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said:
平凡更可品嘗到生活的原味,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幸福是童話故事裡找不到的幸福

目前分類:【健康飲食】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育兒生活 6月號 NO.229

撰文/陳韻如
圖文提供/《中醫師的私房藥膳》三采文化出版

  過去,因為食物並不像現在這般豐盛,故需藥進補;然而,在營養豐富的今日,食補文化應該從疾病的預防著手,且落實在日常飲食生活中,才是最正確的。身處亞熱帶的台灣,過敏性疾病一直是很多小孩的困擾,其實,只要爸媽稍加用心,藉由正確飲食來強化身體免疫系統機能,就能改善體質,漸漸遠離過敏。

本期小編特選了6道增強免疫系統的藥膳料理,讓媽咪輕鬆烹調、小孩健康吸收。
1.參棗燉田雞
【療效】
味道清甜的燉湯,具有增強免疫力,以及補肺脾二臟的療效。

【材料】
西洋參10片、紅棗10顆、大蒜2大粒、大蛙腿3支(約半斤)、水6碗

【作法】
1. 將蛙腿洗淨後,連同所有材料及水放置電鍋中燉煮約30分鐘即可
*此藥膳可不調味。

【精選食材與藥材】
* 西洋參
又名花旗參,性涼,味甘、苦,有補肺陰,清火,養胃生津等作用。
* 紅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之作用。

2.亮晶晶山藥凍
【療效】
口感清爽的果凍,能夠補脾肺並改善過敏體質。

【材料】
新鮮山藥150公克(約1/4條)、洋菜半包(半兩)、冰糖3大匙、水4碗

【作法】
1.新鮮山藥在水龍頭下沖水削皮,整塊入電鍋蒸熟,切丁分裝入小碗(模型)備用。
2.洋菜加水煮至溶化,加冰糖調味,然後過濾。
3.將煮好的洋菜倒入已裝有山藥的小碗(模型),置涼,放冰箱冷藏即可。
*冰糖分量可視個人口味調整。

【精選食材與藥材】
* 山藥
性平,味甘,富含胺基酸及醣蛋白,並且有補脾肺及濇精的作用,對過敏患者而言,無論大人或小孩均適宜。

3.白果蘆筍蝦
【療效】
清脆爽口的食材搭配,能夠增強體質及預防過敏發作。

【材料】
白果30公克、蒜5粒、綠蘆筍1把、蝦仁4兩、油1湯匙

【作法】
1.白果泡水30分鐘,入電鍋蒸熟備用。
2.蒜爆香後放入綠蘆筍炒,再放入處理好的蝦仁及百果一起炒,加點水燜開,適度調味即可。

【精選食材與藥材】
*白果
性溫,味甘、苦,有止喘去痰作用及小兒尿床適用。
* 蝦
性溫,味甘,有滋補強壯的作用。

4.參棗茶
5.芡實茯苓粥
6.薏仁羅宋湯

4-6詳見嬰兒與母親6月號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生活 5月號 NO.228

採訪撰文/林明佳
諮詢/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督導 邵蘊萍

工業社會中充斥著各種有毒物質、地球環境的惡化以及癌症發生率的提高,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綠色生活,嚮往更環保、更健康的樂活方式,有些家長更是不吝於花大錢購買有機食物,只為了讓孩子吃得更健康、更自然,究竟孩子有沒有吃有機的必要?有機的好處是什麼?即由本文為您闡明。

  在聞癌色變的現代社會,人們開始重視養生課題,追求更環保、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也帶動食用有機食物的樂活風,諸如國內名模洪曉蕾為了家人和寶貝兒女的健康,一早就去有機蔬果店購買食材來製作副食品;國外大明星葛妮絲派特羅更是嚴格控管兩個孩子的飲食,只讓他們吃有機食物,並禁止他們吃垃圾食物。
大:有機上身 價格倍漲 Why?

  平平是同樣的水果,打上有機的價格硬是貴上很多,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督導邵蘊萍表示,有機蔬果相較於一般蔬果,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前者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而改使用有機肥料,栽種方式強調土地的永續經營,不會因為化學肥料的濫用而造成土地的酸化。由於沒有使用農藥,因此有機蔬果的賣相普遍會較醜,且成本也較高,反映在售價上自然比較貴,有機蔬果的好處在於較沒有農藥殘留的問題,營養素也較為豐富(如:維生素C、鋅等…)。

  科學已發現─肉類、乳品與蛋等動物製品,因家畜在生長過程中被施打荷爾蒙與抗生素,若吃進肚,將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且人類食用的動物製品含有過量荷爾蒙,長期下來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或是造成發育過早的不正常生理現象;另外,家畜過度施打抗生素,可能使細菌演變成具有抗藥性的超頑強細菌,這類的動物製品吃進人體可能也會使身體具有抗藥性,進而造成新細菌的變種,衍生新的疾病。
  
  有機動物產品意謂在飼養過程中不施打生長荷爾蒙或抗生素,只吃有機飼料或牧草,並以天然放牧方式飼養;至於有機的麵包、穀類與麵食製品,精製過程較少,通常含有較多纖維質及營養素。而寶寶從離乳前期要銜接副食品階段之前,常接觸到的嬰兒副食品(如:米/麥精、水果泥、磨牙餅等),因為是針對小寶寶特別製作,在農藥或人工添加物的含量上通常只有一點點或避免添加,在食用上多半安全無虞,因此也並不一定非得選有機才安心。

過敏兒食有機較健康 Really?
  有些家長因為家中寶寶有過敏問題而堅持讓他吃有機食物,但是:「有機真的比較健康嗎?過敏寶寶該吃有機嗎?」邵蘊萍督導對此表示:「是否該食用有機或是一般的食物,對於過敏寶寶來說,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影響與差異,因為會導致及誘發過敏的食物多是存在於蛋類、牛奶、花生、肉類、海鮮等中的蛋白質,很少寶寶會對蔬菜水果有過敏反應,會選擇食用有機食材多半是考量到食物中可能含有農藥、荷爾蒙等的殘留問題。」

有機背後的問題
    消費者花了較高的代價購買有機農產品時,是否真能比較安心呢?邵蘊萍督導指出,之前消基會檢驗市面有機農產品發現仍有農藥殘留的問題,並不是100%完全無農藥;此外,消基會也在今年2月時,抽檢36件市售有機農產品,結果發現高達92%(33件)標示不符規定!有83%有機農產品根本沒有標示有機標章,其中不乏知名廠商或大賣場;目前國內雖然已規定有機農產品必須標示「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但國外進口的有機農產品仍沒有統一標章,使得消費者在面對市售琳琅滿目號稱有機的產品,心中不免多了一分疑慮。

認證機構 多頭馬車
  目前國內合法的有機產品驗證機構就高達8家之多,包括: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中華有機農業協會、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暐凱國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及國立成功大學,認證有機產品的機構和標章呈現多頭馬車的狀況,更會使消費者霧煞煞!此外,台灣先天環境的破壞、土地的過度開發利用,使得環境土質酸化、水質污染嚴重,也令人質疑培育有機農作物的農地是否真就沒有污染的問題。

消費者亦可以直接到農場參觀,觀察其是否有符合有機農業經營的現象,幾個觀察指標如下。
1. 有農田驗證標示牌。
2. 農場生產環境四周有防止外來污染之圍籬或緩衝帶措施、土壤呈鬆軟而成粉粒狀、常可看到成串成堆的蚯蚓糞便,用手輕撥土壤,還可看到一些有機質、在農場裡會有許多昆蟲(如:蜻蜓、蝴蝶、瓢蟲等)與青蛙等。
3. 消費者除可藉由訪談農民之生產理念外,亦可請農民提供農場近年土壤及水源之檢驗資料、有機資材製作或來源資訊、農場耕作計畫或紀錄,以及產品之農藥殘留檢驗報告等,作為購買參考依據。

  
  

(詳文請見2009年五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麻碎碎唸,原來瓜、桃類不能晚上吃,前一陣子米米都在晚上吃桃子當甜點,早上便便正常,晚上一定糊便,原來米媽給錯時間。真抱歉啊!米米…
採訪╱張玉櫻
諮詢╱元智大學生物科技與工程研究所所長 魏郁宏 / 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 郭哲彰


天氣熱,冰冷飲食仍要節制
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郭哲彰主任表示,由於夏日陽氣壯盛,所以在飲食上「宜食寒,以養於陽」。怎麼說呢?因為台灣氣候炎熱多雨,導致相對濕度過高,容易造成食慾不振、大便稀軟,因此吃一些偏寒但又可利濕的食品(綠豆薏仁湯),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要注意,即使氣候炎熱,但因「夏月伏陰在內」,所以盡量不要喝冰水、冰飲,瓜、桃等生冷食物也不宜吃過多,尤其晚上儘可能不要吃,否則容易引發腸胃炎。

