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said:
平凡更可品嘗到生活的原味,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幸福是童話故事裡找不到的幸福

目前分類:【疾病照護】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哇,這麼神奇喲,我倒覺得應該用吃的比較有效,米米最近幾個月的午餐我都有加洋蔥或蔥白,這次的感冒症狀就很輕微。我在想,用放的不就都發霉了,那個黑黑的是霉菌吧?!

~這是網路轉貼文,大家姑且參考參考囉 

 

目前甲流在世界各地肆虐,美國已經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加拿大在全國免費注射疫苗,中國也有5萬多人感染了病毒。 一個朋友把下面這封郵件發給我和一些朋友。希望大家健康平安不要生病。其中的一些東西與我們中醫和中華飲食有關聯。 In 1919. When the flu killed 40 million people, there was this doctor that visited the many farmers to see if he could help them combat the flu. Many of the farmers and their family had contracted it, and many died.1919年。當流感造成了四千萬人死亡時,有一位醫生到各地農場去探視,看是否可以幫助人們戰勝流感。很多農民和他們家庭感染了流感,很多人因此而死亡。 The doctor came upon this one farmer, and to his surprise, everyone was very healthy.

這位醫生來到一家人家。出乎預料,這家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健康。

When the doctor asked what the farmer was doing that was different, the wife replied that she had placed an unpeeled onion in a dish in the rooms of the home (probably only two rooms back then).

醫生詢問這家的做法與其他人家有何不同,這家的妻子說她在家裏的每一個房間(那時大概也就是兩間吧)裏放置了一顆沒有剝皮的洋蔥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驚!!Photobucket    很多用藥知識是米米麻以前不知道的~該學!

嬰兒與母親 育兒生活 9月號 NO.232

採訪/陳俐君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盧英仁
天主教耕莘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陳培濤

相較於大人們生理機能的成熟,嬰幼童的小小身體,若不幸發生服藥過量、誤食處方,「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小小失誤,極可能帶來難以彌補的大大傷害。
小朋友可不是迷你版的大人,包括藥品劑型、服用方式、用量拿捏等,都得經過專業醫師仔細思量。本專題為各位爸比媽咪整理小兒用藥常見6大疑問,透過專家解惑,藥到病除,與您一同把關孩子的健康。


 
   望著搖籃裡正期待著「一暝大一吋」的小Baby,是未來晉身成大人的原始雛形;處在發育、成長階段皆快速的兒童,可不是迷你版的小大人。有別於成人,小寶貝在嬰幼兒,乃至於兒童時期的身體組織、器官與身體新陳代謝反應速率,都會因為各式藥物進入,產生不同作用與影響。天主教耕莘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培濤表示,兒童用藥拿捏須比成人更加周延,舉凡年齡、體重、器官成熟度、藥物劑型(如水劑、錠劑或膠囊等)及給藥途徑(如口服、注射或栓劑等),都是考量重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07年所提出兒童用藥安全報告顯示,由於兒童劑量不易計算,因此醫師開錯藥比例竟是成人的3倍!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盧英仁對此指出,目前多數中、大型醫院,多有引進適合兒童專用的藥品劑型;但還是有部分基層醫療診所,仍將原給大人口服的藥劑,磨粉減量給孩子服用,「不但劑量難以估算,藥品磨粉溼度、品質不一,與其他藥品相混也易有疑慮。」
 

  

Q1:帶寶寶出遊,需準備哪些「常備藥品」?

 


   
帶著小寶寶出遊,家長首要工作是先評估旅遊天數與地點。陳培濤醫師指出,若是要帶寶寶出國,除了在行前詳細檢查小孩的健康狀況,可預先向所信任的家庭醫師請求開立常備藥物處方籤,有助於行李準備。
 


   
再者,若家中有罹患慢性疾病(如:過敏、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的孩童家長,最好也自費請醫師開立充足藥物以便帶出國;若怕藥物準備不足等其他閃失,盧英仁建議,爸比媽咪可在出國前,請醫師先開立英文病歷摘要,以確保孩子用藥不致中斷。
 


出外必備藥品
 

1、退燒藥
最好準備退燒藥、退燒貼布或退燒塞劑,以求暫時緩解發燒,但是退燒藥僅可治標,家長仍須找出孩子發燒原因,並儘快就醫治療。

2、口服電解質水 

    可購買市售粉狀的電解質,加水沖泡飲用,能疏緩因腸胃不適所產生的脫水現象。

3、消脹藥 

    可用於因消化不良所引發的胃脹氣。

4、暈車藥

    旅途中,幼兒常會因暈車而哭鬧不安及嘔吐,會妨礙了周圍人的休息,也造

成旅程中的不便,所以可以準備適當的暈車藥,並讓孩子在服藥後舒服的平躺休

息,同時適度給予一點溫開水,以減緩不適。

5、  鎮靜安眠藥 

    幼兒因時差及環境改變遷等原因,容易哭鬧不安,通常暈車藥、流鼻涕及鼻塞用藥─抗阻織胺,藥物本身具有安眠與鎮靜的作用,使用上也很安全,父母不必擔心孩子會有成癮等副作用問題。

6、止癢、抗皮膚過敏及含抗生素配方的外用藥膏

7、    外傷急救包 

    包括OK繃、優碘、棉花棒,以及蚊蟲咬傷等外用藥膏。

8、    防蚊液 

    建議最好選擇DEET成份低於30%以下的產品,避免因重複使用而造成中毒或傷害肌膚。

9、    輕便蚊帳與耳溫槍 

 

  

Q2:寶寶服藥時,不能與哪些飲品、食物混用?易有哪些危險?
   
陳培濤醫師建議,不論大人或小孩,
服藥時以白開水送藥入口最安全,額外搭配其他飲料或食物,稍有不慎,嚴重者可能造成生命危險。盧英仁醫師特別舉出以下幾種在日常生活中,易與藥物產生衝突的常見食物,提醒家長務必留心。

1.葡萄柚汁

由於葡萄柚汁內有「黃酮素」,會抑制肝臟分泌一種名為「細胞色素P450」的酵素,把葡萄柚汁拿來配藥,會影響部份經由肝臟代謝的藥物,也容易提高血液中的藥物濃度。

盧英仁醫師提到,在美國,曾經有1名過敏患者,因在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的同時,也喝下了葡萄柚汁,結果導致心律不整死亡。所以,服用藥物時,千萬不要搭配葡萄柚汁,以免治病藥物反成索命毒藥,危及生命。

2.金屬離子含量高果汁 

 如番茄汁、蘋果汁等,拿來當水與藥物一併服下,易與藥物結合形成不同的複合物質,有影響藥效疑慮。

3.香蕉

對於有心臟方面疾病的患者來說,香蕉內富含鉀離子,若與治療心臟疾病的藥物同時服用,容易導致體內堆積過多的鉀離子,嚴重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危機。

4.含咖啡因飲料

不管哪種藥物,都最好不要與咖啡、茶或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一同服用,這是因為這類含咖啡因的飲料,裡面均含有「茶鹼」,如果像是氣喘兒在使用氣管擴張劑時同時服用,可是會使氣管擴張劑過度吸收,出現嘔吐、痙攣、心悸等不適症狀。

  另外,治療貧血常用的「鐵劑」,也不可以與茶、咖啡等咖啡因類的飲品配服,當茶和咖啡內的「丹寧酸」和「鐵質」結合,會降低藥效。

5.
乳製品

    由於牛奶屬於「中和劑」,奶製品內的「鈣」離子與藥物結合之後,很容易降低藥性;而在吃如抗生素等藥物時,更不可與奶製品混著服用下肚。

    陳培濤醫師更提到,尤其新生兒容易吐奶,把藥混在牛奶裡喝下去,孩子容易因為無法忍受怪味而嘔吐,甚至引起兒童因誤以奶為藥物而拒喝,建議最好在餵奶前後30分~1小時間給孩子服藥,搭配溫開水喝下肚,才能確保藥劑吸收。

Q3:寶寶服用感冒藥時,不當使用易有哪些危險?

 

  小寶寶因生理機能未成熟,且受個體差異性的影響,幼童對於藥物的反應往往較大人敏感;而又由於成人藥物的作用性較強,若下藥份量不小心過猛,可能會引起孩子更多不適,甚至有生命威脅。

抗組織胺(用於治療感冒鼻塞、鼻水):
     盧英仁醫師提到,傳統的第一代抗組織胺中的「抗膽鹼素」,因有鎮靜效果,患者在服用後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嗜睡現象。幼童在服用這類藥物時,最好是選在睡前或不需集中精神學習的時候服用。

另外,抗阻織胺所帶來的副作用,還包括:口乾舌燥、全身無力、解尿少等反應,不過,目前新一代的抗阻織胺多屬於長效型,比較不會引起口乾、嗜睡副作用。

解熱鎮痛劑
     常見用於鎮痛、解熱的阿斯匹靈、普拿疼(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在適量使用下,能發揮良好功效;但像阿斯匹靈若不當使用,除了容易造成腸胃不適,還會有引發肝、腦細胞壞死的疑慮(即所謂:雷氏症候群)。

  另外,普拿疼也是一項普遍使用的止痛退燒藥物,但服用普拿疼過量,則會有產生肝臟毒性,甚至有導致猛爆性肝炎致死的風險。

 

‧氣管擴張劑
     臨床上用於治療咳嗽、感冒的藥物種類多元,其中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使支氣管平滑肌鬆弛的「氣管擴張劑」。
陳培濤醫師表示,門診很常見到幼童因個人體質因素或因服藥間隔過短等,出現心跳過快、手腳抖動、精神過度亢奮、冒冷汗、食慾下降與手腳冰冷等副作用而前來就醫的案例。他提到,大部分小朋友只要停止或減少服藥量,不適症狀即可獲得緩解。

 

‧鎮咳劑

   盧英仁醫師表示,給孩子在感冒服用鎮咳劑的用意,在於抑制延腦的咳嗽中樞,進而達到止咳效果。他並解釋提到,臨床上鎮咳藥物使用又分2大類,一為具麻醉性,使用該藥品會達到中樞神經抑制,同時出現藥物成癮、嗜睡、嘔吐等反應;。另一種為非麻醉性,服用過量則會出現暈眩、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事寄給我的,關於口罩的新知,知道一下囉!

