,讓孩子嘗試講出來,或要孩子將母親交代的事情到學校跟老師說,讓他練習長時間的記憶;在聽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一定的專注力,才會記得住,這是孩子必須養成的責任和習慣。在這部分,親師溝通相當重要,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在家中也可以先練習,像是去書房跟爸爸說一件媽媽交代的事情,從近距離短時間的練習,到遠距離長時間的傳話。
 
●走直線、平衡木:讓孩子先練習走直線,在直線中練習專注,等孩子熟悉後,再練習手拿著物品走直線(固體→液體),還可以腳尖接著腳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著讓雙手舉直,或是雙手拿著物品行走。在動態活動中,丟接球也是專注力的一部分,不專心就接不到,或是被球丟到。
 
●益智遊戲:象棋、撲克牌(排順序、撿紅點、心臟病)、跳棋、孔明棋,這些活動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及足夠的認知,才能有勝算的機會。認知還不錯且活動量高的孩子,對於競賽性的活動,都會相當有興趣,且樂此不疲。

●電腦軟體遊戲:現在市面上有相當多的電腦互動軟體,只要經過挑選,有很多可以給孩子運用的,而孩子為了要操作滑鼠,還要做很專心的點選。不過不是要孩子整天困在電腦前,而是在父母親的陪伴下,並搭配學習單進行,尤其不可將電腦軟體當成大人打發孩子的工具。

眼到、手到、心到才能專注學習

  基本上,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需要一定的專注能力,才能做到有品質的學習。所謂的專心,不僅是孩子固定坐在位置上罷了,還需要兩眼的注視、耳朵要有聽到,還要能理解、內化,才有達到學習的功效,也就是至少要能在過程中眼到、手到、心到。在以上的活動中,介紹不同的視覺專注、聽覺辨識、動作模仿、理解等活動,其實只要掌握這個要素,每個活動都是專注力訓練的活動。
 
  建議家長,在家人與老師合作下,確實溝通以了解孩子的活動量及不專心的狀況,並做出一簡單的觀察紀錄,協助醫師對孩子的狀況做出判定,醫師在更明確的了解評估後,也可能就直接建議利用藥物治療來協助孩子的學習。
 
下一次,我們將再介紹在活動之外的相關策略建議(生態環境改變、明確的指令、正向的鼓勵、培養興趣找到孩子優勢能力、自我訓練方式……)。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小人感冒,由於感冒藥的主要成份裡多半含有抗生素、抗組織胺等成份,對人體通常有某些程度的副作用。在沒有吃藥的狀況下,米米麻嘗試以食療的方式幫助米米的好細胞對抗壞細胞。至於什麼食物能吃、什麼食物是禁忌,常有兩派說法,也只能試試看,由結果去判斷囉!

這次感冒的症狀是有痰的咳嗽,米米對於冰糖燉梨子沒銷(她似乎不愛太甜的),所以米媽只好再想想辦法。再次請出google兄,還有手邊的食譜,得知紅棗含有大量抗過敏物質—環磷酸腺苷,因此,過敏者多吃紅棗有好處,而山藥性溫、味甘,具有強壯滋養、益氣養胃、止瀉袪痰的功效(但,體質特別燥熱、便祕、發高燒導致頭痛者忌用)。痰這麼厚,那就來試試看吧!

這次上場的傢俬是「大同電鍋」。

Recipe:(歡迎媽咪打包或轉載,也請告知一聲哦)

材料:白米一杯、山藥150克,紅棗20公克,枸杞5公克。註:山藥採購時以外觀完整、鬚根少為佳。當大小相同時,則以較重者為佳。形狀長、肉質潔白、質地細緻且無纖維者更佳。

調味料:鹽1/2小匙,香油1小匙(米米要吃的,所以調味料我是沒加啦!小人的味蕾較大人敏感喔,若大人要吃再另外加適量調味)

建議作法(依個人需要及烹煮工具稍加修改):

1. 紅棗、枸杞均洗淨、浸軟;山藥洗淨,去皮、切絲(我是切丁)備用。紅棗、枸杞幾乎都是made in China (連有機店賣的都是),米米麻這次用的紅棗是新鮮未晒乾的,似乎最近很夯,各大超市/市場都可以看到,而紅棗是有機店賣的野生枸杞。說真的,要讓米米當有機寶寶有一定程度的困難,米米麻只能盡力。顧及到口感,山藥則是日本來的

 

P1080294.JPG P1080295.JPG  P1080296.JPG

 

2. 白米洗淨,浸泡30分鐘(這次用的是有機的越光米,取出米後用保鮮袋裝好再冰回冰箱,我愛用的是Ikea賣的保鮮袋,一盒有分大小保鮮袋,99元兩盒,共100個,算是便宜、美觀又好用的)

P1080297.JPG P1080299.JPG P1080300.JPG

 

3. 將紅棗、山藥放入內鍋中,加入水拌勻,外鍋加入1杯水煮至開關跳起,繼續燜約5分鐘,再加入與白米拌勻,外鍋再次加入1杯水煮至開關跳起,再燜約5分鐘,加入枸杞及調味料調勻即可。

 

P1080301.JPG P1080304.JPG

答答~~完工了,加入一點點之前做的花椰菜泥,美味又健康的養生粥上菜了,來看看米米喜不喜歡(米米麻有嘗一下紅棗的味道,酸酸甜甜軟軟的,還ok,記得要把籽去除後再給小人吃哦!)

 P1080305.JPG  P1080307.JPG P1080309.JPG

P1080311.JPG P1080315.JPG

 

又一個吃光光!不錯不錯!…接下來就看一下有沒有過敏反應囉!相片小畫家上傳

 

米的種類何其多,若要煮得香、賣相要好,也是一門學問。這邊提供六大煮好吃米飯的祕訣,重要的還是靠經驗累積,否則容易煮出過硬的五穀米或太軟的越光米,這個…米米麻也在學習中

  1. 淘洗:輕淘2次,快速沖水,靠米粒摩擦,將石灰粉、碳酸鈣及少數米糠雜物洗去,但不必太用力搓洗,不然可能會連礦物質都洗掉囉!
  2. 加水量:1杯米(190公克),內鍋加1杯的水(240cc),加水量可依米的新舊及個人喜好加以增減(白米新米可以1:1到1:1.2。有機白米因為是新鮮的米,水與米的比例約1.0∼1.2倍即可,但如果用糙米及白米混合烹煮,則水量必須提高至1.3倍)。
  3. 浸泡:米洗過後必須浸泡,米的吸水量5分鐘即吸水10%,1小時吸水量即達80%,因此最好浸泡1-2小時,讓米充分吸水,煮時才能糊化完全,也比較好吃。
  4. 燜飯:無論是用電鍋或電子鍋煮飯,當開關跳起後,即是水份被米粒完全吸收了,此時不打開鍋蓋,繼續燜20分鐘後再打開,讓米完全吸入所有游離水,煮好的飯才能呈現鬆軟狀。
  5. 翻鬆:飯一煮好,打開鍋蓋,就先將整鍋飯用飯匙翻鬆,才能使所有的飯含水量均勻,不至於飯越盛到後面越乾。
  6. 沙拉油:煮飯前可拌入1小匙沙拉油,使煮好的飯看起來油油亮亮的,不僅好看也好吃。

後記:後來米米的痰過一天就少很多了,看來這是可以在酷酷嫂時上得了檯面又健康的一道菜。

參考資料:

水噹噹!美人養生粥 張松碧、蕭宗隆、陳怡君、姚嘉雄 著

250種電鍋料理完全收錄 白錦霞 著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ow to Make Your Own Baby Food
by: Peter Lenkefi
Making your own baby food will ensure that what your child is eating is fresh, nutritious and free of
additives. By making your own baby foods, you'll be saving money, up to 50%. And to top it off, it's
easy; making baby food at home is probably a lot less time-consuming than you may have thought.

In order to make your own baby foods, you'll need something to cook in. A steamer basket is cheap
and by cook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it, you'll be sure of keeping the nutrients in the food, instead
of in the cooking water.

To puree your foods, you can use a fork, a food mill or blender. A blender quickly purees almost
anything into the finest consistency. When your baby first starts on solids, you'll be pureeing things to
a very fine consistency and, as baby gets a little older, you will make foods a little coarser.

You may wish to buy a food mill which comes in large and small sizes. It is very handy and
inexpensive. The food mill strains most cooked foods to a very smooth consistency, although meats
can be a problem as they will have a coarser texture.

As babies are susceptible to digestive upsets, you'll want to take note of the following tips
concerning the handling of foods:

always work with clean hands.

always use clean utensils.

prepare foods immediately upon removing them from the refrigerator.

freeze immediately after cooking any foods you want to store.

You can prepare large amounts of foods at once and freeze them. Take your prepared foods and
plop by spoonfuls onto a baking sheet. Freeze the plops right away and then take them off the sheet
when they are frozen and put them into plastic bags. Label and date. You can also freeze the food in
plastic "pop out" ice cube trays. Small tupperware jars with lids serve the same purpose and stack
easily. Frozen baby foods can be stored for up to two months.

When you take frozen foods out for baby, warm the food in a cup placed in a saucepan of boiling
water with a lid on.

Cereals are typically the first foods given to a baby because they contain lots of iron. You can buy
the commercial baby cereals, or prepare your own, by running oatmeal through your blender, for
instance.

Fruits are generally given next. Except for raw, mashed banana, you will need to cook all other fruits
till they are soft.

Try making your own applesauce and pearsauce; don't add any sugar, as these fruits are sweet
enough on their own.
You can also peel peaches, plums and apricots and boil or steam them.