另外,夏日陽氣旺盛,是一年當中補充身體陽氣的好機會,尤其針對虛寒體質的人更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因此,可利用清晨去戶外踏青,吸收大地之陽氣,尤其過敏體質的人更應該如此進行。中午時刻則避免在大太陽底下活動。若要預防中暑,可用適量有機地瓜粉加入黑糖水煮來喝,或是中藥「六一散」加蜜茶飲用。

善用「穴位按摩」
郭哲彰主任指出,當身體感受暑熱或暑濕,容易引發熱衰竭或中暑現象,此時穴位按摩則可以派上用場。
◎中暑常見症狀:
身體熱、頭痛、口渴、汗出不透徹的感覺,並伴隨有胸悶、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嚴重者會出現肚子絞痛、拉肚子。

◎改善方法:
可以用一些清暑瀉熱的穴位來加速身體對於暑濕穢濁之氣的排除。
(1) 通常先刮痧「百勞穴」、「委中穴」及「尺澤穴」,出痧厲害的,甚至可以在局部點刺放血,但注意器具消毒必須完全。
(2) 身體熱、頭痛、口乾者,可按摩「合谷穴」、「曲池穴」。
(3) 若噁心、嘔吐或食欲不振者,可按摩「內關穴」及「足三里穴」。
(4) 3歲以下孩童可以加入小兒推拿手法,如:「推天柱骨」、「清天河水」、「退六腑」。
透過上述手法,可以緩解身體對於暑熱的不適。

消暑的養生食物
郭哲彰主任提醒,夏季時心氣旺,相對的也就造成肺氣衰。由於苦味屬心,辛味屬肺,所以夏天應當少吃味苦的食物,而應多吃辛涼且氣腥的食物:
◎ 辛涼食材:有白蘿蔔、荸薺、薄荷、九層塔、白菜、荷葉、白蘆筍、豆腐、豆薯、麥門冬等,以及大多數的香草植物。
◎ 氣腥食物:有牡蠣、海帶、蛤、紫菜、白魚、海石花、小卷、韭菜、魚腥草等。
以上述食材配一配,即是一道道消暑養生套餐。

開胃養生餐點

天氣炎熱讓人食慾不振!來個開胃又養生的餐點吧!本單元特別邀請以設計品味起家、美味健康餐飲而著稱的The One中山概念店,由Banny師傅示範三道好吃、開胃又健康的餐點,您不妨動手跟著做!

鰻魚淮山海藻沙拉
◎材料
日式鰻魚醬汁(一些專賣進口食品的超市專櫃有賣)、蒜頭、淮山(即山藥)、蘿蔓生菜、進口海藻(超市有賣)、番茄、小黃瓜、蘋果等
◎做法:
1. 將炸過的蒜頭磨碎,加入日式鰻魚醬汁,當作佐料備用。
2. 將淮山削皮、切絲。
3. 將蘿蔓生菜洗淨切寬條狀,進口海藻泡水還原。
4. 其他可依自己的喜好,將番茄、小黃瓜、蘋果等洗淨切塊。
5. 將2、3、4等材料攪拌,拌入1的佐料即成美味沙拉餐點。

嬰兒與母親雜誌9月號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人看到筊白筍的黑點,可能會挑掉不吃,但專家說,這些黑點上面有一種寄生菌,經過實驗證明,吃了這種菌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延緩骨質老化,而且筊白筍內的膳食纖維,更可以維持健康體態,所以吃筊白筍時一定要把黑點吃掉。

SHOW GIRL拿著筊白筍在台上魅力走秀,預告筊白筍季節正式來臨,不說您可能不知道,有些人看到筊白筍的黑點都會挖掉,但其實這個黑點,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博士楊麟玲:「就是因為有這個菌類,寄生在我們的這個筊白筍,就是要有這個黑點的菌類成分,它有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

根據實驗證明,筊白筍的黑點含有一種寄生菌,可以延緩骨質老化,多吃不僅不會「染的一身菌」,還能保持骨骼健康,醫師還說,多吃筊白筍,還可以養顏美容

醫生劉伯恩:「它含有一種特殊的真菌,叫做菰黑穗菌,這個菰黑穗菌對於一些代謝,產生所謂的正面的效果。」 不景氣的時候,有沒有吃到對的食物,很重要,以前不知道筊白筍黑點的重要性,現在科技發達,發現這項優點,讓健康也多一種選擇。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兒吃炸雞 更嚴重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           滿月後開始有以下明顯的症狀,就要懷疑寶寶是過敏兒

1.呼吸道:打噴嚏、鼻塞、喘鳴、久咳

2.皮膚:乾燥、濕疹、異位性皮膚炎

3.腸胃道:脹氣、腹絞痛、食欲不振、夜哭、嘔吐、腹瀉、便秘

4.初生時胎兒臍帶血IgE>1.0mg/dl

l           過敏体質與遺傳有關

1.父母親之一有過敏疾病-過敏兒的機率:1/3

2.父母親雙方有過敏疾病-過敏兒的機率:2/3

3.第一胎是過敏兒、第二胎是過敏兒的機率:100%

l           過敏體質與環境有關

過渡工業化的結果,過敏兒比率由1992年的10%增至2002年的20%

如何降低下一胎過敏兒機率

l           懷孕七週以上禁食:牛奶、蛋、花生、巧克力、有殼海鮮、禁止抽煙、多喝益生菌

 

l           如何餵食過敏兒~

六個月以上才能添加副食品,每星期一種循序漸進。過敏寶寶從開始添加副食品,就要很小心,一樣一樣慢慢試,等確定沒有過敏後,再增加更多的食物。醫生給我們對抗過敏的手冊中,特別提到幾樣過敏食物要避免,有些甚至要等兩歲再碰:牛奶、蛋白、帶殼海鮮、花生

 

 

低過敏食物

奶類  -母奶、水解蛋白配方奶

五穀類-米飯、米粉、米精、燕麥 、大麥、裸麥

蔬菜類-胡蘿蔔、蘿蔔、花椰菜、南瓜、地瓜、芋泥、萵苣、蘆筍、甜菜、波菜、高麗菜

水果類-蘋果、梨子、酪梨、木瓜、小紅莓、水蜜桃、葡萄、香蕉、杏桃、棗子、芒果、鳳梨、櫻桃、蓮霧

蛋白類-雞肉、羊肉、鮭魚、火雞、小牛肉

食用油-亞麻仁油、芥花油、葵花油、紅花油

其他  -葡萄乾、蜂蜜{但容易有寄生蟲)

 

高過敏食物

奶類  -一般配方奶、鮮奶、各式奶製品

注意:可能以不同的名字出現在包裝上-乳清蛋白、酪蛋白、酪蛋白酸鈉

@仔細閱讀食品包裝上的標示,才知道自己吃進的東西是什麼:

*可可亞粉、含奶油的食物、肉汁及一些醬汁都含有牛奶

*麵條與各種形狀的義大利麵中都含有小麥,有時還有雞蛋

*罐頭湯可能含有小麥和乳製品

*大部分的麵包都含有乳製品

*人造奶油通常含有乳清蛋白

*熱狗、冷盤切片、『非乳製品』點心含有酪蛋白酸鈉

五穀類-全麥類、麥粉、麥精、蕎麥、小麥(@小麥粉可能以不同的名字出現在包裝上-粗麥粉、細麥粉)

蔬菜類-豌豆、芹菜、大豆、玉米、花生、香菇、蘑菇、竹筍、韭菜、殘留農藥的青菜

水果類-柑橘類(柳橙、橘子、葡萄柚)、奇異果、草莓、椰子、蕃茄、有毛水果、哈密瓜、西瓜

蛋白類-蛋白、有殼海鮮(蝦、蟹等)、不新鮮的魚、黃豆製品、豬肉

食用油-花生油

其他  -含咖啡因(巧克力、咖啡、可可、茶、可樂)、花生、堅果類、果仁、醬果類、花生醬、芥末、酵母、肉桂、糖、人工食品添加物(人工色素、防腐劑、香料、黃色布丁、黃色糖果、五香豆干等)、含酒精飲料或食物。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曉青六個月大,媽媽憂心忡忡地來到門診,手上還拎著幾瓶外殼包裝
十分搶眼的包裝水,然而卻沒有安全檢驗合格標誌,也未寫明可以使用在
嬰兒,卻聲稱有許多特別成份。因為阿嬤聽說十分有益健康,已經給寶寶
喝了三四瓶,媽媽因此很害怕其中含有不良或有毒成份,希望請教如何處
理是好?