*********************************

活性碳口罩「罩」不住 藥師:反易沾染病毒
    
      感染H1N1新流感的病例快速增加,已引發民眾恐慌心理,紛紛戴上口罩出

    門,但市面上口罩款式眾多,消費者要選對口罩才能有效防疫。經營連鎖藥局的

    專業藥師就指出,新流感大流行期間,並不能戴活性碳口罩,因其主要用來去異

    味,配戴後反而更容易吸附外界物質,為防疫帶來反效果。

      市面上口罩琳瑯滿目,有外科手術口罩、活性碳口罩、一般布面口罩及專業

    醫療用N95口罩,一般民眾常誤以為活性碳口罩抗菌效果更好而選購,但其實卻不

    然。


      根據長青連鎖藥局副總蘇小鳳表示,活性碳口罩的主要作用為去除異味,其

    口罩接觸外界那一面的材質,容易吸附物質。若在新流感大流行期間配戴,反而

    容易沾染病毒,隔絕功能不成,容易造成反效果,建議民眾選擇外科手術口罩

      蘇小鳳進一步指出,一般外科手術口罩有三層,第一層為撥水層,有防水的

    作用;第二層為隔離層,第三層的材質具有親水性,會沾附口紅等。若把最內層

    的口罩戴反,反而容易吸附外界物質,不論市面上藍色、綠色的外科手術口

    罩,都應把深色那面朝外。並選擇包裝上有衛署醫器製壹字號的批號,才是符合

    國家標準的口罩。

      新流感來勢洶洶,也帶動口罩、耳溫槍等產品的商機,蘇小鳳就舉例,以9月

    1日來說,旗下連鎖藥局所販售口罩、耳溫槍、維他命B群等產品熱賣,讓店裡頭

    整體業績一下就增加20%。以單店來看,口罩原本一天賣不到50片,現在每天卻可

    以賣到300~500片。另外,耳溫槍現在也是全台大缺貨,有錢也不見得買的到。

      口罩配戴時間多久才合理?蘇小鳳表示,若戴口罩到公共場合或人潮聚集之

    處,建議民眾4小時就替換口罩一次。


      但北市衛生局疾管處長顏慕庸指出,4小時換一次口罩雖然很正確,但以這個

    標準,全國一天至少要用掉一千萬個口罩,遠遠超過生產產能。一旦疫情危急

    時,可能一天僅能使用一個口罩,因此,建議民眾可以購買三個布面口罩輪流使

    用,用過的口罩可以漂白水來洗滌,就能一再重複使用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每天至少洗一次澡,在洗澡水中添加沐浴油。

2.洗澡時在皮疹厲害的地方用些水溶性的潤膚油浸泡,最好不要用肥皂。

3.洗完澡之後,塗抹溫和的類固醇軟膏。

4.因為會有繼發性感染,所以選擇軟膏時可以挑選添加抗念珠菌、抗細菌成份的軟膏,即俗稱四合軟膏,或看盒裝上主治功能的標示。

5.在沒有洗澡的時間,在患部尤其是尿布區域塗抹潤膚乳或潤膚霜。

6.頭頂厚厚的皮垢,可以先用石蠟油、嬰兒油或花生油等油劑,於清洗之前先潤濕一到二個小時,再用洗髮精清洗,效果會更好。

7.如果頭皮上發炎的比較厲害,比較紅,可以考慮使用溫和的類固醇洗劑塗抹。

8.含有水楊酸的外用藥,因為患部吸收力特別強,對於嬰兒最好不要使用,以免水楊酸的副作用。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嚴重鼻塞時,使用溼熱的毛巾在鼻子上施行熱敷,鼻黏膜遇熱擴張後,鼻腔會比較通暢,同時黏稠的鼻涕亦容易水化而流出來。醫生有時候會建議寶寶吸一點潮濕的水蒸氣,可以利用浴室放熱水瀰漫的蒸氣,或是使用媽媽美容用的蒸臉器噴出來的蒸氣,吸個三、五分鐘後,再清除鼻涕。這種解除鼻塞不適感的效果,會比光用熱毛巾敷鼻子好很多,並且可以有化痰作用。
臨床上,如果鼻塞的程度,會嚴重影響小嬰兒的睡眠或食慾時,可以請小兒科醫師開一瓶含有輕微血管收縮成份的鼻滴劑,在睡前或餵食前15到20分鐘,滴一下嬰兒的鼻子來幫忙,可是使用上不要超過四到五天。口服的抗組織安、偽麻黃素藥物,也會有幫助。一般來說,嬰幼兒的鼻管脆弱狹窄,治療中又很不合作,使用吸鼻子的橡皮管粗到0.35公分,抽吸之間,吸力大時,容易傷到黏膜,抽出血絲,使得黏膜更紅腫,也可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所以,嬰兒的鼻塞,不建議使用抽鼻子的方式。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是小寶寶或大人,感冒仍然是大家最常得到的病,也是大家最關心的,本篇謹介給關於感冒治療的一些基本觀念,提供大家做家居的參考:

最常造成感冒的原因是病毒,大約占全部感冒的百分之八十。一般病毒引起的感冒是不會用抗生素的,醫生所開的葯也都是一些控制外表症狀的葯,例如鎮咳葯,袪痰葯,鼻涕葯,這些葯都不能夠使感冒這個病早一點好起來,只是在生病時的症狀上盡量減輕,使感冒的過程會過的比較舒服一點,這一種治療方法在醫學上稱之為「症狀療法」,「支持療法」、或「保守療法」等。當感冒的症狀自己逐漸降低的時候就可以停掉這些葯了。這時候感冒之所以會好主要是靠患者自己的抵抗力。

大約只有百分之卄的感冒是因為細菌的感染而引起,造成感冒的細菌在小朋友年齡五、六歲以下,以「嗜血性感冒桿菌」最重要;超過五、六歲以上則以鏈球菌最為常見。醫生如果診斷是細菌造成的感冒,醫學的原則是一定會給抗生素的。全世界的標準:只要一開始用抗生素,基本上一個治療過程就是七到十天,不可以中間停葯,太早的停葯時不能使感染到的細菌完全清除,這些體內殘餘的細菌將會造成很多的併發症。

最常見的兩大併發症,一個是腎臟炎,在醫學上稱之為「腎絲球腎炎」,這是一種鏈球菌感染以後,治療的時間不滿一個基本治療過程(七至十天),太早停葯時,殘餘的鏈球菌所引起體內產生的一些抗體,破壞了我們人體腎臟內的腎絲球所致。小寶寶會出現血尿、水腫、高血壓等現象。另一個更可怕的併發症是風溼病,包括了風溼性關節炎及風溼性心臟病兩大部份。有很多心臟病的患者在出生的時候沒有心臟病,但是以後又發現有心臟病,尤其是很多與心臟瓣膜有關的心臟病,時常都是鏈球菌引起的感冒,治療不完全所引的。大家平日所聽到的某某人要換心臟瓣膜,就是屬於這一類,各大醫院中這一種換瓣膜的手術非常常見。這些都是對健康有很大影響的大麻煩,不可以慎。

如果在國外居住過或是與外國人熟識過,都可以知道,他們的人民都知道只要一開始使用抗生素治療任何疾病,他們一定會主動問清楚是否要用幾天(感冒若需用抗生素,一定是用七到十天;若是中耳炎、小便發炎則至少用滿兩個星期),若時間未滿,在治療過程的過程中間絕不擅自停藥,是他們的國民對這一方面的常識很了解。

相對的,我們國人時常不論任何疾病,都會在自已覺得症狀比較減輕的時候就自動減藥或停藥。所以後來有一大堆人有了併發症之後就整天在洗腎,或是心臟開刀、換瓣模,而不知早做宣導,早做預防。

當然,大家會覺得感冒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細菌又起的,另外百分之八十是病毒所引起的,所以醫生不能開比這一個比例更高的抗生素啊,因為政府對民眾說亂開抗生素會造成細茵的抗藥性!但是仔細檢討這種論調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可以成立,在國內則不能成立。