Use fresh vegetables whenever possibl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est nutrition and flavor for your
baby. Frozen vegetables are better to use than canned. Steaming vegetables is the best method of
preparation.
Carrots and sweet potato are two popular choices to begin with.

Yogurt, mashed cottage cheese, mashed pumpkin, baked potato, avocado and tofu (oriental soy
bean curd) are all popular with babies. One good idea is to blend together cottage cheese, banana
and fresh orange juice - delicious!

Meats should be added slowly. They can be boiled or broiled, then put in the blender with a little
milk and perhaps banana or cream of rice to get the right consistency. Chicken is generally the first
meat baby is introduced to and usually goes down fairly well.

There is no rush to start your baby on solid foods. Milk is his most important food. Your doctor's
recommendations and your own intuition will help you to know when to begin introducing solods to
your baby's diet. Always remember to be patient with your baby and allow at least a few days
between newly added foods to make sure baby doesn't suffer any reactions.


About the author:
Grab more free recipes at
http://recipe-directory.net


Circulated by Article Emporium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七田真的教育哲學是否真的可以開發出天才兒童不是我的育兒重點,我相信每個專家的理念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以下為米米媽閱後之重點整理,側重於做法,而非理論的體現。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歡迎有需要的媽咪打包帶走,也請記得打個招呼喲!

 

 

首先應先說明電視的意外危害:書中提到烙印法則-如果讓孩子經常性的接觸電視,當孩子到了二、三歲時,可能會表現出語言發展遲緩、整天動個不停、很多事無法自理,對母親的聲音毫無反應等現象。

 

l           幼兒的能力發育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以下簡單說明各階段的育兒方法概況:

1.            出生~六個月  包容能力(感覺)的發育期:給幼兒看色彩美麗的繪本、聽旋律的詩歌,並反覆進行這些工作。不妨在室內掛一幅世界名畫,每個月換一次。

2.            六個月~三歲  表現能力(創造力)的發育期

讓孩子擁有各種學習工具(紙、蠟筆、玩具…)

選擇具可塑性的玩具(可自由組合、破壞、弄壞也沒關係),如積木。

讓孩子隨心所欲地撕報紙。

讓小孩翻閱繪本、圖鑑(如動物圖鑑、交通工具圖鑑)

當牛奶或水倒翻時,不妨讓孩子盡情地用手去抹,觀察形狀變化。

塗鴨時,一次只給一、二種顏色,千萬不要指導他該怎麼畫,也不要批評。

一歲半至二歲時,讓孩子玩砂子(玩泥巴更理想)

外出散步時可以讓孩子注意周圍的花草、動物、建築物、天空、交通工具等。帶孩子去動物園、水族館,見識一下生活中無法看到的東西。

3.            三歲~六歲  思考能力(技術)的發育期

拼圖遊戲、堆高遊戲或是玩積木等,都是有助提高思考能力的玩具。

折紙、剪紙可使手指靈活。

可以開始學鋼琴、拉小提琴。

多接觸二歲、三歲用的智能測驗遊戲。


 

 

接下來仔細介紹零至四歲為止各階段的育兒方法。

1.           零至一歲的培育方法

0-3個月

著重五感的訓練

「視覺」:床頭周圍掛名畫、棚架上放色彩明亮的玩具或盆栽、一天看三分鐘黑白格子的圖案,培養集中力。床舖旁貼印有紅色大字體的注音符號表,一天一個字給他聽。

「聽覺」:每天傾聽柔美的音樂,每次聽十五分鐘左右,一天聽三十分鐘即可(別聽太長,免得孩子習慣機械的聲音,日後對媽媽的聲音毫無反應)。聽音樂時將孩子抱在膝蓋上,配合音樂搖動。最最重要的是,不斷的和孩子說話。如在換尿布時,輕輕抓住他的手腳,反覆告訴他,這是你的手,手,手…。

「觸覺」:不妨將乳頭、手、紗布或吸管觸碰嬰兒的上唇、下唇、下巴、右臉頰…等不同部位,嬰兒會迅速學習空間調整,並了解感觸的不同。

「味覺」:用乾淨的紗布分別浸在溫水、冷水、糖水、辣味、酸味的水中後,讓嬰兒吸吸看。

「握力」:讓孩子握住媽媽的手指及握棒訓練。

「嗅覺」:讓孩子聞聞花香。

4-6個月

「視覺」:將嬰兒抱到名畫前告訴他內容;多帶嬰兒外出散步;將嬰兒抱在房間內走動,反覆告訴他每件家具的名稱;站在注意符號前,反覆教每一個字。

「聽覺」:帶孩子到公園傾聽自然的聲音;和孩子聊天(聲音必須充滿抑揚頓挫、愉快的聲調,配合手勢和身體動作,以誇張的口氣發問),在說話時應對著小孩子的右耳說(三個月以前右耳較敏感,四個月以後就不必在意左右耳的問題),當孩子發出任何聲音時,立刻加以模仿。

「觸覺」:讓孩子用手握各種不同的東西,如真絲、羊毛、海綿…;將嬰兒的手交替放在溫水、冷水中,使他的手在水中張開。

「運動」:讓嬰兒趴著,鍛鍊長時間抬頭。

7-10個月

「聽覺」:聽旋律柔美的音樂、敲打音磚,注意孩子對陌生的聲音會有何反應(如突然打開收音機),培養區別聲音的能力。

「觸覺」:讓孩子玩爸媽的手指;將紙放在他手上讓他自由撕破;將孩子的手腕繫一根緞帶或手鍊;將東西拿到他觸手可及的地方,讓他伸手抓。看到孩子在吸手指時,不要立刻阻止(這代表他已具備將東西放入口中的能力,一旦加以阻止,很可能會使孩子喪失自信)。六個月開始可以玩球,或該他將小盒子收在大盒子中。

「運動」:讓孩子盡情的爬、或輕推他的腳,促使他產生爬的意願。

「聽覺」:盡可能和他聊天。

11-12個月

「視覺」:讓他翻閱繪本和圖鑑;每天教一個注音符號,每次重複多次;在鏡子前和孩子聊天;每天帶孩子外出散步;將玩具放在箱子底下,讓他自己取出來。

「聽覺」:模仿動物的聲音,讓孩子找那張動物的卡片。看卡片時,詢問孩子眼睛在哪裡,耳朵在哪裡…。教孩子「給我」「不可以」之類的簡單會話。給他一本棒子,讓他敲打臉盆或皮球。給他要壓一下才會發出聲響的玩具。跟寶寶玩遮臉遊戲。讓孩子模仿父母發出的聲音(可從學動物的叫聲開始)

「觸覺」:拿紙給孩子讓他揉成一團,再給他玻璃紙試試。

「智慧」:耐心教孩子如何玩玩具,不妨多讓孩子玩「尋寶」遊戲。分別將孩子靠近他左右腳看他的反應,是否會踢?將不同的東西排列在他面前,並讓他按媽媽的指示拿東西。讓孩子模仿說話、拍手、搓手、握拳,將兩個玩具拍打、吐舌頭、摸頭等。讓孩子將積木堆高高。將玩具放在三樣東西下,在孩子面前先將玩具用飯碗蓋起,立刻拿出來、又放在餐巾下方,再立刻拿出來,放在媽媽的圍底下,讓孩子找玩具。這時期孩子還能記住媽媽第二次放在哪,但第三次就記不清楚了。

「運動」:讓孩子吊在單槓上;學會走路時讓他盡情地四處走動,爬高、將球滾到遠處,讓他去撿。

「文字、語言」:引導孩子按媽媽的指示做事,如握握小手,拍拍頭頂等。將孩子當天學會的話寫在卡片上,再拿給他(不是要他讀卡片,而是要媽媽說出後,讓他找出那張卡片)

 終於打完一歲前的了,米米起床了,先去陪孩子囉!!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肉食」習慣正是生活習慣病的主因

松田麻美子◎著

孩子們之中已經有許多急速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成人型(第2型)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症等生活習慣病的預備軍。仔細觀察,肉類與這些疾病的關係比吸煙與肺癌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
 
已有許多研究發現,不吃肉的人比較苗條且健康長壽,攝取的肉越多,越容易罹患以上疾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就是「China Project」(別名「China Study」,中譯書名為《救命飲食》)。這是在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年之間,以美國的康乃爾大學為中心,加上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北京大學的協助,在中國進行的「飲食與生活形態相關研究」,目的在於找出會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
 
這項研究是史上最大規模且具綜合性的研究,並獲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頒發「免疫學研究大獎」,給與最高等級的評價。該研究發現,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症在美國社會相當普及,但在中國鄉下地區罹患率就非常低。
 
事實證明,導致這個結果的最大原因在於這些區域的人幾乎沒有攝取動物性食品;相對地,攝取越多動物性食品的國家或區域,就有越多的人罹患這類疾病。
 
為什麼「肉」不好?
肉之所以不好的理由主要有三。第一,肉所含有的蛋白質、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已超過人體能夠處理的程度。第二,肉裡不含預防、改善疾病的成分(食物纖維、抗氧化物、植化素等)。第三,肉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普里昂蛋白(引起狂牛症的異常蛋白)、O-157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及弧形菌屬(Campylobacter)等有害細菌及抗生素、荷爾蒙)。
 
漢堡肉的熱量幾乎有六○%~八○%是來自脂肪。就算選用脂肪較少的瘦肉,脂肪含量也約有六○%,兩者幾乎沒有差異,都是會阻塞血管壁的飽和脂肪。
 
雞肉的脂肪確實比牛肉少,但膽固醇含量卻比瘦肉多出許多。攝取一百毫克的膽固醇飲食後,血中膽固醇指數會上升五%。我們的體質與肉食性動物不同,無法完全處理膽固醇。
 
人體一天可以排泄的膽固醇量是一百毫克。剩餘的膽固醇會殘留在身體組織之中,最後便會阻塞動脈,引發心臟病及腦梗塞。肉類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除了會造成肥胖,還是導致大腸癌、前列腺癌、乳癌、卵巢癌及糖尿病的主要因素,這些都是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的事實。
 