[水對健康的重要性]

水是一切生理活動的必需物質與基礎,人體中的所有反應都需要水份
才能進行,它在人體中的重要功用可以簡單敘述如下:

1.構造成份與組成體重:水佔人體體重之60-70%,在嬰兒體內更可多達
80%以上。不但如此,肌肉中的含水量更高達75%,甚至骨骼中的含
水量也有20%。水對人體生理上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2.維持體內代謝活動:水在體內不斷的循環,以維持組織中各種活動。
若不喝水則身體活動力僅能維持數日。人體內 60%是水分,對體內發
生的各物理或化學作用擔當很重要的角色。腦部組織內含水分最多占
75%,因此若水分不足則頭腦的活動工作就會產生很大的障礙。腎臟排
泄約每天能過濾人體內180公升水量,除了少量變成尿液排出外,其中
99%水分又回頭重新過濾。
3.排毒與幫助新陳代謝:體內水分充足才能使血液流通順暢,並且將體內
代謝的老舊廢物與毒素一併帶走體內。如果長期飲水不足,血中代謝廢
物濃度就會增高,而加重腎臟負擔,並影響各種器官功能運作,容易產
生便秘、頭痛、背痛、精神不振等症狀,危害健康。
4.調節體溫: 人體的體溫之所以可以維持恆定,不受外界的氣溫所影響靠
的就是大腦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因大腦中的水份佔百分之七十五之
多,當水份不足時,體溫就會上升。尤其是當身體出現發熱或是中暑時
更要多喝水來維持體溫的恆定。

5.促進腸胃蠕動:多喝水可以促進寶寶腸胃蠕動,預防嬰幼兒便秘,使腸
胃消化後的廢物順利排出,尤其冷開水可刺激蠕動,引起便意。
6.穩定精神狀態: 當體內水分足夠時,腦部代謝廢物可隨水分排出,體內
各機能可以正常運作,會覺得精神舒爽。當口乾舌燥,水份攝取減少時
,腦細胞常會因應生理變化而出現不安與焦慮的情緒。

[飲用水的安全]
提到飲用水問題,讓許多家長相當煩惱。究竟要給寶寶喝那種水才安全呢
?自來水可不可以生飲?地下水井水安全嗎?各種包裝水或桶裝水如何選擇?家裏需不需要裝淨水器?那種淨水器品質較好?以下就陸續做說明。

簡單說,飲用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屬於未包裝之飲用水,如自來水,雨水、地下水等,另一大類是包裝之飲用水,如礦泉水,蒸餾水等

包裝飲用水方面,依中央標準局國家標準,可分為礦泉水和去除水中
所有礦物貿之包裝水二類 。其中礦泉水規定不得檢出大腸桿菌,生菌數每
一毫升在 200個以下(比自來水為高) ,此外還有物理性、化學性及污染物質與不得添加任何物質,即以氯氣殺菌是不允許等規定。除此之外,國家標準亦把由人工抽取的地下水也列入礦泉水中,此點與國外水質管理機構規定礦泉水需由自然湧出的條例並不一致,也造成許多業者抽取地下水模仿充當礦泉水。去除水中所礦物質之包裝飲用水方面,對於水源並無限定,但該飲水須以活性碳吸附,逆滲透蒸餾或離子交換等方式淨化水質,再加以過濾,如氯或紫外光照射等化學、物理方式消毒,以符合飲用水質的標準。

[包裝水生菌數與品質應注意]
根據消基會歷年來抽驗結果顯示,市售包裝礦泉水和飲用水雖均未驗
出大腸桿菌,但品牌樣品中約有3成生菌數超過國家標準(每毫升2百個)
,嚴重者甚至檢出2萬個生菌數,檢出超量者也不乏知名品牌。結果顯示
礦泉水衛生水準比包裝水更差。這些不合格品牌的每毫升水中生菌數介於
2001到2萬個。雖然生菌數的多寡並不一定影響健康,但通常生菌數愈高
,則含有病原菌的機率也愈高。此外需要注意即使有GMP 認證者也不一定絕對衛生,外包裝標示有GMP 食品認證,經消基會向相關單位查證字號是否屬實的,結果發現少數有GMP字號所認證的商品,本應以聚氯乙烯瓶包裝(PVC),但有以寶特瓶(PET)包裝樣品,或者樣品的GMP字號都與登記申請的產品名稱不符。我們建議家長應該時時注意衛生署與消基會的公佈檢驗報告。

[醫師給家長的建議]
1)不必添加不明功用的特殊飲用水:寶寶若以母乳餵食,在最初的四到六
個月以內,就不需要額外給予水份;若以配方奶餵食,雖應該給與水
份補充,我們仍建議以煮沸過的自來水在室溫下給寶寶使用。至於其
他包裝水或加上其他成份的水份來源,並不適合,而其安全性及品質
管理也不易確認。

2)煮沸後再使用方式最為妥當: 雖然目前自來水水質可能因管線老舊等
問題無法生飲,但是只要煮沸後使用,或依需要正確的使用淨水器材
,依然能確保飲用水的安全。

3)自來水反而較飲水機安全: 根據一項水質環保有關一般住戶及公共場
所、學校飲用水質檢驗報告,發現抽驗自來水水質只僅有 0.4%不合
格,而飲水器水質則有近50%不合格,即自來水反而較飲水機安全,
由此可知飲水機的維護和清潔與否,關係著飲水安全和衛生問題。

栽培兒童健康中心董事長 周怡宏 醫師提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益免疫力的營養素

營養素

功能

主要食物來源

預防感冒或傳染病

促進    新陳代謝

維生素A

促進生長與健康,保護黏膜及皮膚的完整

 

乳製品、肝臟、蕎麥、黃綠色蔬果(如胡蘿蔔、地瓜、南瓜、哈蜜瓜、柿子)等

 

 

 

維生素B1

維持正常食慾和消化力,以及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酵母、瘦豬肉、肝臟、穀類(如糙米)、堅果類、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B2

促進生長發育,保持好視力、預防皮膚炎

牛奶、內臟、蛋、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B6

協助蛋白質代謝、轉胺作用,能緩和憂慮的感覺

小麥胚芽、牛奶、酵母、肉類、魚、馬鈴薯、蔬菜等

 

 

 

維生素B12

有益於造血、神經系統及骨骼等細胞發育

內臟、肉類、蛋、魚、牛奶等

 

 

 

 

維生素C

維持結締組織之完整、參加體內氧化還原反應

柑橘類水果、蕃茄、芭樂、奇異果、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D

幫助骨骼生成,牙齒發育

 

日曬後身體可自行合成,乳製品、營養強化的穀類及麵包等

 

 

 

維生素E

抗氧化,增強淋巴細胞功能

 

植物油、小麥胚芽、堅果類、深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K

具有凝血功能,與骨骼形成也有密切關係

綠色蔬菜、大豆、腸內自行合成

 

 

 

葉酸

協助造血,與細胞正常分裂有關,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綠色蔬菜、內臟、酵母等

 

 

 

菸鹼酸

發育中的青少年應每天攝取13-15毫克,有益於身體和頭腦的發育

肝臟、肉類、酵母、魚、蛋、堅果類等

 

 

 

 

製造血紅蛋白

肉類、肝臟、蛋黃等

 

 

構成骨骼與牙齒

 

牛奶、蛋黃、肉類、糙米、全麥麵粉等

 

生殖器官的發育、蛋白質的合成,以及形成膠原蛋白

全穀類、肝臟、乳酪、肉類、海鮮等

 

 

維持甲狀腺的健康

 

食鹽、海鮮、海帶、紫菜等

 





邦聯文化
《小朋友活力健康飲》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奶粉該怎麼選比較適合呢?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

嬰兒配方奶粉
母奶是上天賜給嬰兒最美好的食物,可惜在某些狀況下,因為嬰兒或母親的因素而無法哺育母乳(見註1),此時就必須要有類似母乳的替代品來使嬰兒維持健康和達到正常的生長與發育。

這個替代品當然必需含有適當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等來符合六個月大以前正常嬰兒的所有熱量及營養需求,所以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之營養委員會提供的建議,訂定了嬰兒奶粉成分的標準,符合這些標準的才能稱為「嬰兒配方」。

在2005年歐洲小兒消化醫學會上許多專家更建議,這些嬰兒配方還需有足夠的臨床試驗及毒理試驗研究報告來證明其安全無虞。嬰兒是指1歲以內的寶寶,因此嬰兒配方也就是可以從出生一直吃到周歲,除非特殊原因,否則不需更換的奶粉。我國自1993年開始,也開始制定嬰兒配方標準,現在所有的嬰兒奶粉,都要先經過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的審核,符合標準才准上市。

一般標準的嬰兒配方是以牛奶蛋白為原料,而且添加易消化吸收的植物油來取代不易吸收的牛奶脂肪,然後經過處理,使其成分接近母奶而製成(稱牛奶蛋白配方)。若以豆精蛋白或羊奶為原料,則稱豆精蛋白配方或羊奶蛋白配方。當寶寶無法適應標準嬰兒配方或豆精蛋白配方時,一些特殊的嬰兒配方也可供選擇。