因為醫師並不能用肉眼來分辨出那一個患者的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那一位患者又是由細菌所引起的。所有感冒的症狀都是類似的發燒、咳嗽、鼻涕…..等,病毒與細造成的感冒在外觀上很難分別。在國外的標準處理是:只要感冒有發燒或喉嚨痛,患者一律要做一種「咽喉抹片抗體試驗」,醫師用棉韱對著患者的咽喉部抹一下,取其分泌物立刻做一個簡單的試驗,可以像驗孕或是驗血型一樣很快的確定是不是細茵感染,很明確的知道這一個患者到底要不要用抗生素。如此的做法非常清楚而且不會有抗生素濫用的問題。

但是國內為甚麼不做呢?基本上是費用問題:每做一次的費用需要台幣一千元左右,但是健保並不給付。所以高品質的醫療還是無法達到的。目前國內民眾只付薪水百分之四、二五的費率來繳保費,與各國平均薪水百分之八至十一的費率相比,這是全世界最低的健保費率。政府固然是為民眾省了錢,但是所造成的現象一個是用各種手段壓制對醫師的給付,要醫師節省。另一個是國人出國時出現「恐病及拒醫現象」,大家出國時都不敢去看病,理由是怕醫藥費太貴,不敢付錢,外國醫師也常因此饑笑國人有病時不敢看病,只知省錢。需知健康最重要,難道其它國家自已的人民就不生病不看病了嗎?入境隨俗,有病絕不能拖延,該就醫就要及時就醫。

在感冒發燒,醫師不能用肉眼代替檢驗判定是不是細菌感染的時候,萬一這一位患者是細菌感染,細菌感染不趕快用抗生素治療是很容易引起肺炎、腦炎、敗血症等併發症、甚至死亡造成醫療糾紛。那一個醫師敢不對可疑的病患趕快用抗生素治療,以防病情惡化呢?這種情形即使全世最好的醫師也不敢不用抗年素。如果台灣的醫師都嚴守健保的規定所有感冒的病患都不用抗生柔,受害的是那百分之二十用肉眼分辨不出的細茵感染患者,當然也包括倒霉的醫生。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季節轉換,患呼吸道疾病的寶寶明顯增多,寶寶咳嗽難忍,喉嚨中的痰液也呼嚕作響,
爸媽束手無策,爲了給寶寶止咳而濫用止咳藥,其實這種作法有害無益。

排痰比止咳更重要

寶寶免疫力較差,感冒後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有了炎症,分泌物自然會增多。成人
氣管及肺內有發育完善的纖毛系統,可以將異物和過多的分泌物以痰的形式運送到咽喉部,
刺激人體産生咳嗽反射,將痰咳出。嬰幼兒的這種祛痰能力很差,一旦大量的痰液和病菌
堆積在呼吸道內,就會導致細菌感染,繼而發展成肺炎。咳痰可以把呼吸道內過多的分泌
物排出,對呼吸道起到保護作用,若僅用鎮咳藥反會使痰液瀦留在呼吸道內,所以祛痰比
鎮咳更重要。

祛痰4招

第一招拍背法

拍背法不僅能促進患兒肺及支氣管內的痰液鬆動,向大氣管內排出,而且可促進心臟和肺部的
血液迴圈,有利於支氣管炎吸收。拍背要選擇在吃奶前,避免過於震動引起吐奶。方法:將寶
寶豎著抱起,拍時手要微微蜷起,形成中空狀,這樣寶寶不會感到疼痛。拍背時應在兩肺的上
下左右前後都拍到,不要有遺漏。每次拍痰時兩邊肺各拍一百下。一天拍3~4次。由於寶寶的
背和肺下部更容易産生痰液積聚,所以重點要拍這些部位。如果有了肺炎,應重點拍炎症的一
側。拍背時要有“啪、啪”響聲,這樣才能達到目的。有的爸媽唯恐將寶寶拍疼,便小心翼翼
地輕柔地拍,這樣的拍很難起效,其實只要拍背姿勢正確,並不會把寶寶拍痛,有時小寶寶喜
歡這樣拍背,因爲可以和媽媽進行身體上的親密接觸。當痰出來後,寶寶並不咳出,而是咽了
下去,由於在消化道內有許多消化酶和酸性液休,所以可以殺滅細菌及清除異物。

第二招飲水法

咳嗽的寶寶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這會使呼吸道內分泌物更黏稠而不易咳出。多喝水可使黏液分
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飲水還可以改善血液迴圈,使機體代謝産物及毒素從尿中排出,從
而減輕了對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此外,飲水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飲水的溫度
在23℃至24℃爲宜,於兩餐之間及晨起及入睡前飲用。

第三招蒸汽法

蒸汽吸入可使痰液稀釋便於咳出,還可減輕氣管和支氣管粘膜的充血和水腫,減少咳嗽。方法是將
沸水倒入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寶寶,使其口鼻對著上升的水蒸汽吸入。使用時家長要注意不要燙
傷寶寶。

第四招藥物法

家長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祛痰藥。不要用可待因及罌粟殼類的鎮咳藥,以免抑制咳嗽中樞不利於排痰。
痰少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氯化銨、桔梗、遠志等;痰多黏稠難咳出者,用沐舒坦、痰易淨、吉諾通
等;痰黃黏者,用祛痰靈、猴棗散等;痰白黏者用杏仁、半夏露、川貝等。讓寶寶吃些生梨汁也有利
於化痰止咳。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感冒發燒時往往食欲減退,胃腸消化功能下降。發燒時寶寶心跳和呼吸加快,出汗多,
身體表面的水分蒸發增加,使寶寶對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需要量也增加,這就産生了矛盾。針
對這種情況該怎樣給寶寶安排飲食呢?

      首先,發燒時寶寶的食欲下降是正常現象,父母不必過於著急,關鍵還是要給寶寶儘快把
病治好,病好了寶寶自然會恢復胃口。發燒時可根據寶寶的食欲,爲寶寶安排平時食量的70%
即可。水分則應充分滿足。
     
      吃母乳的小嬰兒應該堅持母乳餵養,寶寶能吃多少就喂多少。添加的輔食或爲寶寶準備的飯
菜應選擇易於寶寶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比如:酸奶、牛奶、藕粉、大米稀粥、小米粥、雞蛋
羹等。可以採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喂給寶寶。每餐之間還可添加一些西瓜汁、綠豆湯水等給寶寶喝。

      一般情況下,只要燒一退,身體不是那麽難受了,寶寶就可能會感到饑餓,主動要東西吃。此
時可以根據寶寶食欲好轉的情況,安排寶寶的飲食逐漸從流食轉向半流食和軟食。但這時寶寶的
消化機能尚未完全恢復,大人不能一高興就一下子給寶寶安排肉呀魚呀之類不太容易消化的固體
食物。應該給寶寶做一些清淡可口的面片湯、雞湯挂麵、肉末菜粥、素餡的小餛飩、小包子等。

      等寶寶完全恢復後,爲了彌補寶寶生病期間所虧損的營養需要量,恢復體力,可以每天以少吃
多餐方式,給寶寶加一次餐,每餐之間間隔不宜太短,一般以3小時以上爲宜,這時寶寶腸胃功能
仍較弱,雖可以開始和平時一樣進食各種食品,但一定不能過量,以免加重寶寶消化系統的負擔。

      有的醫生還建議,發燒期間暫時不要給寶寶吃雞蛋,因爲雞蛋清中含有某種致敏物質,可能會引
起一些寶寶的過敏反應。平時身體健康時有可能不發作,而發燒時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會有反應。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爲了讓孩子在生病時乖乖吃藥,媽媽可謂是“耍盡各種花招”。


吃中藥:果丹皮鋪舌面


取一根果丹皮,把它對半切短,然後將半張果丹皮攤在孩子伸出的舌頭上,然後再給孩子喝中藥。
因爲果丹皮又酸又甜地包裹住舌頭,孩子幾乎沒嘗到藥味,藥汁就已經順著果丹皮上面流進喉嚨了
。至於那半張果丹皮,如果孩子願意,就把它當零食吃掉,如果不願意,那就扔掉唄。



吃西藥丸:用鈣片練吃藥

先拿兩片鈣片當作練習,跟孩子玩“吃藥”遊戲,媽媽吞一片,寶寶吞一片,看誰吃得又快又好。
剛開始時,孩子吞不下去,把鈣片含在嘴裏,感覺味道還不錯。慢慢地訓練幾天,孩子終於學會把
藥片直接放入口中,不加品嘗就立即把藥片吞下去。以後,萬一生病要吃西藥丸,就玩這個“吃藥
”的遊戲,孩子根本沒感覺到此藥非彼藥,照樣是拿了藥片就不假思索吞下去,以表演自己嫺熟的“
吃藥本領”。

唯一的麻煩是,玩過這個遊戲的小孩,以後把所有的藥片都當作鈣片,媽媽不得不把家裏的藥品統統
藏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否則他一看見就興高采烈地要比賽吞藥片。

孩子有病,當然要給他吃藥啦!但很多家長對喂藥給孩子吃這件事情並不夠“專業”,往往犯錯了而
不自 知。這包括喂藥方法、儲存藥物方法,以至使用一些成藥的常識等。
以下陳列了一些常犯的錯誤,並告訴大家正確的處理方法。