最近的研究也發現,攝取蛋白質時所產生的副產物高半胱氨酸,是比膽固醇更容易造成心臟病及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高半胱氨酸的值越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性越高。阿茲海默症多出現在肉食國家。
 
人體內每天都有癌細胞產生、消失,這是因為人體中有分解癌細胞的機制。然而,每天吃肉的人,體內有過多的動物蛋白,而使癌細胞開始激增,甚至超過人體可以處理的範圍。癌細胞成長時比正常細胞需要多一.三~十一倍的蛋白質作為營養。肉、雞、魚等動物蛋白會開啟致癌的開關。此外,烤肉及烤魚時,會產生強烈的致癌物質異環銨(HCA)。一般人認為雞肉比牛肉及豬肉健康,然而,雞肉的異環銨含量比牛肉、豬肉高出十六倍。在美國,肉食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素食者高出三倍。
 
坎貝爾博士(T. Colin Campbell, Ph.D)(注)指出,「讓人類致癌的物質中,動物蛋白這種物質的致癌性最高。」
 
(注)康乃爾大學營養生科所教授。「China Study」計畫主持人。全球動物性食品與癌症研究領域中的佼佼者。
 
肉跟魚完全不含食物纖維,所以,在消化過程所產生的副產物會於體內滯留長達五到七天的時間,除了會引發大腸癌以外,還會形成有利各種癌症及心臟病、腦中風發生的環境。
 
很多人並不知道,攝取過多的動物蛋白,會使鈣質從尿中流失,提高中年過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動物蛋白攝取過多,比鈣質攝取不足更容易發生的骨質疏鬆症
 
動物蛋白在體內會生成強酸物質(硫酸含有胺基酸、尿酸及磷酸等)。這時,血液中維持弱鹼性(pH 7.35~7.4)的機制會開始運作─利用鹼性成分進行中和。此時被拿來中和的就是屬於鹼性的鈣質。
 
鈣質有九九%儲存於骨骼及牙齒中,所以,身體會從骨骼及牙齒釋出鈣質來進行中和,再由腎臟將這些中和後的物質與尿液一起排出體外。而腎臟無法排泄的部分就會儲存於體內,造成組織異常;若堆積在動脈會造成動脈硬化,若堆積在關節就會造成關節炎,若堆積在腳趾就會造成痛風,若堆積在腎臟就會造成腎結石,若堆積在視網膜就會造成白內障,若堆積在皮膚就會形成皺紋。
 
不論是腎結石還是膽結石,大多會被當作老化現象而受到忽略,但實際上,這兩者主要是因為肉及魚等動物蛋白攝取過多所致。
 
因此,現在歐美社會中,營養學的領域正發生革命。過去鼓吹「為了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及鐵質,請多吃肉」的建議已成了舊式營養學了。
 
廿一世紀的最新營養學建議「要多攝取新鮮的水果、綠色蔬菜、豆類、芋類、未經精製的全穀類等植物類食物」,美國國內的優秀醫師及營養師們則建議「以素食養育孩子」。享年九十四歲、世界最知名的小兒科醫師斯波克博士(Benjamin Spock, M. D.)就是其中之一。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起過敏的最主要原因─牛奶

松田麻美子◎著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教導「牛奶是自然賦予的極致健康食品」,然而,那是針對子牛而言。這個地球上,只有人類才攝取其他物種的奶,也只有人類在一生中持續喝著牛奶。這一切違反了自然律例,是極度不自然的行為。
 
牛奶與人類母奶的成分有極大的差別(參照表)。每個物種的奶都是為了餵養該物種的子代而演化而成,如果持續攝取其他物種的奶,健康上一定會出現種種問題。
 
再者,人類在過了離乳期之後,就會停止分泌可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質(酪蛋白)及乳糖的酵素,即腎素(Renin)及乳糖酶(Lactase)。人體的構造並不是針對喝牛奶而設計,因此,無法被分解的酪蛋白及乳糖便會形成毒素堆積於體內,經年累月下來,便會阻塞組織,成為疾病的元兇。
 
牛奶會引起許多疾病並使其惡化,其中以食物過敏為首。事實證明,嬰幼兒的腸疝痛、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濕疹、腸胃過敏(慢性腹瀉及便祕)、耳朵的慢性炎症(中耳炎)、因持續性鼻部鬱血而造成的「鼻塞」及後鼻漏、聲音嘶啞、花粉症、副鼻腔感染(即鼻竇炎)、積痰等呼吸器官的問題,還有小兒糖尿病、嬰兒猝死症候群、年幼型慢性關節炎(特別是被稱為「成長痛」的筋骨痛)、肌肉及骨骼疼痛、腰痛、疲勞、失眠、性情急躁(易怒)、ADHD、夜尿等問題,都是牛奶及乳酪中的蛋白質引起的。
 
霍普金斯大學前小兒科部長弗蘭克歐斯基醫師(Frank A. Oski, M.D.),因著有《向牛奶說不?》(Don't Drink Your Milk)及《身邊的小兒科醫師》(Nathan and Oski's Hematology of Infancy and Childhood)而聞名遐邇,他曾表示:
 
「酪蛋白(奶蛋白的主要成分)是造成全美五○%的孩子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若能避免攝取乳製品,便可使大多數的氣喘及副鼻腔感染得以舒緩,甚至痊癒。

★母奶與牛奶的營養成分比較







世茂出版
《該給孩子吃什麼》

(資料來源:世茂出版集團 提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兒的飲食大計

資料提供/臺安醫院小兒醫師 張雅婷

隨著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愈來愈多,如果家裡的孩子剛好是過敏體質,該怎麼吃才不易過敏?是不是永遠都不能再吃那些致敏食物?該如何以其他食物取代?且看以下報導……

愈來愈多的孩子一出生就是過敏性體質,在生活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如何從飲食著手,降低孩子對食物過敏的機會呢?

過敏媽咪易生出過敏兒
臺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張雅婷表示,造成嬰幼兒過敏體質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先天環境和後天影響兩大因素。在先天環境方面,以母親的體質影響最大。
根據長庚醫院一項大規模的調查指出,患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和過敏性鼻炎的孕婦,有很高的機率會生下過敏兒,相較起來,患有上述過敏症狀的父親卻較少對孩子的體質造成影響;而後天影響則是以接觸外在過敏原(如塵)和病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為主。
具有過敏體質的新生兒以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最高,症狀最為明顯,大約4~5歲之間可能會形成氣喘,長大後還可能發展成過敏性鼻炎。張雅婷指出,這些過敏症狀不是過敏兒必然會發生的連續反應,但是根據臨床的長期觀察,這3種依生長順序發生的過敏症狀,有很高的機率會連續發生在過敏兒身上。

母乳可以降低過敏反應
過敏原一般來說可以分為3大類,即「食物類過敏原」、「吸入類過敏原」和「接觸性過敏原」,而嬰幼兒的過敏反應則以食物影響為主。張雅婷表示,嬰幼兒容易對食物產生過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腸胃道的保護力不足。
一般正常的腸胃道,應該具備消化液的分解能力、完整的黏膜和黏液層保護,以及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才可以抵抗過敏原的侵入。但是因為嬰幼兒的腸胃道尚未發展成熟,黏膜的障壁功能不完整,再加上缺乏免疫球蛋白A(IGA),因此,嬰幼兒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機會比成人高出許多。
有一些新生兒會對牛奶產生過敏,所謂的牛奶過敏指的是身體對牛奶中的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會有明顯產生皮膚紅疹、血便、黏液便等症狀。
因此,對於父母本身有過敏體質,或是有家族過敏史的新生兒,張雅婷建議最好從出生開始就餵食母乳,而且至少要餵食4~6個月以上;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A(IGA),有助於提高腸道酵素的含量並保護腸胃道,還可以延緩甚至避免嬰幼兒過敏體質的發生。如果媽咪無法哺育母乳,最好選擇低敏(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取代。

副食品添加時機暫延後
除了建議過敏兒延長喝母乳的時間,副食品的添加最好也跟著往後延。副食品的添加通常是在嬰幼兒4~6個月大之間,過敏兒則最好在餵食母乳或低敏奶粉滿6個月之後再開始,主要的目的是延後孩子接觸過敏原的時間。
副食品的添加方式則是先以「低致敏食物」如米粉、果泥、蔬菜泥開始。1次以1~2種食物分開餵食,每種食物要有3~4天的觀察期,如果孩子的皮膚沒有出現疹子,也沒腹瀉的現象,那就代表食物是沒有問題的;至於蛋白、有殼海鮮和核果類等「高致敏食物」,則建議1歲以後再吃。
此外,無論是「低致敏食物」或是「高致敏食物」,剛開始試吃時,盡量不要將食物混著吃,以免發生過敏反應時找不出致敏因素。

3歲以後再做過敏測試
想要瞭解自己對什麼食物產生過敏反應,通常需要透過抽血來檢驗,不過,3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不適合。張雅婷表示,嬰兒在6個月大之內,血液中富含媽咪的保護力,即便抽血檢驗,驗出來的結果只能代表媽咪的過敏指數;而在3歲以前,孩子的免疫系統也還沒發展成熟,檢驗出來的結果也不會準確。因此,她建議在幼兒3歲以後再做相關的檢查,會比較有幫助。
不過,如果媽咪發現孩子可能對某種食物過敏的話,可以在醫師指示之下,進行「食物挑戰試驗法」(food challenge test)或「皮膚過敏原穿刺試驗」(Skin Prick Test,  SPT)。