類型一牛奶蛋白嬰兒配方
如金愛兒樂、心美力、優生、能恩等。如同前述,此配方的蛋白質是來自於牛奶蛋白,脂肪來自於混合的不同植物油,以使其所含之脂肪酸接近母乳之脂肪酸組成。常被使用的植物油包括有棕櫚油、黃豆油、椰子油、玉米油及葵花油。但因為植物油來源之棕櫚酸因其結構與母乳不同,所以吸收較差。
碳水化合物的組成為乳糖為主(70%~100%)。母乳中的乳糖因為結構的不同,可促進寶寶腸道內乳酸菌的生長,但嬰兒配方內的乳糖則無此功能。

類型二豆精蛋白嬰兒配方
此配方的蛋白質來源是豆精蛋白(人體對豆精蛋白的代謝吸收較差,所以豆精蛋白嬰兒配方的蛋白質成分會略高於牛奶蛋白嬰兒配方),脂肪來自於植物油,而碳水化合物的組成不含乳糖而是由蔗糖和玉米糖漿或僅由玉米糖漿來取代,所以當寶寶有乳糖不耐症、半乳糖血症或對牛奶蛋白過敏時,可以考慮使用這一類的奶粉。


類型三特殊嬰兒配方
1. 無乳糖嬰兒配方
  這類配方正如標題所示不含乳糖,而由葡萄糖聚合體、麥芽糖糊精來取代,但其蛋白質來源還是以牛奶蛋白為主。這類的市售產品包括優哺、安琪兒無乳糖、愛兒—110等。當寶寶發生乳糖不耐症時,可以使用此類奶粉。
2. 水解蛋白嬰兒配方(俗稱免敏奶粉)
  牛奶蛋白嬰兒配方中的牛奶蛋白由乳蛋白和酪蛋白組成,雖然與母乳中蛋白質的組成比例類似,但構造不一樣。牛奶中的乳蛋白主要是β型乳球蛋白,和母奶中的α型乳蛋白不同。β型乳球蛋白被認為是造成牛奶蛋白過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解蛋白」顧名思義,就是將這些會引起過敏的大分子蛋白拆開,變成小分子的蛋白;因為蛋白的分子量越低,越不會使寶寶過敏,而一般牛奶蛋白的分子量約在33,000左右,水解蛋白配方則約在5,000~9,000(部分水解配方,如能恩HA),甚至可能分解至更低(高度水解配方,如哺力美、百佳力),故因而大幅降低了使寶寶過敏的機率。可是這些水解蛋白嬰兒配方的水解程度越高,會比較不好喝一點,所以要選擇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配方,最好請教專業小兒科醫師的意見。
這些水解蛋白嬰兒配方的脂肪是以長鏈脂肪酸和中鏈脂肪酸的型式供給,中鏈脂肪酸的消化與吸收不需要脂肪與膽鹽的協助,所以這類的水解蛋白配方除了可以適用於對牛奶蛋白和豆精蛋白過敏、慢性腹瀉的寶寶之外,對於脂肪吸收不良的寶寶也同樣適用。


較大嬰兒奶粉
一般的嬰兒配方符合6個月大以前正常嬰兒需要的所有熱量及營養需求,但在6個月大之後,就必須開始接觸適量的副食品以幫助成長。但若寶寶此時接受副食品的情況不好同時又出現明顯的厭奶,這時可以考慮更換口感較好的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什麼是「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它只是較大寶寶(6~12個月)在準備慢慢減少對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依賴,到正式以固體食物為主食,這個過渡時期的一個營養輔助品。
6個月大以上的寶寶一定要換喝較大嬰兒配方嗎?1996年,第39屆「世界健康會議」時,與會的人士作出決議:「對於嬰兒哺以所謂的『較大嬰兒配方』,其實是不一定需要的」。
之前在文章所提,嬰兒配方奶粉可以使用在整個嬰兒期,只要在6個月大之後,記得添加適量的副食品即可。


較大嬰兒配方與一般嬰兒配方有何不同?

1. 口感較好:除了一兩家產品之外,醣分方面在乳糖之外幾乎都加上了「蔗糖」,加了蔗糖之後,雖然有比較好吃,但對於一些部分或完全缺乏蔗糖酵素的嬰兒來說,可能就會開始腹瀉了。
2. 蛋白質含量較高:嬰兒每天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需要量是大人的2~3倍,但這個比例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
 例如,大人除了孕婦之外,每天每公斤體重約需0.8公克的蛋白質;6個月大以前的嬰兒則需每天每公斤2.2公克,6個月至周歲的嬰兒則降為每天每公斤1.5公克。
 一般說來,寶寶的奶量在4個月大時會達到高峰期,之後受到厭奶的影響奶量就會降低。對於奶量明顯降低的嬰兒而言,此時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較大嬰兒配方剛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但如果寶寶奶量不錯,而父母又同時餵予蛋、魚、肉泥等蛋白質食物時,可能就會超過寶寶蛋白質的需要量,這時由於醣、脂肪、蛋白質供給的比例不均衡,反而寶寶的體重不能增加,而高蛋白質的配方也容易造成寶寶便秘。
3. 鈣和鐵的含量較多
在六個月大之後的嬰兒,由於對鈣的需求增加,所以較大嬰兒配方會將鈣的含量提高,同時若先前使用的是低鐵嬰兒配方,則同一廠牌的較大嬰兒配方,鐵的含量就會提高以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早產兒奶粉
「早產兒」指的是妊娠週數未滿37週就出生的嬰兒。而早產兒奶粉就是提供給這類的嬰兒使用,直到寶寶體重增加至2~3公斤,或到妊娠週數37~40週止。但在出生體重小於1公斤或是同時有肺支氣管發育不良者,可以使用至體重大於3公斤。

基本上早產兒奶粉與一般的配方奶粉,有以下六點不同:
1. 熱量較高:早產兒因為提早出生,各個器官發育尚未成熟,需要較多的熱量以供生長需求,但因為胃容量小,腸道蠕動較差,同時避免增加過多的水分負擔,所以早產兒奶粉將熱量提昇至每30cc含有24大卡(一般的嬰兒配方或母奶,每30cc含有20大卡熱量)
2. 醣類的組成不同:早產兒腸道內乳糖酵素普遍降低,根據研究,在30週懷孕期時,胎兒的乳糖酵素活性只有足月兒的30%左右。因此早產兒奶粉中,乳糖大約只占40~50%,其餘以玉米糖漿或葡萄糖聚合體取代。
3. 蛋白質含量較高:早產兒的蛋白質需求量較高,在早產兒奶粉中,普遍將蛋白質含量提高了50%。
4. 脂肪成分不同:脂肪的吸收需要膽鹽和脂肪的幫助,但早產兒的膽鹽和脂肪皆不足,所以早產兒奶粉會以中鏈的三酸甘油脂取代部分的長鏈三酸甘油脂,因為中鏈的三酸甘油脂的消化和吸收不需靠脂肪和膽鹽,所以可以增高脂肪的吸收率。
5. 鈉離子含量較高:早產兒的腎臟功能不好,攝取的鈉離子容易流失,所以早產兒奶粉增加鈉離子的含量,以免寶寶的鈉離子攝取量不足。
6. 脂溶性維生素E含量較高:因為身體內儲存不足,又由於對脂肪的吸收不良,影響對維生素E的吸收。


牛奶(鮮奶)
在1970年代(此時尚未有嬰兒配方上市),有將近70%的嬰兒在6個月大以前餵食牛奶,但陸陸續續發現這些嬰兒會有營養或健康上的問題存在,例如過早接觸牛奶因而增加過敏的機會;有些因為牛奶中的鐵質濃度低及生物可利用率差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牛奶中的高溶質和高鈉對腎臟負擔大;牛奶中的必需脂肪酸不夠,會造成嬰兒營養不良及阻礙中樞神經的發育。

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讓寶寶喝鮮奶呢?由於無法以母乳哺育的寶寶,現在還有多種的嬰兒配方可供選擇,所以鮮奶建議1歲之後再吃較好,而且在2歲以前,不建議吃低脂或脫脂牛奶,因為此類牛奶除了必需脂肪酸不足外,這些寶寶可能因為要達到他們熱量的需求所以必須多喝,大量飲用鮮奶的結果,在無形中攝食了較多的蛋白質和高溶質,這樣反而會造成寶寶腎臟的負擔及生長遲緩。

【註1】不適合哺育母乳的狀況
1.患有先天性半乳糖血症的嬰兒
2.患有開放性肺結核病或愛滋病的母親
3.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物質治療或檢查的母親
4.使用抗癌藥物治療的母親
5.藥物濫用的母親
6.乳房上有疱疹病毒的感染


新手父母出版/全方位小兒腸胃手冊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醫師  著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奶粉當中,可能會有些什麼添加物?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