錯誤一:

用一隻普通湯匙或茶匙來量藥水喂給小朋友吃,而不用專門爲小朋友而設的量藥水用試管形匙。

隨便用一隻平常用的匙來喂藥水,很容易喂了太多或太少的分量給小朋友,影響療效。1茶匙分
量相當於5毫升,但一般食具用的茶匙的容量由4毫升至9毫升不等。

喂小朋友吃藥水,最好是用試管形匙;喂BB吃藥可用滴管。若真的沒有專用的藥匙,較理想的代
替品是用來量分量的茶匙。

錯誤二:


沒有依指示在吃藥前搖勻藥水。

搖勻藥水才吃是有原因的,因爲需要把各種成分混合一起,否則,開始吃的2/3藥力不夠,到最後
吃的1/3又嫌太勁,會對小朋友有害。

錯誤三:


在沒有需要的時候喂小朋友吃藥。

很多時一些小毛病,如喉嚨不舒服、流鼻水、少許咳嗽之類,不用吃藥,也可很快自愈。事實上,很多
買回來的成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吃了之後,會有副作用,諸如感到困倦。

家長不宜胡亂給孩子吃藥。爲了安全,亦不宜儲存太多藥在家裏,以儘量減少孩子可接觸到的機會。

錯誤四:


給孩子吃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藥物。

家長應該知道,不能給小朋友吃阿斯匹林,因爲有可能會引致雷爾綜合症,令小朋友的腦部和肝臟受損。
要小心防範的是:藥物也許含有一些成分雖非名爲阿斯匹林,卻原來是間接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所以
最安全的辦法還是由醫生開藥。

錯誤五:


保留著已過期的藥物。

每種藥物有它的有效或安全日期,已過期的藥物是有害無益的。必須養成習慣先看看藥物是否已過期
,才喂給孩子吃。最安全的做法是每3個月清理一次藥箱或藥櫃,丟掉已過期的藥物。若不敢肯定是
否已過期,安全起見,寧願棄掉,不要怕浪費。

錯誤六:

將藥物轉換盛器。

有些藥物的原裝盛器或許太大,略嫌占地方,但千萬不要因此而轉換盛器,因爲若忘記把藥物名稱和
服用指示記下來貼在新的盛器上,或寫得不清楚,便很容易導致喂錯藥或所喂的分量過多或太少。不
要爲了省地方而冒險,還是以不變爲上策。


錯誤七:

孩子服食了買回來的成藥已數天,仍未見改善病情,你卻依然繼續給他吃下去。

假如孩子吃了這些成藥已兩三天,還未見好轉,便應該停止不要再吃,須儘快帶孩子去看醫生。不要期
望再吃一段時間這些藥才發揮作用,很可能他的病症非表面般簡單,必須由醫生來斷症和診治。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一發燒,父母莫不心急如焚,如果發燒不退,更是焦急的到處找醫師看病,而形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其實,人們生病會發燒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一旦處置不當,反而容易造成危險。本文特摘錄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台灣兒科醫學會合訂之《兒童發燒問答集》部分內容,提供父母在照護發燒寶寶的參考依據。

隨著醫界對於發燒的研究日益精進,才發現長久以來,人們對於發燒的觀念,有許多是錯誤的。人們生病會發燒這件事,其實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若是對於發燒的寶寶做出不當處置,有時反而有幫倒忙的危險。

台灣兒科醫學會與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基於維護國人健康的立場,特地召集國內相關專家制訂兒童發燒處置的建議,以問答的方式傳達出民眾可以依循的一些準則。

不過,要提醒讀者的是,這些內容係根據專家意見及現有醫學證據所做出的綜合建議。未來,此建議會根據日後更多的研究發現加以修改,且不應引用這些條文作為糾紛審議之依據。

關於體溫的測量

Q1: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體溫的測量?
A:無論身體產熱增加或散熱不良,都會使體溫上升,例如喝很多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等。如果要確定有沒有生病發燒,就必須避免這些因素,並靜坐休息15至30分鐘後再量體溫。

Q2:摸小孩的皮膚看有沒有發燒的方法準不準?
A:摸皮膚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很不準確,所以當小孩生病的時候,一定要用體溫計才能正確判斷小孩有沒有發燒。根據國外的研究,母親用手只能正確判斷74%有發燒的小孩,而護理人員的正確判斷率則只有42%。

Q3:量體溫的方法有好多種,到底哪一種比較準?
A:量體溫的方法包括肛溫、口溫、腋溫、背溫、耳溫、額溫等,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必要時可取代肛溫,但必須注意3個月大以下嬰兒的耳溫常不準確,所以不建議使用;而5歲以上的孩童才能量口溫。

口溫平均比肛溫低0.5℃,腋溫平均比肛溫低0.8℃,而且這兩種方法比較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1個月大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可考慮量腋溫或背溫。用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所以不建議常規使用。

Q4:量肛溫正確的方法為何?
A: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體溫計,以冷水沖淨(勿用熱水),在末端擦上少許凡士林等潤滑劑。最好的姿勢是讓幼兒腹部朝下俯臥,並將小孩放於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著幼兒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將體溫計伸入距離肛門口深度約0.5至1英吋(約1.5至2.5公分)處,不要過度深入。電子體溫計需靜置約1分鐘發出嗶聲即可判讀,其他體溫計需靜置1至3分鐘後判讀。

Q5:量耳溫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A:只適用於3個月大以上嬰兒,量的時候必須注意耳溫槍在耳朵裡面的角度必須正確,過多耳垢則會干擾測量。中耳炎或其他中耳異常者量耳溫會有誤差,應該用其他方法量體溫。耳溫槍必須定期校正以免失去準確性。量的時候將耳溫槍感應端置入外耳道,按壓啟動鈕即可在幾秒內判讀數據。當兩耳量出來之溫度不同時,以較高溫度為準。

關於發燒的意義

Q1:體溫高到幾度以上才算發燒?
A: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介於37.5℃與38℃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Q2:人為什麼會發燒?
A: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37℃左右。當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發炎反應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有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hyperthermia)」,例如在炎熱的環境下穿太多衣服、把嬰兒包得太緊、運動、洗三溫暖、中暑 (heat stroke)等。

Q3:小孩發燒時,為什麼會手腳冰冷?
A:發炎反應導致腦部下視丘體溫定位點上升的時候,腦部所認定的正常體溫會超過38℃。如果當時體溫並未達到設定的標準,病人會覺得冷,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熱量,並讓四肢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所以會出現手腳冰冷現象。

Q4:發燒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好處?
A: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所以在動物實驗中用大量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我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

Q5:發燒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壞處?
A:發燒的時候需要產生多餘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這些對於健康兒童的影響很有限,但患有嚴重心臟病、嚴重貧血、慢性肺病、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兒童,則可能無法承受這些多餘的負擔。此外,有些兒童因為體質因素,在3個月大至6歲間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

Q6:發燒會不會把腦子燒壞?
A: 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一般口語傳說發燒把小孩腦子燒壞的事例,都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表現之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Q7:使用退燒藥以後,如果還有發燒現象,是否表示醫師所開的退燒藥沒有效?
A: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造成醫療的浪費。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

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沒有特效藥,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如果發燒不退,必須持續就醫尋找有無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罪開的退燒藥無效。

關於退燒的方法

Q1:既然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是否表示都不要退燒?
A:如果體溫上升的原因不是發炎性疾病,則這種高體溫對人體並沒有幫助,隨時都可予以退燒,例如衣服穿太多、中暑之類的體溫過高。至於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如果體溫並未太高,也沒有引起特殊不舒服的時候,並不需要積極退燒,尤其當體溫還沒超過39℃以上的時候。專家建議下列情形較易併發發燒引起的不適,所以當體溫超過38℃以上就可考慮退燒:

1. 慢性肺病、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2. 併發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3. 慢性貧血。
4. 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5. 過去曾經有單純發燒引起抽搐的熱性痙攣或癲癇患者。
6. 其他因為發燒而有不適症狀。

Q2:冰枕、散熱貼片、退燒藥等各種退燒法中,哪一種效果比較好?
A:過去曾經被使用的酒精擦澡,因為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反而有礙散熱,所以不應做為退燒之用,其他退燒法可分為物理退燒法(包括冰枕、低溫毯、貼於皮膚表面的散熱貼片)與化學退燒法(包括口服、肛門塞劑、注射之退燒藥)兩種。

冰枕等物理退燒法只能加速散熱,並不會矯正發炎反應所引起腦部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現象,所以發炎性疾病不應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燒法,而應使用可以矯正腦部體溫定位點的退燒藥。此觀念對於代謝異常、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特別重要,因為冰枕等物理退燒法違背腦部體溫定位點上升的事實,會大幅增加發燒生理反應所需進行的代謝作用,反而讓身體承受更多代謝負擔而有危險。衣服穿太多、中暑等體溫過高的情形,腦部體溫定位點正常而只是產熱與散熱失調,此時才可使用物理退燒法。