益生菌有助改善bobo過敏體質
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指出,有過敏體質的孕婦在懷孕期間補充「益生菌LGG」,生產後餵母乳的媽咪持續補充,沒有餵母乳的媽咪則將「益生菌LGG」加入配方奶粉內,經過長期追蹤後發現,「益生菌LGG」確實能夠有效降低嬰幼兒過敏體質的發生。
此外,中國醫藥學院小兒科主任許清祥等人,同樣證實由國人腸道中發現的「益生菌LP33」,有助於改善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
因此,張雅婷建議,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可以在食物中添加益生菌了,1歲以後可以改喝優酪乳,方便許多。如果不想讓孩子喝冰的優酪乳,可以在室溫下放置30分鐘後再飲用。



食物挑戰試驗法
1. 牛奶過敏:停喝牛奶(羊奶)3週,在醫師指示下改用其他配方奶替代。3週後開始試喝牛奶,1天喝200㏄,如果出現皮膚紅疹、血便、黏液便等症狀,即是牛奶過敏;建議以水解蛋白奶粉代替一般奶粉。

2. 蛋白過敏:3週內不吃蛋白,3週後試吃,1天1/4個蛋白即可。如果皮膚出現紅疹,即為過敏,建議避免食用。

3. 過敏食物:禁食過敏食物3週,第4週可以試吃1種過敏食物並觀察1週,如果出現皮膚、鼻子、眼睛癢的情形,或是蕁麻疹、咳嗽、流鼻水、腹痛、噁心、嘔吐、腹絞痛等症狀,停吃該種過敏食物半年,半年後再依上述原則試吃食物。


新手父母出版/幼兒健康廚房
撰文/書軒
諮詢‧資料提供/臺安醫院小兒科‧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張雅婷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添加守則&建議~讓寶寶一吃就上癮
採訪撰文/張采妮
 
當寶寶要從全乳階段邁入離乳階段時,必須先經歷一段循序漸進的過渡時期,也就是副食品階段!不過,副食品該如何烹調?怎麼餵?如何拿捏餵食的份量及食材的選擇?這些可是大有學問呢!因此,這次《嬰兒與母親雜誌》特別邀請小兒科醫師及營養師,為讀者們一一解惑!
 
什麼是副食品?
從寶寶哇哇落地後,母乳是寶寶最先接觸到的食物,因為這時候的寶寶還沒有牙齒,所以只能靠著吸吮母乳來維持身體機制所需的營養和熱量。但是隨著寶寶身體各器官的發育,寶寶會開始需要攝取其他的營養素和熱量,於是母乳在寶寶食物中的比例會逐漸變少,並開始嘗試吃母乳以外的食物。不過,這時候寶寶的主食還是母乳,所以母乳以外的食物,便稱為「副食品」。另外,寶寶在吃副食品的過程中,也可以藉由使用學習餐具,來訓練咀嚼、吞嚥和手部抓握、手眼協調的能力,為邁入斷奶階段作準備。
 
如何觀察寶寶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
每一位寶寶的發育不同,所以進入副食品階段的時程也不同!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魁文表示,一般來說,當寶寶成長到約三~四個月大時,會逐漸開始出現厭奶的現象,媽咪會發現寶寶有「不肯喝奶」或「奶量變少」的情形,或「開始對大人吃的食物產生興趣」,這些都是寶寶已經要進入副食品階段的「訊號」!
 
依據月齡,建議的副食品添加原則
依據寶寶的成長進度,媽咪也該為寶寶準備不同的副食品!依據月齡的不同,以下是副食品的添加建議:
 
‧餵食副食品的重要原則
原則1:以漸進方式 從液態、泥狀、半固態到固態食物
不過,當寶寶剛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時,並不適合馬上就吃大人吃的食物,而是得遵循一定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嘗試各種食物。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組長李青蓉營養師表示,媽咪幫寶寶添加副食品的種類和順序,要以寶寶自身的發展為主要考量。以食物的型態來說,要先從液體食物開始,再進入泥狀、半固體、固體食物。以食物的調味來說,則是要以最清淡的原味開始。
 
原則2:一次先嘗試一種新食材就好
媽咪餵寶寶吃副食品時,建議先從單一副食品開始。此建議的目的是,一來可幫助寶寶的腸胃逐漸習慣奶類以外的食物,避免因腸胃不適或無法消化而嘔吐或拉肚子;二來則是可方便媽咪紀錄寶寶能適應哪一種食物,或對某一項食材特別敏感,可藉由日常紀錄來了解寶寶的飲食狀況。假使寶寶出現腹瀉或便秘,也能幫助媽咪儘快找到讓寶寶不適的原因。
 
張魁文醫師建議,剛開始媽咪可以在某一餐中讓寶寶嘗試一種副食品,假使寶寶吃得狀況不錯,每天吃一次,且連續嘗試2~3天之後,寶寶也沒有出現腹瀉或便秘的狀況,那麼媽咪就可以將這種食材加入寶寶的副食品菜單中,再讓寶寶試吃另一種食材。假使寶寶的排便變軟或有拉肚子的現象,那麼就得先暫停餵食該種副食品。如果寶寶在吃的時候,咀嚼了半天又會吐出來,則可能是食物煮得不夠軟爛,或切的太大塊,寶寶不容易咀嚼和吞嚥,才會吐出來。
 
原則3:不可以強迫餵食副食品
寶寶在嘗試吃副食品的階段中,偶爾也會遇到寶寶不愛吃的東西,譬如有些寶寶不愛吃肉,或不愛吃青菜,建議媽咪不要採取強迫餵食的方式,避免寶寶日後對這種食物產生強烈反感。李青蓉營養師建議,媽咪可以在副食品的烹調上多花點心思,譬如將蔬菜剁成碎泥,和肉泥拌在一起蒸熟,或和薯泥一起蒸熟,以改變食物型態的方式來誘導寶寶。
 
原則4:纖維過多的食材 不適合當副食品
前振興醫院營養師謝宜芳表示,因為寶寶的咀嚼能力不及成人,所以纖維量多的食材不建議作為寶寶的副食品。譬如像是竹筍、牛蒡、玉米或是空心菜等,比較容易讓寶寶噎到、不易消化,建議等寶寶1~2歲之後再給予食用。
 
原則5:容易致敏的食材 建議一歲後再添加
營養師謝宜芳表示,像是豆類、扁豆、小麥、玉米、蕃茄、莓果類、柑橘類、花生醬、堅果類、芝麻醬、乳酪、全蛋、起司、乳酪等食材,都是屬於容易致敏的種類,建議等寶寶一歲之後再加入副食品菜單。
 
★ 副食品DIY食譜篇
‧適合月齡:4~6個月
 
柳丁汁
材料:柳丁一顆
作法:
1.將柳丁切片,去籽及纖維,用湯匙壓出果汁,並加一倍的開水稀釋即可。(譬如1匙果汁:2匙開水)
 
紅蘿蔔蘋果汁
材料:紅蘿蔔一條、蘋果汁一杯
作法:
1.將去皮切成小段的胡蘿蔔放在碗裡,以電鍋蒸熟。
2.將蒸熟的紅蘿蔔用湯匙壓成泥,再加入一大匙的蘋果汁混合即可。
 
蘋果泥
材料:蘋果一顆
作法:
1.將蘋果切片,放在磨泥器磨泥即可。媽咪也可用湯匙刮蘋果肉來製作蘋果泥。
 
木瓜泥
材料:木瓜一片
作法:
1.將木瓜剖開、去籽。
2.將木瓜放在磨泥器上磨成泥即可。媽咪也可先將木瓜切成小丁,再用湯匙背面壓成泥。
 
‧適合月齡:7~9個月
 
米粥
材料:米飯一碗
作法:
1. 生米煮粥為1杯生米加7杯水。
2. 米飯煮粥為1/2杯熟飯加3杯水。
 
豆腐粥
材料:稀飯一碗、豆腐一小塊、鹽巴少許
作法:
1.將一杯米和10杯的水熬煮成軟爛的稀飯。
2.將豆腐洗淨切成小丁,用湯匙壓成泥,加在稀飯中煮滾,再加一點點鹽巴即可。
 
鮮奶南瓜湯
材料:南瓜、糖少許、鮮奶2杯(1杯=240cc)
作法:
1.南瓜去皮洗淨切片,放入電鍋蒸熟取出,放涼。
2.將蒸熟的南瓜放入果汁機加鮮奶打勻,再移到鍋內用小火煮溶即可。
 
鮪魚優格
材料:鮪魚罐頭半罐、無糖優格一盒
作法:
1.將半罐的水漬鮪魚罐頭搗碎,加1大匙無糖優格即可。
 
蘋果奶油肉丁
材料:蘋果丁2小匙、雞絞肉20公克、奶油1/3小匙
作法:
1.蘋果切丁,鍋中放1/2碗高湯,先放蘋果丁,再將雞絞肉放入煮熟,加奶油調味即可。
 
‧適合月齡:10~12個月以上
 
菠菜小魚羹
材料:菠菜3株、吻仔魚2兩、鹽1/2茶匙、高湯2杯
作法:
1.菠菜洗淨摘除根部,入鍋燙軟,,撈出擠乾水分切碎。
2.高湯煮滾,加入鹽巴1/2茶匙調味後,加入吻仔魚煮滾,加入菠菜勾芡即可。
 