市面上有許多強調添加了特殊營養物質的嬰兒配方奶粉,但根據2005年新版嬰兒配方奶粉國際標準與規範的建議,因為就現有的研究報告無法証明其益處及安全性,所以不支持益生菌、寡糖、基因重組蛋白(如乳鐵蛋白)、酵素、生長因子等添加於嬰兒配方奶粉中。

成員一
「核A酸」是構成體內細胞遺傳基因DNA、RNA的重要成分,也參與著蛋白質、脂肪、醣類及核酸的代謝,同時核A酸可強化嬰兒免疫系統的發展,體內組織的生長、修補及促進腸道內比菲德氏菌的生長,並降低嬰兒腹瀉發生率。
一般來說,嬰兒與成人都有能力自行在體內合成核A酸,但當需求量較大時,如快速分化中的組織、體內受到感染、傷口癒合的階段,人體本身所合成的核A酸可能就不夠應付了,這時就需要靠外界的供給。母乳中含有大量核A酸,平均含量約每公升70毫克,目前市面上添加核A酸的配方奶粉大致上是以母乳所含濃度作為添加標準。

成員二:
「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ecosahexanoid acid)的縮寫,「AA」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縮寫,兩者都是人體重要的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占大腦神經組織脂肪含量的25﹪,AA則占了15﹪,此外,這兩種脂肪酸也是構成視網膜的重要成分,因此,DHA與AA是讓「大腦正常發育」與「視力正常發展」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人體大部分的DHA和AA,是由亞麻油酸(ω3)與次亞麻油酸(ω6)在體內經過複雜的程序轉化而成。成人一般都有足夠能力將食物中的亞麻油酸與次亞麻油酸衍生轉化成DHA和AA,或從日常食物(DHA的食物來源包括深海魚類、海藻等;AA食物來源包括肉類、蛋、單細胞藻類等。)當中直接攝取到所需的量。
有研究顯示,早產兒及出生3個月內嬰兒自行衍生DHA和AA的能力較差,因此含有豐富DHA和AA的母乳,得以幫助嬰兒快速生長需要,促進腦部的發育和視力發展。有些廠商在配方奶粉中直接添加適當比例的DHA、AA,另外一些則是添加適當比例的亞麻油酸與次亞麻油酸,提供製造DHA、AA的原料。


成員三:
關於「益生菌」的介紹,請見〈營養篇Ⅱ———充足營養素幫助孩子成長茁壯〉。

成員四:
「寡糖」是指3~10個單糖分子所構成的醣類化合物。寡醣不易被人體分解,而甜度只有蔗糖的20%~70%,每公克僅產生1.5千卡熱量,一般常作為低熱量的甜味劑。
寡糖可作為體內比菲德氏菌等益生菌生長繁殖的養分,同時它有類似膳食纖維的作用,所以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減少便秘的機會。


新手父母出版/全方位小兒腸胃手冊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醫師  著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階段孩童該怎麼吃?~嬰兒後期營養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

為什麼六個月大後要添加副食品?
隨著寶寶體重不斷地增加,一天的奶量也越來越多,一般而言,寶寶的奶量在4個月至6個月大時會達到最高峰,之後受到厭奶的影響,奶量會降低,以6個月大的嬰兒(體重約為7.5公斤)為例,一天所需熱量為750大卡,折算所需奶量約為1125cc。事實上,大部分的嬰兒都達不到這個奶量,可見用純母奶或嬰兒配方餵哺已經無法滿足嬰兒熱量的需求。此時,就必須添加奶類以外的嬰兒食品(即副食品)。
添加副食品不但可以提供嬰兒熱量、同時也可提供微量元素(鋅、銅、鐵)及維生素,輔助嬰兒準備適應日後各種不同的固體食物,更重要的是訓練嬰兒吞嚥及咀嚼能力,以免日後偏食。很多小孩到了2~3歲後還不肯吃較硬的食物,就是忽略這個時期的訓練。

添加副食品的原則
一、漸進:開始時一次添加一種新食物,由稀漸濃,少量增加,質地先以液體狀進步到泥狀或糊狀食物,再進步到細碎食物、塊狀食物,每種食物的間隔至少相隔1星期,先以稀飯或嬰兒米粉嘗試,再來才是水果、蔬菜、肉類。
二、過敏:添加新食物後,注意寶寶有無嘔吐、腹瀉、皮膚紅疹,若有以上症狀,則應停止餵食該食物1至2個月,或向醫師請教。一些高過敏的食物,如蛋白、麥類、柑橘類水果、海鮮(包括魚)、堅果類和花生、大豆製品、巧克力應到1歲以後再嘗試。
三、混合:嘗試過4~5種不同食物後,才可混合餵。
四、訓練:選在寶寶較餓的時候餵食,例如餵奶前一小時,嬰兒米粉應以水或奶調成糊狀,盡量以湯匙餵,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能力。
五、衛生:在準備副食品時,一定要注意食品、器具及雙手的清潔衛生;若購買市面上現成的嬰兒食品,也應注意有效期限,若不能當餐吃完,可冷藏於冰箱中,並於24小時內食用,吃不完則應丟棄。
六、溫度:不可太高,以免燙傷及破壞營養(Vit C),不用微波加熱。
七、清淡:盡量以天然、新鮮食物來製作副食品,並不需另外添加調味料,以養成寶寶吃清淡食物的
習慣。
八、適量:尊重寶寶的食慾,如果寶寶拒絕再張口、將頭轉開或哭鬧起來,不可強迫食物一定要吃完。
九、環境:餵食時應讓寶寶斜躺,面對面餵食,保持舒適、輕鬆,餵食時父母要有耐心,不可以食物做為獎懲。

6、7個月大時,每天約4~5餐配方奶或母奶,一餐副食品;8~10個月時,奶類減至3~4餐,副食品增加至兩餐;一歲之後,主食應與大人相同,但仍宜清淡,奶類應為副食品就好,而且只需2~3次。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果汁應在6個月大以後才嘗試給予,因為它們只有提供少量的能量,但是卻取代了更營養的食物,而美國兒童牙科學會更建議給予果汁時應放在杯中,而非奶瓶內,以免嬰兒蛀牙。一般而言,1歲之前給予果汁一天不要超過120cc。


當寶寶開始進食副食品時,寶寶大便的顏色、形狀或味道可能會與之前不同,甚至有時會看到吃下去的食物原封不動的排出來,只要不是腹瀉、便秘,這是很常見且正常的,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新手父母出版/全方位小兒腸胃手冊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醫師  著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階段孩童該怎麼吃?~幼兒期營養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

『斷奶瓶』而非『斷奶』,牛奶不能做為主食
1歲之後,固體食物應為主食,不能再以母乳或嬰兒配方作為主要的營養來源,但為了達到每天鈣質的最低需求量,每天至少要攝取500cc的奶量,而且應用杯子餵食而非奶瓶。建議1歲之後再讓孩子喝鮮奶較好,而且在2歲以前,不建議吃低脂或脫脂牛奶,因為此類牛奶除了必需脂肪酸不足外,這些寶寶可能因為要達到他們熱量的需求,大量飲用鮮奶的結果無形中攝食了較多的蛋白質和高溶質,這樣反而會造成寶寶腎臟的負擔及生長遲緩。
寶寶在1~3歲間,開始會對食物產生喜愛厭惡,此時食物的外型或氣味往往會影響食慾,譬如:在味道上較重的菠菜、苦瓜;在外觀上較不討喜的綠色蔬菜;或聞起來食物氣味較強烈的九層塔、芹菜、青椒等。
另外,對於偏食的寶寶,還要考慮是否寶寶咀嚼能力不佳或不喜歡咀嚼,因此在添加副食品階段時,應該讓寶寶嚐試各類食物,同時訓練咀嚼能力,才不會讓寶寶養成偏食的習慣。
寶寶的口味是大人培養出來的,不要一味迎合寶寶的口味,否則會養成寶寶偏食的習慣,同時避免一開始就讓寶寶吃重口味的食物。

三餐外加點心,營養更放心
這時寶寶每日的營養素應平均分配於三餐,為避免寶寶習慣高膽固醇的食物,有人建議蛋黃1週不要超過3個。由於幼兒的胃容量小,食量有限且容易餓,所以在三餐以外,可供應1~2次點心以補充營養素和熱量,但必須尊重寶寶的食慾,三餐可能會有大小餐,若正餐吃的少,可在點心時間再多吃點。點心宜安排在飯前2小時供給,食物的「質」應優於「量」,量的多寡以不影響正常食慾為原則。
點心的材料最好選擇季節性的新鮮蔬菜、水果、麵包、麵類、三明治、馬鈴薯、甘薯、牛奶、蛋、豆漿、豆花等。含有過多油脂、糖或鹽的食物,如:薯條、洋芋片、炸雞、糖果、巧克力、夾心餅乾、汽水等,均不適合做為幼兒的點心。果汁則每天不要超過240cc。
寶寶在學習用匙、筷的時期,父母準備的食物要容易夾且食譜多變化,例如早餐吃麵包,午餐改吃麵,晚餐則可吃飯,當寶寶吃不完時,父母才可嘗試餵食。