Q3:打點滴或喝很多水有沒有退燒效果?
A:打點滴或喝水只會增加體內水分,對於發炎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效果。退燒時,人體必須流汗以散發體內多餘的熱量,所以如果發燒與退燒過程反覆太多次,容易因為大量流汗而導致脫水,此時才需要特別注意水分、電解質的適度補充。

Q4:有沒有哪些退燒藥是寶寶不可使用的?
A:寶寶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可能會傷害肝臟與腦部,而導致所謂的「雷氏症候群」,所以阿斯匹靈不可以在18歲以下兒童當作退燒藥使用。阿斯匹靈的主要化學構造是水楊酸,所以含有水楊酸成分的其他退燒藥也不應使用於18歲以下兒童,包括各種含有水楊酸成分的口服或注射用退燒藥。目前台灣地區所上市的注射型退燒藥,主要成分都是水楊酸,都不應使用於18歲以下兒童。此外,屬於pyrazolone衍生物的dipyrone 、phenylbutazone等退燒藥,可能引起致命的白血球低下症,所有年齡都禁止使用。

Q5:小孩用哪一種成分的退燒藥比較好?
A:目前台灣地區兒童可用的退燒藥包括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異丁苯乙酸(ibuprofen)、diclofenac等,這些藥物的作用時間與退燒效果都很類似,其主要差異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種類。使用這些退燒藥都必須小心用量,任何一種退燒藥過量都不安全。

Q6:口服跟塞肛門的退燒藥有沒有什麼差別?
A:口服藥物與塞肛門藥物的作用時間與退燒效果並沒有明顯差別,但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製劑。如果有嚴重嘔吐、小孩拒絕吃藥等情形時,才考慮使用肛門塞劑。有些人認為體溫要達到某個標準以上,才可以使用口服或塞肛門的退燒藥,這種看法並沒有理論根據。

Q7:可不可以輪流使用兩種以上退燒藥?
A:醫學上未曾仔細評估混合使用兩種以上退燒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所以不建議常規使用。但顧及少數發炎嚴重者,使用一種退燒藥的效果可能有限,所以在不違反本建議所列的各種退燒原則下,可考慮於特殊情形下輪流使用兩種退燒藥,但原則上不建議一次同時給予兩種以上退燒藥。

Q8:蠶豆症患者使用退燒藥,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A:蠶豆症患者如果接觸具有高度氧化作用的藥物,可能引起紅血球破壞而導致溶血性貧血。如果依照正確建議劑量使用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與非類固醇發炎抑制劑,都不會有明顯溶血性貧血的危險。但如果因為罹患風濕性疾病需要使用高劑量非類固醇發炎抑制劑的時候,則有導致溶血的可能,例如使用每公斤每天80毫克的阿斯匹靈治療川崎病。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媽從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找來的資料,看一看長知識囉

Q:洗手五時機?

A:用肥皀(soap)洗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可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病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以下五項洗手時機,將更具體呼籲民眾,落實洗手於日常生活中。
1.吃東西前
2.照顧小孩前
3.看病前後
4.上廁所後
5.擤鼻涕後

 

Q:吃東西前為甚麼要洗手?

A:※不論是否使用餐具,吃東西前都應洗手。
生活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雙手於不知不覺中會接觸、沾染,吃東西時雙手難免接觸到食物,容易將病菌帶入口中。
Q:照顧小孩前為甚麼要洗手?
A:※碰觸、逗弄、照顧嬰幼兒前,應先洗手。
嬰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容易因感染病菌而生病,且常見於家中大人或大孩童(無症狀),由外帶回家的病菌傳染。因此大人或大孩童返家後應更衣洗手,嬰幼童照顧者於摟抱、親吻或餵食嬰幼兒前,應先洗手。

 

Q:看病前後為甚麼要洗手?

A:※進入醫院前,應先洗手;看病結束離開醫院前,也應該要洗手。
1.無論是病患或陪同家屬,進入醫院前應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保護醫院內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
2.在醫院的就診環境中(桌椅、門把等),容易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菌,故看病後、離開醫院前也要洗手,洗掉手上看不見的病菌,保護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帶回家中。

 

Q:上廁所後為甚麼要洗手?
A:不論是大號還是小號,如廁後都應該要洗手。
如廁過程中,雙手難免會接觸到尿液或糞便,甚至在翻馬桶蓋、開關門、沖水等動作時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廁所後應洗手。

 

Q:擤鼻涕後為甚麼要洗手?

A:※雙手有接觸到口鼻分泌物時,就應該洗手。
平時應避免用手碰觸口鼻,以避免吃進病菌,特別是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如:流鼻涕),鼻腔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衛生紙等擤鼻涕,雙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傳播。

 

Q:洗手五步驟?

A:
1.濕:開水龍頭把手淋濕並抹上肥皂或洗手乳
2.搓:肥皂起泡後,將手心、手背、指縫搓揉20秒
3.沖: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絕不殘留
4.捧: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水龍頭
5.擦:用乾淨毛巾或紙巾把手擦乾

 

洗手真的很重要,米爸昨天告訴米媽,手要洗乾淨,至少要花的時間是…唱兩次小星星的時間。

Q:甚麼是H1N1新型流感?

A: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原是一種於豬隻中感染的疾病,屬於A型流感病毒,常見病毒為H1N1、H1N2、H3N1與H3N2。美國疾管局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即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但台灣未曾有豬流感病例。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顯示,H1N1新型流感的致死率約0.6%,且WHO警告,H1N1新型流感病毒仍有可能突變成更猛烈的病毒,在全球引起第二到三波流行。

 

Q:人類會感染H1N1新型流感嗎?

A:H1N1新型流感病毒現由人傳人的方式散佈全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顯示,H1N1新型流感的平均傳染人數1.4-1.6人、二次傳染率約22%-33%。

 

Q:H1N1新型流感傳染方式?

A: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相同,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有傳染性,但對於病程較長之病患,亦不能排除其發病期間繼續散播病毒。另兒童病例的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

 

Q:如何預防H1N1新型流感?

A:
(一)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
(二)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三)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
Q:感染H1N1新型流感會出現哪些徵狀?
A:人類感染H1N1新型流感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統計,感染H1N1新型流感90%出現發燒,84%咳嗽、61%喉嚨痛的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症狀。但約25%會嘔吐或腹瀉(非季節性流感的症狀)。而且新型流感病毒可能由咳嗽或打噴嚏之飛沫傳播,也可以由握手或接觸而傳播。

 

Q:H1N1新型流感危險徵狀為何?

A:大部分感染H1N1新型流感者,症狀多為輕微,且一週內會痊癒,即使不需特殊特殊治療亦可康復,故大多數人可以在家裡休養。惟仍有極少數人感染後病情迅速轉為重症,所以臨床醫生、病患及家庭照護者應對病情轉換之危險徵兆提高警覺,以及早就醫積極治療,避免轉為重症。危險徵兆如下: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意識不清、高燒3天、低血壓。兒童危險徵兆包括呼吸急促或困難、嗜睡、精神不濟及玩耍意願降低等,亦應特別注意。

 

Q:H1N1新型流感有沒有治療藥物

A:目前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均可用於治療H1N1新型流感,但使用抗病毒藥劑前仍應由醫師評估。

 

Q:目前台灣口罩與藥物等防疫物資儲備量足夠嗎?

A:目前國內防疫物資相當充分,請民眾無須擔心。抗病毒藥劑部分,國內儲存有221萬.5人份的「克流感」口服藥、96萬9000份的「瑞樂沙」旋達碟口腔吸入劑,另儲備有足以因應一個月疫情需求之個人防護裝備,未來並將視疫情發展,持續購入防疫物資。

 

Q:目前台灣隔離病床足夠嗎?

A:目前我國約有2,200床以上隔離病床(含負壓隔離病床1,565床與一般隔離病床684床),將隨實際需要進行調整調度病床,且目前我國有專屬之25家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醫院專責傳染病病患收治,請民眾無須擔心。

 

Q:吃豬肉會感染H1N1新型流感嗎?

A:不會。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只要是經過妥善處理與烹調的豬肉,食用上並無安全疑慮。

 

Q:孕婦感染H1N1新型流感對胎兒會不會有影響?

A:新型流感病毒感染及抗流感藥物使用對孕婦的影響,目前研究資料仍有限,根據1957年亞洲流感大流行的經驗,懷孕中感染有造成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缺陷機會增加之報告,然其證據力仍有爭議。根據季節流感的經驗,則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結果。

 

Q:如無法避免需前往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應注意哪些事項?

A:1.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若無法洗手時,可以使用含酒精(60%以上)的乾洗手液。 2.旅途中若出現發燒等類似H1N1新型流感症狀,應戴口罩並儘快就醫。若為參加旅行團之旅客,請告知領隊,以便協助就醫及通報。 3.避免前往至人潮聚集處及至醫院探訪病人。

 

Q:從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返國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A:
(1)旅途中如果出現身體不適,返國入境機場時請填交「傳染病防制調查表」。
(2)自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返國後,請早晚量測體溫,並進行自我健康狀況監測7天。
(3)如果有類似H1N1新型流感的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1.症狀2.旅遊史3.是否曾與H1N1疑似或確定病例近距離接觸。

 

Q:H1N1新型流感流行區域之旅客或僑胞入境時,須特別說明嗎?