菠菜肉末粥
材料:瘦肉2兩、菠菜2株、白飯1碗、吻仔魚3大匙、鹽1茶匙、高湯3杯
作法:
1.瘦肉切碎,加少許醬油和太白粉拌勻。
2.菠菜洗淨切碎,白飯加高湯磝煮成粥,之後再加入肉末和吻仔魚煮滾,加鹽調味後再放入菠菜煮滾即可。
 
干貝冬瓜泥
材料:冬瓜1片、紅蘿蔔1/3條、干貝2粒、蟹肉1/2杯、高湯2杯、鹽少許
作法:
1.冬瓜去皮切片蒸熟後弄碎,紅蘿蔔去皮刨絲,干貝泡軟蒸熟後撕成細絲。
2.蟹肉川燙後撈出,將所有配料煮滾即可。
 
洋菇豆腐絞肉燴飯
材料:洋菇2朵、豆腐30克 、絞肉20克 、飯60克 、白菜1片。
作法:
1.將白菜、洋菇切成細丁。
2.鍋中放1/2杯水,煮滾後加絞肉、白菜、洋菇、豆腐一起煮熟,加調味料後用太白粉勾芡,淋在軟飯上即可。
 
山藥絞肉
材料:山藥1/2碗、絞肉1小匙、枸杞5粒。
作法:
1.將山藥蒸熟搗成泥,取一鍋,放少許油,將絞肉炒香,加太白粉勾芡,淋在山藥泥上即可。
 
餵食副食品之常見問題篇
問題1:幫寶寶製作新的副食品時,寶寶剛開始會吃,但是1~2天之後又不吃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解答:可能是寶寶已經吃膩這種食物,或是又發現另一種更吸引她的食物。張魁文醫師表示,若寶寶仍會想吃其他的食物,沒有厭食的現象,同時寶寶的生長曲線也正常,那麼家長無須擔心。
 
問題2:寶寶不愛吃青菜(或肉類)!該怎麼辦?
解答:當寶寶開始有獨立自主的意識之後,加上味覺和嗅覺更加敏銳,寶寶開始懂得什麼事自己喜歡的,什麼是自己不愛的味道!因此媽咪經常會遇到,寶寶只喜歡吃幾種固定的食材,也會討厭幾種特定的食材。李青蓉營養師建議,剛開始媽咪不要強迫寶寶吃他不喜歡的東西,或許也可以試試看將討厭的食材剁碎和在寶寶喜歡的副食品中,或是用具有相同營養素的其他食材來取代。假使在健康檢查時,寶寶的生長曲線正常,家長則無須過度擔心;假使生長曲線下降,醫師會評估寶寶的狀況給予適當建議。
 
問題3:寶寶吃了副食品後,全身起紅疹,這是過敏現象嗎?
解答:假使寶寶對某種食材產生過敏,可能就會出現嘔吐、全身起紅疹、腹瀉,甚至發燒等症狀。假使寶寶出現疑似過敏現象,請先暫停寶寶的飲食,並請儘速帶寶寶就醫。就醫時,請一併告知最近寶寶吃得副食品種類,以協助醫師診斷。
 
問題4:寶寶吃副食品的時候,總是有一口沒一口,且寶寶常常會分心,怎麼辦?
解答:一歲以前的寶寶的發展是相當快速且變化多端的!寶寶對各種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心,因此也常會因為受到外物的影響,而忘記自己正在吃飯,而且寶寶根本就無法理解「要專心吃飯」這檔事!因此建議媽咪,在寶寶的用餐時間,盡量避免讓寶寶邊吃邊玩,或是讓寶寶看到其他小朋友在旁邊玩耍,盡量排除一些會讓寶寶分心的事物,也會幫助寶寶用餐時間更專心!
 
張魁文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   台灣小兒消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小兒消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指導醫師
現任: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李青蓉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兼任講師、實踐大學食品營養學系兼任講師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組長
 
謝宜芳
學歷:輔仁大學食品營養學研究所畢業
經歷: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糖尿病中心營養師)、日商明治乳業營養顧問及營養課主任
著作:擁有《0~3歲寶寶營養副食品》、《謝宜芳營養愛美書》等著作





《嬰兒與母親》
2009/1月號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 提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對孩子說"不可以"的爸媽,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正面的方法,

mm…學起來!

明確的規矩可讓孩子有適當的行為,且有助解決問題

瓊安‧萊絲&麗莎‧霍娃◎著

為家人訂定規矩時,應該考量本身的教養型態與自己家裡的需要,你可以制定非常明確的規矩,也可以制定概括性的原則。明確的規矩,如「跟別人要求某樣東西時一定要說『請』,接受別人的東西時一定要說『謝謝』。」,清楚告訴孩子你所期待的行為。不管規矩被確實遵守,或破壞都可明顯看出;規矩教導孩子在家裡、在學校或朋友家裡某件重要的事情,不管有多累、不管你的心情怎麼樣,規矩都是一樣的。
 
然而明確的規矩有時反倒是種限制,例如:無法教導孩子概括性的良好舉止;概括性規矩(「有禮貌」或甚至「尊重別人」)的彈性較大,可是你需要時間跟孩子解釋守規矩的意義。儘管有些人認為概括性規矩太籠統,幼小的孩子無法了解其真正的意義,許多好的幼稚園老師把概括性規矩視為結合所有「規矩」的機會,引導孩子體會人生真正的道理。
 
你怎麼知道家人需要哪種規矩呢?這得依據你企圖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以及你是什麼樣的父母,甚或你打算怎麼樣執行規矩而定。
 
如果你正在處理某項行為問題,最好是針對那個問題來擬定規矩。例如,在萊絲老師的幼稚園教室裡,她清楚知道一天當中什麼問題和活動會引起最大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她設計出下面這些班規:
• 遵守第一次傳達給他們的指示。
• 在大聲講話之前先舉手。
• 尊重周遭的私人空間。
• 東西使用完畢後,應該放回原處。
 
萊絲老師的規矩很明確,卻適合她在教室裡可能面對的各種情況,顯然當一個規定被破壞時,她很容易就可以指出規定是什麼,犯規的孩子又該如何調整他的行為。萊絲老師訂定的規矩也包含每天會遭遇到的問題,並教導學生們成功達成事情,以及在教室裡生活所需要的技巧。(當有學生抗議某個煩人的孩子不能當朋友時,她就必須將原本第三條規矩調整為:尊重朋友的私人空間。)
 
你可以考慮訂立一些用來規範進餐的規矩,教導兄弟姊妹之間如何不用推擠或打人的方式解決爭執,或幫助孩子平靜地渡過洗澡時間和睡覺時間。注意,你也可以在這些時段藉由建立清楚的固定作息或步驟,處理吃飯時間和就寢時間的問題,然而,即使適當地培養出固定作息,用規矩形式的提醒,對於問題的解決也會有所幫助。儘管幼稚園老師蘭迪.海特幾乎以步驟取代了所有的規矩,他仍然會有這條規矩:「走路時不准摸東西、交談。」來提醒學生在走廊上行走應表現出的適當行為。
 
在馬里蘭州,曾經贏得教師獎的達拉.費德曼(Dara Feldman)雖然著重在更遠大的人生啟發上,還是希望她的教室能保持秩序,所以用引導的原則處理她在加勒特公園(Garrett Park)的幼稚園班級。費德曼老師於二○○五年榮獲國家迪士尼教師獎,她擬定一份教室公約讓學生帶回家給家長簽名。這份合約上面寫著:「我們將口不出惡言、不使用暴力,我們將以溫和的態度對待他人及物品,我們將熱心學習、永遠盡最大的努力。」
 
這種方法非常好,不僅提出問題範圍,也讓費德曼老師針對幼稚園常見的問題給與特定的規矩,她的學生們幫忙寫下班級公約,同時他們也會逐一討論每條規矩的意義,而且畫出圖案說明那些規矩,當事情不對時,她也會溫和地加以提醒。
 
這個原則在家裡也很重要,你需要跟孩子說明這些規矩,解釋清楚為什麼擬定的規矩非常重要。在寶琳.傑洛克絲的教室裡,她允許學生幫忙制定規則,一起腦力激盪想出點子,並且縮減數量到最重要的三、四條規矩。
 
「我們不斷討論定這些規矩的理由:保持每個人的安全,確定每個人都受到尊重對待。」她解釋道。
 
如果選擇建立概括性的準則,你必須是態度前後一致且提供指示的人。確定孩子知道他被賦予什麼樣的期待,不要每天為了配合你的需要而改變定義,因而誤用了規矩。要知道,在傳達你的意思時可能得花更多時間,所以應該溫和地指正,清楚地解釋他的行為是怎麼破壞規矩。
 
幼稚園老師在擬定班規時,會考量的其他幾個問題包括:
 
1.規矩應該言明什麼是可行或不可行嗎?
老師一般都同意,你所訂的規矩應該陳述你希望發生什麼事,而不是說明你想要避免的行為,因此你不需要訂立這樣的規矩:「玩具不要留在地上。」應該這樣說:「遊戲結束的時候應該把玩具收好。」基於幾個理由應該這樣做,其中最主要是因為幼小的孩子從「不應該做」進入「應該做」有段艱困的時期。他們可能了解你不希望玩具留在地板上,可是那不見得能幫助他們了解該做什麼。
 