新手父母出版/全方位小兒腸胃手冊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醫師  著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寶寶乖乖吃飯的8個tips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 林億萍

1. 配合幼兒規律的生活作息,讓bobo定時定量的用餐。

2. 用餐時,家人不要在幼兒面前批評各種食物的好壞。

3. 給予bobo各式各樣的食材,以免造成偏食的習慣。

4. 培養或改善用餐的環境與氣氛,例如不要開電視而干擾用餐氣氛,家人共同進食,或是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用餐等。

5. 以鼓勵的方法誘導bobo進食,而非採取強迫威脅的手段。

6. 帶bobo到戶外活動,適當的發洩體能也較有食欲。

7. 了變化菜色外,也可以讓bobo嘗試不同的用餐方式,如野餐。

8. 減少給予零食,點心的攝取也不可過量,最好是家長DIY的。


新手父母出版/幼兒健康廚房
撰文.執行╱楊文玉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億萍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生病或健康,取決於飲食教育

松田麻美子◎著

本書旨在介紹乳幼兒的飲食,本章將為你簡單地介紹適合小學生的飲食。有機會再為各位詳細介紹有關小學生的飲食須知。

 

當孩子進入小學,在學校與同儕相處的時間就會比在家的時間多出許多。然而,這個時期正需要父母作為孩子們的模範,教導「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必要的」等正確觀念。

 

新鮮的空氣、水、適合身體的食物、陽光、睡眠、運動及壓力管理(保持心情平靜)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有關食物的選擇,父母從小就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和其他小朋友攝取不一樣的飲食」,這點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優質的食物可養成健康的身體,劣質的食物造成孱弱的身子」此「自然法則」,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就能理解。當我們的孩子或孩子的同儕吃壞肚子或發燒時,便是教導孩子「食物與疾病的關係」的最佳良機。

 

媒體在報導流行性感冒及SARS時,傳達「疾病都是外界的病毒及細菌所造成」的觀念也是問題所在,因為這將造成孩子們對自我的健康管理產生不負責任的態度。

 

遺憾的是,在學校並不能接受到這類教育。學校的現況是,在營養午餐中提供肉類、牛奶、糖、精製穀物(白麵包、白米飯)等會造成疾病的食物。所以,能確實教導孩子「食物與健康」、「食物與疾病」之間有著密切關係的,只有身為父母的各位了。

 

首先,不要在家中購置垃圾食物,要全家一起選擇正確的飲食,父母也要做好健康的生活模範。如此,孩子們在外就算有機會接觸到垃圾食物,也會自己踩剎車。

 

平常若沒有吃到那些垃圾食物,突然吃的話,身體自然無法接受,吃完後身體的能量降低,因而會感到不適,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會想再吃那些垃圾食物了。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涼飲料」無法止渴

松田麻美子◎著

只要走在路上,處處都可以看到清涼飲料的自動販賣機。
 
因為清涼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砂糖,所以在美國又稱它們為「液態糖果」或「液態熱量」。清涼飲料除了與急速增加的肥胖密切相關,還與骨折機率提高、骨質疏鬆加速、腎結石及膽結石形成、失眠症、注意力不集中、中樞神經失調及憂鬱等腦部障礙的發生有著深遠關係。
 
因為清涼飲料是極為有害的食品,所以在美國,以公眾利益科學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為主,發起撤除學校中的自動販賣機的運動,並開始為學童及家長進行健康飲食教育。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最近進行的研究發現,清涼飲料會使孩子的骨骼變得脆弱。以十歲~十九歲的活潑女孩為例,有喝清涼飲料者骨折的比例是不喝清涼飲料者的五倍。
 
可樂及汽水中所含的磷酸會使血液中的鈣質失去平衡,導致蓄積在骨骼內的鈣質流失。喝了三百五十毫升的清涼飲料後,就會流失二十毫克的鈣質。如果持續讓家中的孩子飲用清涼飲料,那麼孩子到了中年時便可能會罹患骨質疏鬆症。
 
清涼飲料的廠商為了刺激中樞神經使其亢奮,並讓人有「涼爽的感覺」,因而添加了咖啡因、古柯葉(Coca)、可樂果(Cola)等會導致上癮的物質。
 
另外,清涼飲料中還添加了使其發泡的二氧化碳、各種人工著色料及人工甜味料(阿斯巴甜)。這種含有香料的飲料,會在體內引起有害的化學變化,而污染體液、妨礙淋巴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使身體的生理平衡崩潰。
 
果汁飲料的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即使標示「一○○%果汁」,也絕不代表天然「天然果汁」是指在眼前以新鮮蔬果現榨現喝的果汁。將榨好的果汁放進冰箱冷藏,經過數小時後,味道就會改變,營養價值也幾乎都流失殆盡。
 
市售的一○○%果汁,為了不變質,會經過十秒鐘、九○℃的加熱殺菌。加熱的結果不會造成變味,也不會造成變色,但會讓食物失去酵素而變成沒有生命的食物
 
我們人體是無法從這樣的東西獲取營養的,更不用說是只含一○%果汁的飲料,這類製品不但說不上是果汁,只能說是添加香料及防腐劑等化學物質的糖水罷了。
 
口渴時,身體真正渴求的是「純淨的水」,也就是H2O。此時飲用蒸餾水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在日本平價的家庭用淨水器並不如美國一般普及。
 
其次建議的是逆滲透淨水器及鹼性離子整水器。如果你目前沒有預算購買這些機器,也要盡量避免飲用參雜各種污染物質的自來水。建議飲用寶特瓶裝的礦泉水,至少也請在水龍頭上加裝性能較好的過濾裝置。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南燕/台北報導


 小孩子的免疫力是抵抗疾病的首要防線,免疫力差的孩子很難在各種流行病中缺
席,讓家長傷透腦筋。中醫師指出,平常給孩子吃點小健中湯、玉屏風散、四神湯、
四君子湯和參苓白朮散都是不錯的調理藥膳。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小兒科醫師鄭宏足指出,小孩只要免疫力差,對病毒和細菌的
抵抗力也差,經常感冒、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氣喘、扁桃腺炎、中耳炎、腸胃
炎、腸病毒甚至是肺炎和腦炎等各種疾病都易找上他。不斷看病吃藥,殺了病毒也
傷了元氣,再加上平日愛吃冰品甜品和酥炸的食物,對腸胃更不好,於是面色晦暗
無光,食慾不振,發育情況也不佳,注意力和學習力都大打折扣。

 許多家長急切想知道如何增強幼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中醫醫院主任田安然認為,
口感不錯的桂枝湯可讓小朋友平日就喝,如果剛出現不適症狀,可以喝薑湯和桂薑
粥。薑湯作法是把二兩生薑、一兩黑糖和三碗水煎至半碗,待溫服用。桂薑粥作法
則是把三錢桂枝、四片老薑、一錢甘草洗淨後煎出藥汁再去渣。再把一百克的粳米
淘洗乾淨加水煮成粥,再把前面煎成的藥汁加入再煮可食。但是對咽喉腫痛的人不
適合。

 而如果已生病了,不妨用六十克山藥、五十克百合洗淨後,和冰糖、水一起煮熟
即可食用。

金桔

金桔,別名金柑、金棗,果實含豐富的維生素A,可預防色素沈澱、增進皮膚光澤與彈性、
減緩衰老、避免肌膚鬆弛生皺。也可預防文明病,如血管病變及癌症,更能理氣止咳、健
胃、化痰、預防哮喘及支氣管炎。金桔亦含維生P,是維護血管健康的重要營養素,能強化
微血管彈性,可作為高血壓、血管硬化、心臟疾病之輔助調養食物。

金桔八十%的維生素C都存於果皮中,果皮對肝臟之解毒功能、眼睛的養護、免疫系統之保
健皆頗具功效,而且金桔的果皮比果肉甜。

禁忌:吃金桔前後一小時不可喝牛奶,因牛奶中之蛋白質遇到金桔中之果酸會凝固,不易消
化吸收,會腹脹難過;飯前或空腹時亦不宜多吃金桔,因所含有機酸會刺激胃壁黏膜,胃部
會有不適感;喉痛發癢、咳嗽時,喝金桔茶時不宜加糖,糖放多了反易生痰。


特調生機廚房

1.金桔蘿蔔鳳梨汁
功效:肺熱咳嗽、止咳化痰。
材料:金桔五粒、鳳梨三百克、白蘿蔔二百克。
作法:
A.金桔洗淨留皮切半。
B.鳳梨、白蘿蔔洗淨去皮切片後,連同金桔用分離式榨汁機榨出原汁即可飲用。

2.金桔薑湯
功效:感冒及乾咳無痰。
材料:金桔五粒、老薑二片、褐色冰糖十五克。
作法:金桔洗淨切薄片,連同老薑、褐色冰糖,加五百西西水煮滾,之後轉小火煮三十分
鐘,濾渣即可飲用。

3.金桔茶
功效:調降血壓、預防血管硬化、冠心症。
材料:金桔五粒、紅茶袋一包、褐色冰糖一匙(約十克)。
作法:金桔洗淨壓破,加紅茶袋,用五百西西沸水沖泡二十克,濾渣後加褐色冰糖調勻即
可。

4.金橘醬
金橘是酸的,只要加點糖和鹽巴,味道就會變得非常棒。把三百克左右的金橘洗淨後去籽晾
乾,加粗鹽三克及寡塘一百五十西西,用果汁機打勻就OK了。金橘醬的用途很多,還可當作
沙拉醬!