A:目前並未對於流行地區入境旅客,執行自主健康或居家隔離等措施,故流行地區入境且無疑似傳染病症狀旅客,暫不須主動聲明旅遊史,惟此項措施將隨國際疫情變化,隨時調整;另旅客如於入境前(時),已有不適或疑似傳染病症狀,於國際港埠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如於入境7日內,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疑似傳染病症狀,請帶口罩做好預防措施,並儘速就醫,且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接觸史。

 

Q:由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返國,入境時有那些措施必須配合?

A:自H1N1新型流感流行地區(依據衛生署之公布)入境旅客於入境7日內,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並做行程紀錄,如有發燒(≧38℃)、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戴口罩,通報當地衛生局協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Q:目前我國所有國際機場皆設置紅外線發燒篩檢設施嗎?

A:目前我國國際機場或兩岸直航包機港埠,皆已配置紅外線人體測溫用熱影像儀,執行入境旅客體溫篩檢措施。

 

Q:機場發燒篩檢的重要性?

A:雖然目前紅外線發燒篩檢措施因疾病潛伏期及部分旅客症狀不典型等因素,無法篩出全部H1N1新型流感病患,但國際港埠檢疫措施,仍不失「阻絕境外移入傳染病」的第一道防線;此外,民眾、航機、船舶主動通報及醫院通報,亦為防疫措施不可或缺的一環。

 

Q:居家環境是否要消毒?如何消毒?

A:
1.當流感大流行時,其病毒會存在於環境中,因此,清潔與消毒是有效減少感染源的方式之一,而且消毒之前必須先進行清潔,除餐具可煮沸消毒,其他處所可使用70%酒精(乙醇)或含氯消毒劑(如漂白水、漂白粉)進行消毒。詳細請參考附件。
2.為便於維持環境整潔,可暫時移除接待室裡所有的雜誌或玩具。另流感病毒可能於空氣不流通的室內散播,故室內應該保持空氣流通。使用冷氣空調系統的辦公大樓,應根據適當的標準加以妥善維護與防護。

 

Q:各機構要防治流感,有沒有書面資料參考?

A:醫療院所防治計劃與疾病管制局已制定之「機關企業因應流感大流行營運持續指引」均公佈於全球資訊網之H1N1新型流感專區,可逕行下載參考(H1N1專區/防治計劃)。

 

Q:流感大流行名詞解釋

A:流行(epidemic)
指一種疾病在某一地區某一時間內發生,且病例數超過正常預期值。

大流行(pandemic)
指一種傳染病的流行經由人與人間傳播擴散而蔓延至其他地區如一個洲或全世界,引起大流行有二個條件(1)對人類而言它是新疾病(2)它感染人類可造成嚴重病狀,並容易持續在人與人間傳播。例如流感病毒所引起之大流行,就稱為「流感大流行」。

大流行流感(pandemic influenza)
指引起全球爆發流行的高毒力人類流感,可在人與人間輕易傳播,並易造成嚴重疾病與致命,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對此病無免疫力。

H1N1新型流感(H1N1 influenza)
A型流感病毒具有多種不同的亞型。這些亞型係依據A 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集素(HA 蛋白),以及神經胺酸酶(NA 蛋白)配對而成。A 型流感病毒的HA 蛋白有H1~H16 等16 種,而NA 蛋白可分為N1~N9 等9 種,所以HA 和NA 可配成144 種不同的亞型。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不多。

季節性流感(seasonal influenza)
指一般人類流感病毒感染所引發之呼吸道疾病,每年均會發生季節性流行,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大部分人具有部分的免疫力,有疫苗可供預防。

 

Q:政府是否有因應流感大流行的計畫?
A:94年5月23日行政院核准我國有「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準備計畫」、「因應流感大流行執行策略計畫」及「因應流感大流行作戰計畫」等三個位階的相關計畫,分屬行政院、衛生署及疾病管制局之層級,分別說明如下:

「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準備計畫」(簡稱:準備計畫):各級政府均依準備計畫進行醫療與防疫物資儲備、動員機制建立、防疫人力培訓等整備。

「因應流感大流行執行策略計畫」(簡稱:策略計畫):呼應WHO陸續公布之策略,參照我國國情,研擬政府在不同疫情等級時所應採取之防治作為,以邏輯敘述各項防治措施之原理與原則,使各機關明瞭策略全貌,事前就權責所管研擬細部防治計畫;每年更新乙次,於「行政院禽流感防治聯繫會議」確認,並陳報行政院核定。

「因應流感大流行作戰計畫」 (簡稱:作戰計畫):參考國內疫病防治經驗,依策略建立細部作業,使相關單位配合執行各項實務;隨時依最新狀況更新。

 

Q: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防治策略之主軸為何?

A:對於流感大流行之因應,我國設定有「四大策略、五道防線」之防治主軸,期提供我國民眾充分之健康保障。
四大策略:及早偵測、傳染阻絕手段、流感抗病毒藥物及流感疫苗。
五道防線:境外阻絕、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體系保全、個人與家庭防護。

 

Q: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防治主軸之「四大策略」分別為何?

A:四大策略:及早偵測、傳染阻絕手段、流感抗病毒藥物及流感疫苗。

策略一:及早偵測
監視的重要功能在於及早發現不尋常的病例聚集,或病例個案之異常臨床表現,進而分析掌握病毒特性,在病毒傳播能力增強時就能及時圍堵,以利防疫措施之採行,防止疫情擴大與蔓延。

策略二:傳染阻絕手段
除抗病毒藥劑及疫苗等醫療介入外,尚有其他非屬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如個人衛生行為(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病患隔離、接觸者管理、擴大社交距離等,均為重要且經濟之防治措施。

策略三:流感抗病毒藥物
目前神經胺酸酶抑制劑(neuraminidase inhibitor)之流感抗病毒藥劑在季節性流感之治療與預防功能已被證實,因此被期望在禽流感及流感大流行之治療與暴露後預防發生功效,以圍堵病毒擴散,或降低疾病率與死亡率。

策略四:流感疫苗
每年之流感疫苗施打計畫已有效減少季節性流感所引起之嚴重疾病與死亡。同樣在流感大流行期間,亦期望透過採購或國內研製而獲得足量的有效疫苗,以使重要社會機能得以維持,甚或保障高危險族群之健康。

 

Q: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防治主軸之「五道策略」分別為何?

A:五道防線:境外阻絕、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體系保全、個人與家庭防護。

防線一:境外阻絕
現階段,「境外阻絕」為首要目標,惟有於病毒剛剛開始具備人傳人能力之處,加以圍堵其擴散,始能阻絕或延緩流感大流行之發生,爭取更多時間進行其他整備工作。
是以我國有必要於現階段即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防治計畫,並加強防疫資訊交流分享,建立密切合作管道。同時監視國際疫情變化,視狀況提昇邊境管制措施,以防疫情傳入國內。

防線二:邊境管制
流感大流行病毒於國外發生之風險高於國內,倘病毒繼續增強其傳播能力,則加強機場、港口之檢疫工作即為保障我國國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將視國際疫情等級逐步提昇對入境旅客之健康監測與處理措施,以即時發現潛在病例,迅速診治防範疫情於國內擴散。

防線三:社區防疫
如未來流感大流行病毒之傳播能力極強,無法藉由境外阻絕及邊境管制措施加以防堵,而傳入國內社區之中,則社區防疫將為減輕影響之重要手段。且由於流感大流行期間,大流行病毒株之疫苗可能無法及時供應充分的數量,抗病毒藥劑的供應亦有可能有所限制,非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因此絕對必要。雖然部分非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恐影響人民的行為及權利,然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5條及第37條,傳染病發生時,政府有權採行相關防疫措施。
然欲確實執行各項非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除靠政府執行外,民眾能否瞭解各項防疫措施的意義,從而加以配合遵守,為能否降低病毒於社區中傳播之關鍵。未來,政府將結合民間團體與志工,提供民眾正確的防護資訊,強化民眾對於社區防疫之配合度。目前行政院衛生署已著手規劃培訓備援人力,以因應流感大流行時之社區防疫需求。

防線四:醫療體系保全
在1918-1919年所發生之流感大流行中,侵襲率估計約為25%;然現今人口密度高、人際間交流頻繁、交通便利,倘發生流感大流行,侵襲率恐將有增無減。屆時大量之流感病患勢必對醫療體系帶來極大挑戰。為免因傳染病之流行,排擠其他病患之醫療資源,同時對大規模疫情之受感染病患提供更完善的照護,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已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屆時將依國家防疫需要緊急應變。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必須設定如轄區流感大流行病患人數超出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之收治能量,將有設立隔離場所之需要,必須事前加以規劃。

防線五:個人與家庭防護
對大部分傳染病的預防而言,衛生習慣可謂最基礎的要素,平日即養成正確之衛生習慣,疫情發生期間繼續保持。倘流感大流行發生,民眾則應儘量待於家中,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接觸;此外,輕症病患屆時也可能需要於家中療養,此時將加強要求個人與居家衛生,並避免民眾心生恐慌。

 

Q:為什麼戴口罩可以預防傳染病?