然而,有幾個規矩就是很難用正面的說法,特別是在規矩必須清楚明白,才能達到最有效率的時候。如果我想要訂一個可以防止小孩在家裡奔跑的規矩,可能只會是這樣:「不准在家裡面跑。」好老師可能會質疑,我應該將這個規矩修飾得更正面些—如果不跑的話,孩子可以做什麼?或許可以這樣:「在家裡面只能走路。」可是這並非我要的意思,我不介意在家裡偶爾跳一跳、翻滾或爬一爬,我只是不希望跑來跑去而已,或許可以像這樣:「在家裡面走動要注意規矩。」但是對我而言,這個說法有點混淆,而且沒有說出我的意思。肯德基州派翠絲.麥克葛雷聰明地用這句話來處理:「限制速度:走路。」或許我可以借用這句。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你發現需要「不應該」的規矩也沒關係,總比你沒把意思說出來要好些,最重要的事情是,你的規矩應該清楚明瞭。請記住,即使規矩本身是可能訂為「不准…」,在你矯正時應該清楚指示你希望孩子怎麼做,例如:「慢一點!在走廊走路腳步請放慢。」
 
2.規則應該寫在紙上貼起來嗎
大多數幼稚園老師會將班規貼在教室某個地方,如此在需要的時候整天都可以按班規行事,孩子們對於要進行的事情也有個清楚可見的提示可依循
 
許多父母不願意把規矩貼在家裡,我當然能了解這一點,可是有一天我和朋友去探訪一處休閒城鎮後,我的想法改變了。我們經過一家簡餐店,前門貼著一張告示:「洗手間僅供顧客使用。」於是我了解到,公告規則確實能發揮作用。
 
如果你正在處理某項特定行為,覺得孩子需要看得見的提示,那麼你可以選擇把規則貼起來;除了選擇把規則貼在冰箱或牆壁上,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發製作一種「規則書」,為每項規則配上插圖,然後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在需要的時候作為依據。





新手父母出版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行事曆這麼好用,都沒想到,學起來!

有效利用行事曆,教導孩子數字與日期的基本概念

瓊安‧萊絲&麗莎‧霍娃◎著

除了日常的時間表,還有一項能夠幫助追蹤記錄下星期和下個月將要來臨的事情,那就是行事曆。如果能把行事曆擺在家庭中讓每個人都容易接近的地方,將會有最大的效果,這樣即使是幼小的孩子都能看見未來有什麼事情。
 
僅只是在接下來的當日事件上畫張圖或貼個貼紙,也能提示孩子那天的事件。「距離我的生日還有幾天?」或「你看行事曆上的阿嬤的圖畫。」
 
好的幼稚園老師很喜歡在教室使用行事曆 ,因為它們對於重要的數學和閱讀的學習前技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引。
 
在夏威夷,寶琳.傑洛克絲(Pauline Jacroux)使用巨幅的牆壁行事曆,每一邊有三個方塊。在每天的行事曆時間,「行事曆監視器」會指著當天的日期:「今天是二○○八年九月一日星期一。」
 
在這個行事曆的一邊,第一欄供孩子畫圖以記錄天氣,像是晴天或雨天。在第二欄,她根據一名拿著風向袋踏出教室外面的同學的報告,記錄當天是否為多風的天氣。第三欄,她根據教室門外的溫度計來記錄那天的溫度。
 
在行事曆的另一邊,其中一欄是用來記錄學校的重要日子,例如像建校一百週年紀念日的慶祝活動。接下來這一欄對於潔洛克絲老師的夏威夷教室是很獨特的—用來記錄孩子們是否看見一種叫做黃金佩萊瑟(Golden Plether)的鳥;這種鳥在每年三月遷移到阿拉斯加之前,會在八月飛來他們的教室外面落腳。底下這一欄則是用來記錄月亮的盈虧。
 
你家裡的行事曆可以詳細也可以簡單,但是藉著使用行事曆,你是在教導孩子數字、星期幾,以及今天、明天和昨天的概念,同時你也在教計算,而且幫助他認識字母和文字,此外,你也教導孩子下面這些基本知識:
• 測量,如果你比較時間的元素。(「蘇珊的生日和莎莉的生日之間相距幾天?」)
• 解決問題和分類,如果你試著推測出某個月的天氣可能怎麼樣。
• 畫圖表,如果你使用像陽光、雨點或下雪來記錄每天的天氣。
 
製作時間表的錦囊妙計(一)
卡片紙夾
年齡:三~五歲
材料:索引卡、小衣夾、24吋的寬絲帶、馬克筆
準備: 和孩子一起在索引卡上面將當天的每個重要事件都畫出來,再用衣夾將卡片繫在長長的絲帶上。將絲帶掛在牆壁或門上面,好讓孩子摸得到這些卡片。
做法: 當孩子完成一項活動,他可以取下相對應的那張索引卡。卡片可以放進附近的盒子、籃子或信封,等改天再拿出來使用。每天晚上使用適合第二天活動的卡片取代原有的。
 
製作時間表的錦囊妙計(二)
筆記本時間表
年齡:四~六歲
材料:紙張、馬克筆、三孔文件夾、紙張保護套
準備:和孩子一起將當天每個重要的事件個別畫在一張紙上,再將這些紙放進保護套中。
做法:挑出能表現當天的適當活動的紙張,按照次序整理後,放在三孔文件夾,孩子一整天就可以參考筆記本上的活動,你也可以很容易就能更換每天的時間表。
 
製作時間表的錦囊妙計(三)
時間紙板遊戲
年齡:四~六歲
材料:紙張、馬克筆、跳棋棋子或作為遊戲代幣的硬幣
準備:和孩子畫出簡單遊戲板格子路徑,沿著路徑將孩子從早上、下午或晚上必須做的事情畫出簡單的圖案。
做法:每次孩子完成計畫表上的活動就可以移動遊戲代幣,直到他抵達道路的盡頭「獲勝」為止。





新手父母出版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發佈日期:2009/7/11 上午 09:38
米米小公主現在13個月大,昨天米米麻沒有把水壺關好,發現時一灘水已經灑在地墊上,趕緊拿了抺布放著吸水,結果米米居然接著就做出這個舉動,客廳擦完,接著還擦了廚房、電視櫃、沙發…
真的是甜在娘心啊^____^ 會幫媽媽做家事的寶貝,媽咪愛妳~~

小孩子學的真快…媽媽每天的行為都會被小人學起來,以後做起家事更有趣了!!
米爸,簡伯、維克叔叔…不要再常常問候別人的媽媽了,不然我耽心,胎教失敗就算了,接下來的身教也來不及挽救了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啟蒙
  
Not only imitates!
  善用模仿力‧教出聰明兒
採訪撰文/陳俐君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李儒卿

爸比媽咪在舉高雙手拍拍時,有沒有發現,還在襁褓中的小寶貝,也會跟著小手揮揮?別以為眼花,孩子正在模仿你喔!
模仿,是一項從寶寶出生就已具備的能力,隨著年(月)齡漸長,仿傚行為會逐漸明顯。但是,模仿不只是模仿,家長應仔細觀察、正確引導,利用模仿行為為孩子建立認知,學習啟蒙,也能垂手可得喔!

快滿1歲的揚揚,在歷經七坐、八爬等肢體成長階段後,活動空間變大,對花花世界的好奇心也與日俱增。
有一天,爸爸微笑地看著孩子,一句:「來!叫爸~爸~。」揚揚突然像開竅般,學習父親臉上堆滿笑容,不標準的回應:「巴~巴!」,把初為人父的新手爸爸逗得好樂。
  「跟阿姨說拜拜!」帶著約6個月大娃娃拜訪朋友的媽咪,離去前,抓起娃娃的幼嫩小手猛揮,要孩子學習道別。還不會開口說話的娃娃,似懂非懂的舉起手揮動,「哇!娃娃也會跟媽媽一樣說拜拜耶,好棒喔!」

Cognition:認識模仿力
「模仿,是人類互動的基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儒卿指出,所謂「模仿」行為的產生,基本上須與「思考」能力進行連結。她表示,從寶寶出生之後,原則上就已具備模仿的能力;而由於一般人定義的模仿,多是強調「動作」,因此,寶寶「模仿動作」的出現,約要至9個月大後,具意義的模仿式互動才會明顯。

反應出現→順性發展
仔細觀察0~2個月大的寶寶,當爸比媽咪對孩子微笑、眨眼時,寶寶會透過近距離固視觀察,對於外在刺激產生注意力,甚至隨著父母做出相同表情。由於這時寶寶的模仿動作,無法確定是透過思考過程再表達出來,因此爸比媽咪這時候只需順著孩子的身心發展給予刺激,不必過度反應。

動作頻繁→辨別差異
互動具體→思考後「模仿」


Cause:模仿力探索
   別小看孩子的模仿行為!李儒卿醫師表示,看似一樣畫葫蘆的幼兒模仿行為,其實是孩子型塑社會關係的重要元素。在體會模仿對孩子所帶來的好處之前,先來探索一下寶貝愛模仿背後的原因吧!

有樂趣
手叉腰,腳踩踏,地板出現蹦蹦聲好新奇!

   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爸比與媽咪若重複示範有趣動作讓孩子學習,並適度予以正面回饋以誘發仿傚,寶寶很可能會因為動作新鮮、好玩、有樂趣,在感官吸引下,跟著重複相同動作;而當寶寶熟悉之後,家長若再丟出新刺激,就能透過模仿,建構孩子一連串的意義學習。

要生存
辨差異

First:引導互動
對新生寶寶來說,最初顯現的模仿行為,常被視為是「親子交流」的一種表現。對於行動、認知理解能力還未成熟的小寶貝來說,爸比媽咪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最主要模仿對象,家長可適時引導寶貝與其互動,除了學習,更能交流感情。
你可以這麼做…
  寶寶:哇!有飛機飛飛,在頭頂上面
  家長:是阿!頭頂的上面是天空,飛機會在天空飛高高,你看,飛得好高喔!