(于美人、歐陽英提供.台灣)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w to Make Your Own Baby Food
by: Peter Lenkefi
Making your own baby food will ensure that what your child is eating is fresh, nutritious and free of
additives. By making your own baby foods, you'll be saving money, up to 50%. And to top it off, it's
easy; making baby food at home is probably a lot less time-consuming than you may have thought.

In order to make your own baby foods, you'll need something to cook in. A steamer basket is cheap
and by cook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it, you'll be sure of keeping the nutrients in the food, instead
of in the cooking water.

To puree your foods, you can use a fork, a food mill or blender. A blender quickly purees almost
anything into the finest consistency. When your baby first starts on solids, you'll be pureeing things to
a very fine consistency and, as baby gets a little older, you will make foods a little coarser.

You may wish to buy a food mill which comes in large and small sizes. It is very handy and
inexpensive. The food mill strains most cooked foods to a very smooth consistency, although meats
can be a problem as they will have a coarser texture.

As babies are susceptible to digestive upsets, you'll want to take note of the following tips
concerning the handling of foods:

always work with clean hands.

always use clean utensils.

prepare foods immediately upon removing them from the refrigerator.

freeze immediately after cooking any foods you want to store.

You can prepare large amounts of foods at once and freeze them. Take your prepared foods and
plop by spoonfuls onto a baking sheet. Freeze the plops right away and then take them off the sheet
when they are frozen and put them into plastic bags. Label and date. You can also freeze the food in
plastic "pop out" ice cube trays. Small tupperware jars with lids serve the same purpose and stack
easily. Frozen baby foods can be stored for up to two months.

When you take frozen foods out for baby, warm the food in a cup placed in a saucepan of boiling
water with a lid on.

Cereals are typically the first foods given to a baby because they contain lots of iron. You can buy
the commercial baby cereals, or prepare your own, by running oatmeal through your blender, for
instance.

Fruits are generally given next. Except for raw, mashed banana, you will need to cook all other fruits
till they are soft.

Try making your own applesauce and pearsauce; don't add any sugar, as these fruits are sweet
enough on their own.
You can also peel peaches, plums and apricots and boil or steam them.

Use fresh vegetables whenever possibl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est nutrition and flavor for your
baby. Frozen vegetables are better to use than canned. Steaming vegetables is the best method of
preparation.
Carrots and sweet potato are two popular choices to begin with.

Yogurt, mashed cottage cheese, mashed pumpkin, baked potato, avocado and tofu (oriental soy
bean curd) are all popular with babies. One good idea is to blend together cottage cheese, banana
and fresh orange juice - delicious!

Meats should be added slowly. They can be boiled or broiled, then put in the blender with a little
milk and perhaps banana or cream of rice to get the right consistency. Chicken is generally the first
meat baby is introduced to and usually goes down fairly well.

There is no rush to start your baby on solid foods. Milk is his most important food. Your doctor's
recommendations and your own intuition will help you to know when to begin introducing solods to
your baby's diet. Always remember to be patient with your baby and allow at least a few days
between newly added foods to make sure baby doesn't suffer any reactions.


About the author:
Grab more free recipes at
http://recipe-directory.net


Circulated by Article Emporium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肉食」習慣正是生活習慣病的主因

松田麻美子◎著

孩子們之中已經有許多急速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成人型(第2型)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症等生活習慣病的預備軍。仔細觀察,肉類與這些疾病的關係比吸煙與肺癌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
 
已有許多研究發現,不吃肉的人比較苗條且健康長壽,攝取的肉越多,越容易罹患以上疾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就是「China Project」(別名「China Study」,中譯書名為《救命飲食》)。這是在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年之間,以美國的康乃爾大學為中心,加上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北京大學的協助,在中國進行的「飲食與生活形態相關研究」,目的在於找出會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
 
這項研究是史上最大規模且具綜合性的研究,並獲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頒發「免疫學研究大獎」,給與最高等級的評價。該研究發現,心臟病、癌症、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症在美國社會相當普及,但在中國鄉下地區罹患率就非常低。
 
事實證明,導致這個結果的最大原因在於這些區域的人幾乎沒有攝取動物性食品;相對地,攝取越多動物性食品的國家或區域,就有越多的人罹患這類疾病。
 
為什麼「肉」不好?
肉之所以不好的理由主要有三。第一,肉所含有的蛋白質、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已超過人體能夠處理的程度。第二,肉裡不含預防、改善疾病的成分(食物纖維、抗氧化物、植化素等)。第三,肉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普里昂蛋白(引起狂牛症的異常蛋白)、O-157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及弧形菌屬(Campylobacter)等有害細菌及抗生素、荷爾蒙)。
 
漢堡肉的熱量幾乎有六○%~八○%是來自脂肪。就算選用脂肪較少的瘦肉,脂肪含量也約有六○%,兩者幾乎沒有差異,都是會阻塞血管壁的飽和脂肪。
 
雞肉的脂肪確實比牛肉少,但膽固醇含量卻比瘦肉多出許多。攝取一百毫克的膽固醇飲食後,血中膽固醇指數會上升五%。我們的體質與肉食性動物不同,無法完全處理膽固醇。
 
人體一天可以排泄的膽固醇量是一百毫克。剩餘的膽固醇會殘留在身體組織之中,最後便會阻塞動脈,引發心臟病及腦梗塞。肉類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除了會造成肥胖,還是導致大腸癌、前列腺癌、乳癌、卵巢癌及糖尿病的主要因素,這些都是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的事實。
 
最近的研究也發現,攝取蛋白質時所產生的副產物高半胱氨酸,是比膽固醇更容易造成心臟病及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高半胱氨酸的值越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性越高。阿茲海默症多出現在肉食國家。
 
人體內每天都有癌細胞產生、消失,這是因為人體中有分解癌細胞的機制。然而,每天吃肉的人,體內有過多的動物蛋白,而使癌細胞開始激增,甚至超過人體可以處理的範圍。癌細胞成長時比正常細胞需要多一.三~十一倍的蛋白質作為營養。肉、雞、魚等動物蛋白會開啟致癌的開關。此外,烤肉及烤魚時,會產生強烈的致癌物質異環銨(HCA)。一般人認為雞肉比牛肉及豬肉健康,然而,雞肉的異環銨含量比牛肉、豬肉高出十六倍。在美國,肉食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素食者高出三倍。
 
坎貝爾博士(T. Colin Campbell, Ph.D)(注)指出,「讓人類致癌的物質中,動物蛋白這種物質的致癌性最高。」
 
(注)康乃爾大學營養生科所教授。「China Study」計畫主持人。全球動物性食品與癌症研究領域中的佼佼者。
 
肉跟魚完全不含食物纖維,所以,在消化過程所產生的副產物會於體內滯留長達五到七天的時間,除了會引發大腸癌以外,還會形成有利各種癌症及心臟病、腦中風發生的環境。
 
很多人並不知道,攝取過多的動物蛋白,會使鈣質從尿中流失,提高中年過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動物蛋白攝取過多,比鈣質攝取不足更容易發生的骨質疏鬆症
 
動物蛋白在體內會生成強酸物質(硫酸含有胺基酸、尿酸及磷酸等)。這時,血液中維持弱鹼性(pH 7.35~7.4)的機制會開始運作─利用鹼性成分進行中和。此時被拿來中和的就是屬於鹼性的鈣質。
 
鈣質有九九%儲存於骨骼及牙齒中,所以,身體會從骨骼及牙齒釋出鈣質來進行中和,再由腎臟將這些中和後的物質與尿液一起排出體外。而腎臟無法排泄的部分就會儲存於體內,造成組織異常;若堆積在動脈會造成動脈硬化,若堆積在關節就會造成關節炎,若堆積在腳趾就會造成痛風,若堆積在腎臟就會造成腎結石,若堆積在視網膜就會造成白內障,若堆積在皮膚就會形成皺紋。
 