A:(一)避免把病毒或細菌傳染給別人。
1.咳嗽及打噴嚏時易散佈病原
2.戴口罩可減少飛沫散佈
(二)避免自己被病毒或細菌感染。
1.口罩具有過濾灰塵及飛沫等微粒功能
2.不同口罩過濾效率不一,用途也不相同
(三)口罩主要預防靠空氣或飛沫傳染的疾病。
1.口罩不是預防疾病傳染的萬靈丹
2.預防疾病最重要的是注意個人衛生

 

Q:為什麼生病的人應該戴口罩?

A:
1、避免自己的飛沫感染別人-一般飛沫在剛剛離開口、鼻腔時,大部分可被口罩濾材攔阻。
2、生病時抵抗力較弱-要避免感染其他病原。
3、有發燒、咳嗽或打噴嚏的人應戴口罩,這是保護別人健康的好習慣。

 

Q:什麼時候該戴口罩?

A:
1、醫護人員-與病患接觸時。
2、民眾-自己咳嗽打噴嚏時,或探病時。
3、一般情況下,健康的民眾則無需配戴口罩。

 

Q:各類口罩之正確使用時機?

A:
1.一般口罩或紗布口罩:僅能過濾較大之顆粒,僅適平時清潔工作時使用。
2.外科口罩:可阻擋90%以上5微米顆粒,應每天更換,但破損或髒汙應立即更換,適用有感冒發燒咳嗽等有呼吸道症狀時、前往醫院電影院等不通風之場所時使用
3.活性碳口罩:可吸附有機氣體及毒性粉塵,不具殺菌功能,需費力呼吸或無法吸附異味時應立即更換,適用於噴漆作業或噴灑農藥時。
4.N95口罩:可阻擋95%以上次微米顆粒,呼吸阻抗較高,不適合一般民眾常時間佩帶,且應避免重複使用。

 

Q: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A:
1、先看使用說明書。
2、注意口罩位置是否正確。
3、若有上下兩條固定繩,先下後上。
4、調整記型壓條。
5、檢測。
6、適時更換。
7、脫下口罩時注意衛生及消毒。

 

Q:口罩使用期限?

A:一般而言,N95口罩保存期限為5年,外科口罩保存期限為3年,一般口罩保存期限為3年,但應以包裝外盒標示為主,且其儲存方式也會影響保存期限。口罩保存期限過期防護力會逐漸下降。

 

Q:如何保存口罩?

A:
1、避免長期陽光直曬。
2、乾淨、乾燥、通風保管環境。
3、避免被病菌等附著污染。
4、不應繼續使用:有被污染之虞、破損、變形、骯髒、異味、呼吸阻力增加等。

 

Q:何謂N95口罩?

A:通過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認證合格之九種防塵口罩中最基本的等級,N代表Not resistant to Oil ,其材質僅適用於過濾非油性粉塵,95代表其過濾效率達至少達到95%。

 

Q:迷思:戴N95口罩最好?

A:
1、N95口罩過濾效率高,但呼吸阻抗大,除非有曝露風險高,否則不建議使用。
2、醫護人員選擇口罩,越危險的區域,選擇越高防護等級的口罩。
3、戴N95口罩需注意與臉部密合度,常見洩露部分為鼻樑及下巴位置。

 

Q:市面上有哪些高過濾效率口罩?

A:
1、一般稱N95口罩同等級或更高等級的口罩為高過濾效率。
2、WHO在2007年5月10日「因應H5N1流感:醫療(事)機構感染控制指引」中即列出與N95等級相當之各國認證標準:
(1) 美國:NIOSH認證之N95、N99、N100
(2) 澳大利亞/紐西蘭:P2、P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Ⅱ、I
(4) 日本:2nd class、3rd class
(5) 韓國:1st class、Special
(6) 歐盟:CE-certified filtering face- piece class 2(FFP2)或class 3(FFP3)

 

Q: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H1N1新型流感嗎?

A:接種疫苗讓人體主動產生抗體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益之方法,疾病管制局於7月10日宣布採購500萬劑國光生物科技公司生產之H1N1新型流感疫苗,預計將於10月30日前交貨並開始預防接種。

 

Q:何謂流感抗病毒藥劑?

A:流感抗病毒藥劑是一種可以預防或治療流感病毒感染的藥品。流感抗病毒藥劑有二類,其一為M2蛋白抑制劑(M2 protein inhibitor),其二為神經胺酸酶抑制劑(neuraminidase inhibitor)。早期的抗病毒藥劑為M2蛋白抑制劑,主要在抑制A 型流感病毒的複製,不過對B 型流感病毒不具療效,且有神經及精神之副作用,並容易產生抗藥性的問題。目前政府採購之克流感®及瑞樂沙™等流感抗病毒藥劑,均為新成分之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擴散,並可同時治療A 及B 型流感,副作用輕微(少數噁心嘔吐)且較不易產生抗藥性。

 

Q:民眾要自費購買與儲存H1N1新型流感的治療藥物嗎?

A:不需要。「克流感」現已納入健保給付,全國健保合約醫療院所(內科、兒科、家醫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及一般科),「符合類流感症狀」且「快速篩檢呈陽性反應」者,均可提供「克流感」。

 

Q:使用抗病毒藥物「克流感」的標準為何?

A:1. 98年8月15日「克流感」納入健保給付使用前:疾管局提供全國三百家醫療院所先提供克流感,只要「符合類流感症狀」且「快速篩檢呈陽性反應」的病患,均可使用公費「克流感」藥物。 2. 98年8月15日「克流感」納入健保給付之後:全國健保合約醫療院所(內科、兒科、家醫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及一般科),「符合類流感症狀」且「快速篩檢呈陽性反應」者,可提供「克流感」。 3.莫拉克颱風13個受災地區,98年8月15日之前,156家流感抗病毒藥劑配置醫療院所,受災居民如出現類流感症狀,經醫師診治後,無需經快速篩檢確認,即可使用公費「克流感」藥物。

 

Q:抗病毒藥劑療效如何?

A:在症狀開始後48小時內服用藥物,可以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1或2天,減少併發症及住院率等。

 

Q:抗病毒藥劑服藥療程需達多久?

A:
治療性用藥標準劑量:一個療程劑量為每日投藥2次,連續投藥5日。
預防性用藥標準劑量:每日投藥1次,至少連續投藥7-10日。另疫情等級B級時,快速圍堵策略之預防性投藥為至少20日。

 

Q:抗病毒藥劑服藥方法?

A:
克流感®:一般人建議口服劑量75mg(一顆)每天2 次,服用時不與食物共服。
瑞樂沙TM:5mg粉劑每次吸2孔,每天2次。

 

Q:抗病毒藥劑之副作用為何?

A:克流感®:少數人最常見為噁心、嘔吐等胃腸反應。瑞樂沙™:曾有在使用瑞樂沙後出現支氣管痙孿或呼吸功能降低之現象報告,但極為罕見。
另有神經精神事件報告(來自日本為多),部分患者在使用克流感®時,會產生自殘、妄想的情形。這些報告主要發生於兒科病患,造成這些事件的原因不明。故流感病患服用克流感®的整個期間,均應小心監測其不尋常行為之徵兆。

 

Q:曾打過流感疫苗是否仍可吃抗病毒藥劑?

A:可以,抗病毒藥劑效果不會影響流感疫苗產生之抗體。

 

Q:如果民眾出國前往H1N1新型流感或禽流感疫區是否可自費購買抗病毒藥劑做為預防性投藥?

A:不可以,而且不應該。因為抗病毒藥劑為處方用藥,服藥前應確認為何種疾病,依專業進行診斷,故應由醫師開立處方,目前疾病管制局未建議疫區旅遊者需進行預防性投藥。如民眾於疫區當地有任何身體不適症狀,應立即求診,並於入境時填妥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如從疫區返國後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就醫,主動向醫師報告旅遊史及接觸史。

 

Q:什麼樣體質的人不適合服用抗病毒藥劑?

A:對藥物成分(Oseltamivir phosphate或Zanamivir)或賦形劑等製劑中任何成分過敏者不適合服用。

 

Q:服用抗病毒藥劑期間若有不適反應,應如何處理?

A:請立即停藥並回原給藥醫療院所進行副作用評估。

 

Q:服用過抗病毒藥劑一個療程後,再次患病是否可服藥?

A:可以,由於此藥物僅提供服藥期間預防及治療效果,停藥後即不具預防及治療效果,故仍有再次患病而需服藥之可能。

 

Q: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是藥物還是疫苗?

A:疫苗通常用來預防傳染病,有死毒疫苗、活性減毒疫苗、裂解病毒疫苗等種類,可以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對抗病毒,以免疫反應對抗傳染病的效果較佳。抗病毒藥物也可拿來預防及治療傳染病,感染後服用可以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等。但預防的效果僅在於服藥時間內,故疫苗主要功效為預防、藥物主要為治療。
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為抗病毒藥物,並非疫苗。

 

Q:「居家隔離」應注意事項為何?

A:居家隔離者應於家中休養並避免外出,如需要外出(如就醫)時應戴口罩。另應確實作到勤洗手、維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及出入公共場所,並遵守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Q:未遵守「居家隔離」規定之罰則為何?