Second:經驗感受
對大一點的小朋友而言,已較能接收、思考更為抽象的互動內容。父母在觀察孩子的模仿行為之餘,應從旁給予提醒與教育,讓孩子透過所經驗的內容進行思考,以找出更豐富、合理的經驗感受。
你可以這麼做…
  寶寶:那個小朋友好像不開心,所以一直哭哭。
  家長:那你知道他哭哭的原因是什麼嗎?我覺得,光是哭哭好像不能解決問題耶!不然我們一起去問他為什麼哭哭,然後幫助他不哭好嗎?

Third:傾聽想法
透過互動過程所形塑的模仿,絕對不是要孩子矇著頭照單全收,指導者可先站在孩子的立場著想,並試著了解他的想法,在從中給予些許建議,以激發孩子從制式的內容中,找出舉一反三的可能。
你可以這麼做…
  寶寶:紅色是屬於太陽公公的顏色。
  家長:紅色除了可以代表太陽公公,還可以代表其他東西嗎?我們要不要一起想一想,也許,紅色可以代表可愛的小花?或是甜甜的蘋果呢?



(詳文請見2009年七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君子遠庖廚,米米麻為了這個小人,也當不了君子了,每天的大事就是窩在廚房裡努力的煮出健康又美味的副食品
米媽要套用一句歐巴桑常用的句型:想當初~~(眼神穿透到無限遠處),我在當小姐的時候
後面這句可以隨興套用,好比說,追我的人有好幾拖拉股
(心裡想的是,反正不可考,啊隨便啦!…這時聽眾就要注意了,如果沒有露出羡慕的表情,後面這句就會出現N次)
 
米媽要說的是,想當初,我在當小姐的時候,蔥蒜不分(不都綠的咩…),烏賊和花枝也傻傻分不清楚(晒乾後不都長得一樣?),現在為了滿足這個小傢伙,整天窩在廚房也甘之如飴
只要有這個表情就一切都值得了
為了小人的健康著想,最近米米麻又硬著頭皮敗了一個主婦好幫手~~大同11人份全不銹鋼電鍋 TAC-11KN加上蒸籠,共花了四張小朋友
由於鋁鍋遇酸遇鹼時很容易釋出「鋁毒」,為了不讓米家任何一個人老了以後以後患有「老人癡呆症」,還要戴預防走失愛的手
米媽在做過研究後選了這一款號稱全不銹鋼(連配件、內鍋都是)的高檔傳統電鍋。在健康、實用、與美觀之間幾經掙扎,象印! 拜拜了!嚎啕大哭
 
今天先介紹一下跟大同電鍋一起工作的夥伴吧
 
  • Blendtec home:  這個米媽的愛將,目前比較常休假,因為小人慢慢喜歡吃有嚼感的東西,除非是五穀米,不然其它的食材米媽還是土法鍊鋼--靠手動切丁、黃色小鴨七件組及刨刀完成。最近天氣熱,米爸就會拿來打檸檬蜂蜜冰砂,酸~~m~~>_< 好好喝喔。愛將是不能一直休息的,不能服務米米也要服務米爸。
 
  •  義廚寶:打著阿基師的名號,這也是米媽的愛將一枚,由於副食品的製作,非不得已儘量少用油,而且又每天都要現煮,米媽心一狠,在沒報備米爸的情況下就敗了這個節能省油的健康鍋。這個小灰鍋,應用在炒蛋、拌料,將湯水收乾及加熱當日第二餐時使用。為了健康故,米媽還是儘量縮短使用它的機會。米爸有在物色另一個牌子的鍋子(全鍋身都是鐵做的),相信這個義大利鍋,應該不久後會被打入冷宮。
 
 
  •  其它的小物:有蓋的冰磚盒數枚(目前是臨時演員,因為都是當日現煮,很久沒用到了)、玻璃儲存盒、nac nac奶瓶蔬果清潔劑/無患子清潔劑、裡面空空的調味瓶(小人的食物儘量清淡,到目前我還沒放過鹽巴,所以調味瓶暫時當擺飾用)
 
來個大合照吧!…還好當初廚房有加大,才能放得下這些里里扣扣的東西(當初曾想過要犧牲一個房間做廚房,還好沒有,不然米米的東西真的沒處擺轉動眼珠)。
 
 原文發表於:2009/07/16 努力從MSN搬家中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米麻碎碎念:米米在吃副食品前其實常常拉肚子,可能本身腸胃道容易過敏,加上愛把東西往嘴巴塞…後來持續吃乳酸菌一段時間後,便便就漂亮多了。在吃副食品之後,由於接近固態,加上勤洗手(米米最近學會搓搓手,水又冷冷的,在這麼炎熱的夏天,姑娘愛上了洗手的動作),現在已經極少有腸胃不適的狀況發生囉

好文共賞:

2005年2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腸胃有問題 寶寶怎麼吃?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 麥素英

當寶寶發生腸胃不適,如腹瀉、便秘、嘔吐、腹痛等現象時,應先將寶寶送至醫院,請醫師做詳盡檢查,勿將家中腸胃藥或止瀉劑給幼兒服用,以免延誤病情。給予適當的治療及服藥後,再配合正確的飲食調養,即可減輕及避免腸胃不適症狀發生。

您家的寶寶是否有哭鬧不停的經驗呢?尤其是2歲以內的寶寶,由於表達能力尚未完全,當餵食過食物、換過乾淨的尿布,或是安撫過後仍然哭個不休,這時可能要注意寶寶是不是腸胃出了問題。

寶寶出生後約需1年的時間,消化系統發育才趨於完整,因此這段期間出現腸胃不適的情形會較為頻繁;而1歲過後消化系統發展較為健全,發生的次數可能會減少。由於寶寶的食量較小,持續幾天的腸胃問題,都有可能會造成脫水、吸收變差,更甚至像是體重減輕等併發症。

常見腸胃不適症狀

一般而言,胃腸不適可能是細菌或是病毒感染、環境不適應,對食物、藥物過敏、清潔度不足、頭部傷害等所造成。幼兒最常見的就是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及食物過敏所引起。

當胃腸出現不適的症狀,可能有以下幾種:

1. 腹瀉:
腸子受到刺激而使水分或黏液分泌增加,此時吸收的功能也會減弱,導致腸道中的水分過多,排出的糞便水分比例也就會增加,且如果次數比平常解便的次數增加,就是典型的腹瀉症狀。引起幼兒腹瀉的原因很多,像是配方奶粉沖泡比例不正確、餵食不當、各類病毒和細菌感染、發炎性腸胃病、瀉藥使用過度等。
另外要提醒的是,初生兒在餵哺母乳時,由於母乳含水量較高、且較容易吸收,所以排便會較不成型,次數也較多,此為正常現象,並不是真的腸胃出問題。反而是糞便的味道改變(變得酸臭等)、伴隨有發燒或是糞便中帶有血絲則一定要就醫處理。

2. 便秘:
當腸胃蠕動變慢、水分攝取過少,或是纖維量攝取不足時,使得解便次數減少、糞便變得乾硬、排便不順暢等。

3. 嘔吐:
當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質入侵胃部後,抑是胃部本身氣體太多或是胃部受到壓迫,造成胃的肌肉收縮或胃的擠壓,使得胃部的內容物排出體外。

4. 慢性腹痛:
當腸蠕動頻率增加且增快時,會使得腸壁上黏膜摩擦,造成發炎而腫痛。較大的兒童若是一個月至少發生腹痛一次,疼痛程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或學校課業,這樣的疼痛如果持續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腹痛」。由於疼痛持續的時間較長,比較容易被家長忽略。有九成以上的慢性腹痛患者,是因為腸中堆積過多的糞便所造成;另外,情緒緊張也可能是導致慢性腹痛的原因之一。

5. 急性胃腸炎:
當肚子突然發生劇烈疼痛,可能伴隨嘔吐、拉肚子的情況,發生原因可能是食物中毒、吃壞肚子、病毒或細菌感染。

6. 急性盲腸炎:
盲腸炎通常會出現急性腹痛,疼痛從肚臍周圍開始,大約半天至一天的時間之後,轉至右下腹的疼痛,幼兒會出現痛到有彎腰、身體不敢動的姿勢,再來可能出現嘔吐、合併發燒等症狀。如果確定為急性盲腸炎,必須緊急開刀,以免闌尾破裂造成腹膜炎,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7. 嬰兒腹絞痛:
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常會在傍晚或晚上,突然哭鬧而導致臉部脹紅、四肢彎曲、肚子繃得很緊,之後腸蠕動增快、放屁次數增加,且哭鬧完之後就沒事了,則很有可能是嬰兒腹絞痛,這種情形一般在寶寶較大後都能改善。

依症狀給予適合飲食
腸胃不適時可吃的副食品
衛生習慣好 腸胃少受傷


當身體不舒服時,太小的幼兒不會表達自己不適的部位及症狀。所以當孩子哭鬧時,主要照顧者應仔細觀察寶寶的情況,來決定處理方式。當腸胃不適時,應請醫師作首要的治療,千萬不可將家中的腸胃藥或止瀉劑給幼兒服用,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嚴重的症狀。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貼心提醒:媽咪還是儘量使用玻璃容器最安全,要給卑鄙小人使用安全餐具的話,必須在40o以下哦,以下文章引用自2009年七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

SMART媽咪
  
美耐皿、幼兒餐具、保麗龍、奶瓶
  安全使用食品容器 避免吃進一堆毒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及師大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 區慶建
攝影/張明偉

科技發達,就連裝食物的容器也愈來愈輕巧!像是保鮮盒、環保杯、塑膠餐盤、塑膠杯等,幾乎都是以各種材質的塑膠或美耐皿製成。可是當這些容器受到陽光曝曬、盛裝過熱的食物,或是出現刮痕時,毒素或細菌就會開始悄悄地侵襲你的健康!