不論是腎結石還是膽結石,大多會被當作老化現象而受到忽略,但實際上,這兩者主要是因為肉及魚等動物蛋白攝取過多所致。
 
因此,現在歐美社會中,營養學的領域正發生革命。過去鼓吹「為了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及鐵質,請多吃肉」的建議已成了舊式營養學了。
 
廿一世紀的最新營養學建議「要多攝取新鮮的水果、綠色蔬菜、豆類、芋類、未經精製的全穀類等植物類食物」,美國國內的優秀醫師及營養師們則建議「以素食養育孩子」。享年九十四歲、世界最知名的小兒科醫師斯波克博士(Benjamin Spock, M. D.)就是其中之一。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起過敏的最主要原因─牛奶

松田麻美子◎著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教導「牛奶是自然賦予的極致健康食品」,然而,那是針對子牛而言。這個地球上,只有人類才攝取其他物種的奶,也只有人類在一生中持續喝著牛奶。這一切違反了自然律例,是極度不自然的行為。
 
牛奶與人類母奶的成分有極大的差別(參照表)。每個物種的奶都是為了餵養該物種的子代而演化而成,如果持續攝取其他物種的奶,健康上一定會出現種種問題。
 
再者,人類在過了離乳期之後,就會停止分泌可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質(酪蛋白)及乳糖的酵素,即腎素(Renin)及乳糖酶(Lactase)。人體的構造並不是針對喝牛奶而設計,因此,無法被分解的酪蛋白及乳糖便會形成毒素堆積於體內,經年累月下來,便會阻塞組織,成為疾病的元兇。
 
牛奶會引起許多疾病並使其惡化,其中以食物過敏為首。事實證明,嬰幼兒的腸疝痛、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濕疹、腸胃過敏(慢性腹瀉及便祕)、耳朵的慢性炎症(中耳炎)、因持續性鼻部鬱血而造成的「鼻塞」及後鼻漏、聲音嘶啞、花粉症、副鼻腔感染(即鼻竇炎)、積痰等呼吸器官的問題,還有小兒糖尿病、嬰兒猝死症候群、年幼型慢性關節炎(特別是被稱為「成長痛」的筋骨痛)、肌肉及骨骼疼痛、腰痛、疲勞、失眠、性情急躁(易怒)、ADHD、夜尿等問題,都是牛奶及乳酪中的蛋白質引起的。
 
霍普金斯大學前小兒科部長弗蘭克歐斯基醫師(Frank A. Oski, M.D.),因著有《向牛奶說不?》(Don't Drink Your Milk)及《身邊的小兒科醫師》(Nathan and Oski's Hematology of Infancy and Childhood)而聞名遐邇,他曾表示:
 
「酪蛋白(奶蛋白的主要成分)是造成全美五○%的孩子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若能避免攝取乳製品,便可使大多數的氣喘及副鼻腔感染得以舒緩,甚至痊癒。

★母奶與牛奶的營養成分比較







世茂出版
《該給孩子吃什麼》

(資料來源:世茂出版集團 提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兒的飲食大計

資料提供/臺安醫院小兒醫師 張雅婷

隨著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愈來愈多,如果家裡的孩子剛好是過敏體質,該怎麼吃才不易過敏?是不是永遠都不能再吃那些致敏食物?該如何以其他食物取代?且看以下報導……

愈來愈多的孩子一出生就是過敏性體質,在生活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如何從飲食著手,降低孩子對食物過敏的機會呢?

過敏媽咪易生出過敏兒
臺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張雅婷表示,造成嬰幼兒過敏體質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先天環境和後天影響兩大因素。在先天環境方面,以母親的體質影響最大。
根據長庚醫院一項大規模的調查指出,患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和過敏性鼻炎的孕婦,有很高的機率會生下過敏兒,相較起來,患有上述過敏症狀的父親卻較少對孩子的體質造成影響;而後天影響則是以接觸外在過敏原(如塵)和病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為主。
具有過敏體質的新生兒以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最高,症狀最為明顯,大約4~5歲之間可能會形成氣喘,長大後還可能發展成過敏性鼻炎。張雅婷指出,這些過敏症狀不是過敏兒必然會發生的連續反應,但是根據臨床的長期觀察,這3種依生長順序發生的過敏症狀,有很高的機率會連續發生在過敏兒身上。

母乳可以降低過敏反應
過敏原一般來說可以分為3大類,即「食物類過敏原」、「吸入類過敏原」和「接觸性過敏原」,而嬰幼兒的過敏反應則以食物影響為主。張雅婷表示,嬰幼兒容易對食物產生過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腸胃道的保護力不足。
一般正常的腸胃道,應該具備消化液的分解能力、完整的黏膜和黏液層保護,以及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才可以抵抗過敏原的侵入。但是因為嬰幼兒的腸胃道尚未發展成熟,黏膜的障壁功能不完整,再加上缺乏免疫球蛋白A(IGA),因此,嬰幼兒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機會比成人高出許多。
有一些新生兒會對牛奶產生過敏,所謂的牛奶過敏指的是身體對牛奶中的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會有明顯產生皮膚紅疹、血便、黏液便等症狀。
因此,對於父母本身有過敏體質,或是有家族過敏史的新生兒,張雅婷建議最好從出生開始就餵食母乳,而且至少要餵食4~6個月以上;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A(IGA),有助於提高腸道酵素的含量並保護腸胃道,還可以延緩甚至避免嬰幼兒過敏體質的發生。如果媽咪無法哺育母乳,最好選擇低敏(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取代。

副食品添加時機暫延後
除了建議過敏兒延長喝母乳的時間,副食品的添加最好也跟著往後延。副食品的添加通常是在嬰幼兒4~6個月大之間,過敏兒則最好在餵食母乳或低敏奶粉滿6個月之後再開始,主要的目的是延後孩子接觸過敏原的時間。
副食品的添加方式則是先以「低致敏食物」如米粉、果泥、蔬菜泥開始。1次以1~2種食物分開餵食,每種食物要有3~4天的觀察期,如果孩子的皮膚沒有出現疹子,也沒腹瀉的現象,那就代表食物是沒有問題的;至於蛋白、有殼海鮮和核果類等「高致敏食物」,則建議1歲以後再吃。
此外,無論是「低致敏食物」或是「高致敏食物」,剛開始試吃時,盡量不要將食物混著吃,以免發生過敏反應時找不出致敏因素。

3歲以後再做過敏測試
想要瞭解自己對什麼食物產生過敏反應,通常需要透過抽血來檢驗,不過,3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不適合。張雅婷表示,嬰兒在6個月大之內,血液中富含媽咪的保護力,即便抽血檢驗,驗出來的結果只能代表媽咪的過敏指數;而在3歲以前,孩子的免疫系統也還沒發展成熟,檢驗出來的結果也不會準確。因此,她建議在幼兒3歲以後再做相關的檢查,會比較有幫助。
不過,如果媽咪發現孩子可能對某種食物過敏的話,可以在醫師指示之下,進行「食物挑戰試驗法」(food challenge test)或「皮膚過敏原穿刺試驗」(Skin Prick Test,  SPT)。


益生菌有助改善bobo過敏體質
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指出,有過敏體質的孕婦在懷孕期間補充「益生菌LGG」,生產後餵母乳的媽咪持續補充,沒有餵母乳的媽咪則將「益生菌LGG」加入配方奶粉內,經過長期追蹤後發現,「益生菌LGG」確實能夠有效降低嬰幼兒過敏體質的發生。
此外,中國醫藥學院小兒科主任許清祥等人,同樣證實由國人腸道中發現的「益生菌LP33」,有助於改善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
因此,張雅婷建議,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可以在食物中添加益生菌了,1歲以後可以改喝優酪乳,方便許多。如果不想讓孩子喝冰的優酪乳,可以在室溫下放置30分鐘後再飲用。



食物挑戰試驗法
1. 牛奶過敏:停喝牛奶(羊奶)3週,在醫師指示下改用其他配方奶替代。3週後開始試喝牛奶,1天喝200㏄,如果出現皮膚紅疹、血便、黏液便等症狀,即是牛奶過敏;建議以水解蛋白奶粉代替一般奶粉。

2. 蛋白過敏:3週內不吃蛋白,3週後試吃,1天1/4個蛋白即可。如果皮膚出現紅疹,即為過敏,建議避免食用。

3. 過敏食物:禁食過敏食物3週,第4週可以試吃1種過敏食物並觀察1週,如果出現皮膚、鼻子、眼睛癢的情形,或是蕁麻疹、咳嗽、流鼻水、腹痛、噁心、嘔吐、腹絞痛等症狀,停吃該種過敏食物半年,半年後再依上述原則試吃食物。


新手父母出版/幼兒健康廚房
撰文/書軒
諮詢‧資料提供/臺安醫院小兒科‧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張雅婷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