Part 1:環境荷爾蒙對人體的影響
您是否發現,生活周遭幾乎充斥著塑膠製品!像是保鮮盒、保鮮膜、環保杯、飲料杯、寶特瓶、塑膠餐盤、塑膠袋..等,當這些容器被不當使用或加熱,可能就會產生一堆毒素,對女性的荷爾蒙、男性的生殖能力、胎兒的健康都會造成傷害!

何謂「環境荷爾蒙」?
近年來一直在倡導杜絕「環境荷爾蒙」,那麼,「環境荷爾蒙」是什麼?對人體的影響為何?
荷爾蒙又稱為「激素」,是存在於生物體內(動植物都有),由各腺體所分泌出來的一種化學物質。我們常說的動情激素、黃體激素、雄性激素、睪固酮、甲狀腺素等,都是荷爾蒙的一種。荷爾蒙經由血液傳導,與目標細胞上的特別接受器結合之後,便可產生一連串的生理反應。假使人體的荷爾蒙失調,就會導致生理混亂,影響人體健康。

戴奧辛、雙酚A、三聚氫胺 都是環境荷爾蒙
科學家發現,有些化學物質會干擾內分泌系統,故稱其為「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er,簡稱ED),或是稱為「干擾內分泌之化學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簡稱EDC),而後則將之統稱為「環境荷爾蒙」。近年來,最受到矚目的就是「戴奧辛」、「三聚氫胺」和「雙酚A」。

Part 2:如何降低環境荷爾蒙的危害?
雖然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危害很大,但是生活周遭的塑膠製品太多,若想完全避開不用,恐怕很難做到!因此,如何正確分辨塑膠製品的材質,了解特性,把握安全使用原則,才能確保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

塑膠製品上的三角編號代表的意義
生活中的塑膠製品,看起來材質都很像,但是耐熱度、耐酸鹼的程度卻都不同!塑膠製品的底部,通常都有一個三角形編號(三角編號裡面有數字1~7),這些編號代表的就是不同材質的塑料,以及不同的使用方式。以下為各數字代表的意義跟使用須知。

PART 3:如何避免吃進一堆塑膠毒素?
生活中的塑膠食品容器多到讓人數不清!像是保鮮盒、裝飲料的塑膠寶特瓶、免洗餐具、免洗湯匙等,如何正確使用,才不會讓自己和孩子吃進一堆毒素呢?

特瓶 不可盛裝熱飲
很多人喝完汽水後,會將寶特瓶拿來裝冷開水放進冰箱冰起來,但是有時候裝進去的開水還有點溫熱,這時候您可以觀察寶特瓶的瓶身,是不是瞬間變軟、瓶子出現白色霧面,瓶身摸起來軟軟的?

吳家誠教授解釋,這是因為製作寶特瓶的材質是,耐熱約40℃,當超過可負擔的溫度時,塑化物就會變形,甚至開始釋放毒素。另外,到風景區遊玩,口渴時就會想跟攤販買瓶飲料!但是這些放在陽光下曝曬的寶特瓶飲料,在長時間高溫受熱下,也可能會釋放毒素。

改用陶瓷器皿 微波加熱食物
雖然市面上可找到許多輕巧的微波餐盒,質輕好攜帶,但是在加熱的過程中,若無法掌握微波加熱的溫度,或是微波加熱的時間過久,可能都會導致微波容器產生微妙的化學性變化。

吳家誠教授建議,在家中,若需微波食物,請盡量以陶瓷且註明可微波的器皿來盛裝。在公司也可放置一個可微波加熱的陶瓷碗,假使要加熱便當或便利商店購買的熟食,最好也能將食物移到陶瓷器皿再進行微波加熱,雖然要多一道手續,卻能保障自身健康。

PART 4:如何安心使用美耐皿餐具?
除了塑膠餐具之外,價格便宜、顏色漂亮又不易摔破的美耐皿餐具,也相當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是餐具表面的刮痕跟掉漆,也會讓細菌大量滋生!

「美耐皿」的材質是什麼?
美耐皿(Melamine)的成份是由樹脂和塑化料合成製作出來,其中一種塑化料就是三聚氫胺。
美耐皿製成的餐具特色就是不易摔破、價格便宜、加上顏色鮮艷、容易洗滌,且可耐熱,所以美耐皿餐具和容器相當普遍,譬如幼兒安全餐具、小吃店的碗盤、環保餐筷、食品保鮮盒。

何時該淘汰或不建議繼續使用?
美耐皿餐具出現刮痕時

美耐皿餐具雖然質輕、耐摔,卻非常容易出現刮痕,細菌也容易附著在上面。若餐具上有刮痕,再拿來裝熱湯或菜餚,材質一旦受熱就容易溶出化學物質---三聚氫胺,危害人體健康。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米米六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後,米媽每日的大事就是找食材拚命煮,來滿足這個"無齒小人"(都九個月大了還沒發牙齒說…)
只是每日的食材只有那麼一丁點,用Blendtec打實在很傷機器,用磨的又無法變成泥狀,小人也不愛吃顆粒太大的東西
所以,米媽大概一次都做2-3天份,製成冰磚,每餐再視情況調配不同的口味,到目前為止,不知是小人太愛吃,還是米媽手藝精進
小人每一餐都意猶未盡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君子遠庖廚,米米麻為了這個小人,也當不了君子了,每天的大事就是窩在廚房裡努力的煮出健康又美味的副食品
米媽要套用一句歐巴桑常用的句型:想當初~~(眼神穿透到無限遠處),我在當小姐的時候
後面這句可以隨興套用,好比說,追我的人有好幾拖拉股
(心裡想的是,反正不可考,啊隨便啦!…這時聽眾就要注意了,如果沒有露出羡慕的表情,後面這句就會出現N次)
 
米媽要說的是,想當初,我在當小姐的時候,蔥蒜不分(不都綠的咩…),烏賊和花枝也傻傻分不清楚,現在為了滿足這個小傢伙,整天窩在廚房也甘之如飴
只要有這個表情就一切都值得了
為了小人的健康著想,最近米米麻又硬著頭皮敗了一個主婦好幫手~~大同11人份全不銹鋼電鍋 TAC-11KN加上蒸籠,共花了四張小朋友
由於鋁鍋遇酸遇鹼時很容易釋出「鋁毒」,為了不讓米家任何一個人老了以後以後患有「老人癡呆症」,還要戴預防走失愛的手
米媽在做過研究後選了這一款號稱全不銹鋼(連配件、內鍋都是)的高檔傳統電鍋。在健康、實用、與美觀之間幾經掙扎,象印! 拜拜了!嚎啕大哭
 
今天先介紹一下跟大同電鍋一起工作的夥伴吧
 
  • Blendtec home:  這個米媽的愛將,目前比較常休假,因為小人慢慢喜歡吃有嚼感的東西,除非是五穀米,不然其它的食材米媽還是土法鍊鋼--靠手動切丁、黃色小鴨七件組及刨刀完成。最近天氣熱,米爸就會拿來打檸檬蜂蜜冰砂,酸~~m~~>_< 好好喝喔。愛將是不能一直休息的,不能服務米米也要服務米爸。
 
  •  義廚寶:打著阿基師的名號,這也是米媽的愛將一枚,由於副食品的製作,非不得已儘量少用油,而且又每天都要現煮,米媽心一狠,在沒報備米爸的情況下就敗了這個節能省油的健康鍋。這個小灰鍋,應用在炒蛋、拌料,將湯水收乾及加熱當日第二餐時使用。為了健康故,米媽還是儘量縮短使用它的機會。米爸有在物色另一個牌子的鍋子(全鍋身都是鐵做的),相信這個義大利鍋,應該不久後會被打入冷宮。
 
 
  •  其它的小物:有蓋的冰磚盒數枚(目前是臨時演員,因為都是當日現煮,很久沒用到了)、玻璃儲存盒、nac nac奶瓶蔬果清潔劑/無患子清潔劑、裡面空空的調味瓶(小人的食物儘量清淡,到目前我還沒放過鹽巴,所以調味瓶暫時當擺飾用)
 
來個大合照吧!…還好當初廚房有加大,才能放得下這些里里扣扣的東西(當初曾想過要犧牲一個房間做廚房,還好沒有,不然米米的東西真的沒處擺轉動眼珠)。
 
 
 接下來,小人廚房在大同電鍋入列後的第一道菜來了…                               to be continued…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米米小公主現在13個月大,昨天米米麻沒有把水壺關好,發現時一灘水已經灑在地墊上,趕緊拿了抺布放著吸水,結果米米居然接著就做出這個舉動,客廳擦完,接著還擦了廚房、電視櫃、沙發…
真的是甜在娘心啊^____^ 會幫媽媽做家事的寶貝,媽咪愛妳~~

小孩子學的真快…媽媽每天的行為都會被小人學起來,以後做起家事更有趣了!!
米爸,簡伯、維克叔叔…不要再常常問候別人的媽媽了,不然我耽心,胎教失敗就算了,接下來的身教也來不及挽救了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疼米米,感冒中的她一直被咳醒,整晚不停的被鼻涕嗆起來
一早,在迷迷濛濛的哭聲後,米媽趕緊跑到米米房間看她是不是醒了
只見米米已經睜開雙眼,還用沙啞的聲音微笑的說了一句…"不小心採到屎"
耽心歸耽心,聽到這麼字正腔圓的火星文,米媽還是…噗!!笑了出來
 
這句話跟米爸昨晚急著要米媽買樂透的原因真的是相呼應啊
米爸是說,他被鳥屎打到!!這個機率有多小啊,不買樂透怎麼可以??!!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