A:於居家隔離期間,如未確實遵守各項居家隔離之規定,將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6條規定,依同法第70條處新臺幣3,000至15,000元罰鍰,得連續處罰。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法一.

布縫製一個小袋子內裝7顆完整的米粒.少許的鹽.一根香腳平均折成7.一小段.絲線平均剪成7段放進洗澡水內便可

方法二.

當你目睹小孩有驚嚇時將你的左手中指摺下(蓮花指)放在小孩的頭頂再將右手中指豎起其餘4指摺下用右中指沾上自己的口水再沾小孩的嘴(意思意思)再用右手中指在小孩的額頭劃上三個勾下面寫一個符字然後在符的右上下左上下與中間個點一點這時右腳在重踏地板一下便完成收驚.

方法三.

一把生米 一件寶寶的衣服 < 最好是不要穿的 >

做法: 1.把生米放在衣服內包起來!~

2.把包好的生米..握在手上..嘴巴唸 : <用台語唸 >床母來給某某某<寶寶的名字>收驚.收給他沒驚.收給他好照顧.好大漢!~

3.唸完時..再把那包好的生米..放在寶寶睡覺的枕頭上!

藉此幫小孩壓壓驚~ 這樣 就可以了!

方法四:

如果出門後回來哭鬧不停,老長輩教我, bb帶出去回家後,到家門口要記得叫bb的名字,跟他說要回家了. 忘了事後補叫也可以,我每次都忘了叫,後來補叫後, bb就好多了,睡的比較快,.

方法五:

這是以前大肚婆媽媽貼的.我抄下來.還蠻好用的.轉貼給大家. 台語版.晚上11:00以後可每天唸.要唸12 12條心魂在宮返來啦.雞頭雞尾打到驚.不免驚.不免驚. (某某人~名字)返來啦.返來喔 尾音部份順口即可.寶寶吵鬧唸一下就會乖乖睡

事實証明....是有效的.很多媽咪試過 (以上台語收驚文,寶寶小時候哭鬧時我都抱著邊拍邊唸,沒多久就睡著了我翻譯一下中文,大概是這個意思: 十二條心魂在說回來啦,街頭街尾受到驚,不用怕.不用怕.某某某.回來啦.回來喔)

方法六:

洗澡水加鹽及米各一小把.(放完熱水時置入,記得洗完澡米不能丟廁所垃圾桶喔,粗鹽較好,沒有則放台鹽的食用鹽也可,米粒最好是完整無破損的)

方法七:

採避邪的植物3種或5種或7(7)(榕樹.芙蓉.柳樹.艾草...等等)熱水沖開.要讓洗澡水有那些草的味道(記得洗完澡葉子也不能丟廁所垃圾桶喔) 如果以上太麻煩,去買市面有一種艾草香皂(艾草.芙蓉及另一種忘記了) 當一般肥皂來洗澡囉....

方法八.

香茅草一把用水煮開後,滾一下讓它的香味出來,再用溫水調溫度後幫小孩洗澡,不用任何的清潔劑,不但小孩香香的,皮膚也會很好,還會有安神的效果,小孩會比較好睡,我試過,還滿好用的,第一天洗,一歲的小孩從晚上七點睡到早上九點。

方法九.

用淨符,在臉盆裡火化後加艾草,芙蓉,七顆白米,鹽幾粒,沖熱開水後,再加溫水調溫度,先在小孩嘴裡抹三次(或喝三次),然後臉,手腳及身體由上往下擦拭一遍後,把剩下的水倒進排水溝裡即可。    

方法十.

大人出門前,隨身在身上攜帶一個紅包袋,在進家門前把紅包袋丟掉據說這樣晦氣就不會帶回家,影響小朋友

方法十一.

到廟裡求一個平安符用小別針別在孩子的衣襟上

方法十二.

到廟裡去跟神明求契(給神明做義子或義女請神明幫忙看顧)

方法十三.

出門時看到寶寶嚇到.馬上手用半圓弧形.輕輕在寶寶天靈蓋打3.順便說:X X X.<寶寶名字>不用怕.三魂七魄歸本身.就行了!

方法十四:

幼兒常哭鬧的話.可以配戴五色線.紅、黃、白、綠、黑五色線,合成一條繩索,再持誦大悲咒二十一遍,每誦一次作一個結,共結成二十一個結,然後帶在身邊,有不錯效果喔!!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感冒為萬病之源
人體的大腦中有一造熱中樞,能不斷地產生熱能,並調節溫度以維持體溫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則毛細孔收縮,遇熱則擴張以散熱。一旦受寒邪、風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經收縮,致無法正常散熱,引起體溫升高,即為發熱或發燒;使得代謝管道受到阻塞,代謝廢物滯留皮下,刺激知覺、癢覺、痛覺神經,因而產生搔癢,全身肌肉酸痛的現象,嚴重者造成骨節酸痛。侵及頭部則頭痛,至耳朵則造成內耳不平衡、暈眩、欲嘔;病毒若破壞視神經,就會出現角膜炎、結膜炎。侵及鼻子則有鼻竇炎及鼻塞、流鼻水。其初始症狀可能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來水般流不止。若不予理會,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會逐漸加重;若一直發燒,就會化熱而呈現熱症。(此時西藥的退燒藥及退燒針,只是抑制大腦的造熱中樞,掩耳盜鈴而已,並沒有真正退燒;假如人的正氣強,燒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體虛弱的話,病就反反覆覆,一直好不了,並會帶來許多副作用。)由流清涕而化熱後,鼻涕、痰都會變黃、黏稠狀。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於喉管不出則乾咳。久咳則胸悶、有壓迫感。侵及淋巴則導致淋巴腫。侵入咽喉部,會使得咽喉發炎、扁桃腺發炎,嚴重時連吞口水都有痛感。侵入呼吸道則為氣管炎,到胸腔則演變成肺炎,到腸胃道則會腹瀉或便秘,甚至併發急性腸炎。
良方十帖介紹
(對號入座、安全有效)
(一) 對號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湯
前額頭痛,後頭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湯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雞蛋清----------小青龍湯
鼻涕或痰黃黏稠-------------麻杏甘石湯
咳 嗽痰稀白-------------小青龍湯
咳 嗽乾咳、黃黏稠------------麥門冬湯
喉嚨不舒服吃冰或吹風就不舒服-----------小青龍湯
喉嚨不舒服咽喉痛、發炎-------------麥門冬湯
暈--------------------------------苓桂朮甘湯
痛-----------------------------芍藥甘草湯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瀉----------------胃苓湯
拉肚子急性腸炎---------------葛根芩連湯
見藥方解說-------------------小柴胡湯
(二) 藥方解說
葛根湯:感冒初起:頭痛、發燒、惡寒、脖子、肩膀、骨節疼痛,而無汗。一般頭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注意事項:一直在流汗的時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會發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時,則會發汗。
小青龍湯: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後不管有哪些症狀,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發燒惡寒,通通可以痊癒。平常任何時候,只要見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動不動就打噴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狀似雞蛋清)。注意事項----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寒性的氣喘—氣喘而有惡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麻杏甘石湯: 流黃稠的鼻涕或痰。
熱性的氣喘、急性肺炎、熱鬱肺葉(胸悶、呼吸急促,唇紅似擦胭脂,量體溫卻不一定發高燒) 。
小青龍湯: 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風就咳(或不舒服)。
麥門冬湯: 熱咳,乾咳—咳嗽無痰,喉嚨會痛、沙啞,或咳嗽痰黃稠。
扁桃腺發炎。常說話者,最佳保養藥方。
苓桂朮甘湯: 幾乎所有的暈都有效,包括內耳、前庭神經不平衡、低血壓…等。暈車(上車前就吃或用濃縮藥粉填在肚臍,再上貼透氣膠布亦可;吃了不但不傷胃,反而胃口大開又健胃)。
眼壓過高(平常眼睛、眼眶會脹脹的)。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藥甘草湯: 中藥的止痛藥,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簡單安全有效。全身一切攣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經、小朋友半夜哭鬧、治腹痛如神(日本漢醫博士極力稱讚)、爬山回來小腿肚痛。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腳痛、結石痛、腳無力…等,皆可緩解。巴金森氏症、小兒腦性麻痺,皆可長期服用而緩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脹氣、消化不良、吃壞東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項:孕婦不要吃。(跟孕婦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樣,不要想得太可怕)。註: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湯。
胃苓湯: 拉肚子、水瀉、上吐下瀉(包含某些霍亂)、一吃就拉。
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幾乎都是水。注意事項:孕婦不要吃。
葛根芩連湯: 急性腸炎、一切細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飯)。拉肚子來勢洶洶、肚子會絞痛、大便黏稠、肛門重重的,一直想拉卻老是覺得拉不乾淨,口會渴,嘴巴也會乾。註:到大陸等落後地區旅遊一定要帶。
小柴胡湯感冒的中間期(已經不再發燒、惡寒,或有輕微的發燒,而不惡寒)口苦、咽乾、目眩、心煩、胸脅悶痛、食慾不振、有想吐的感覺。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鳴、淋巴結癤。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狀時,亦可服用。往來寒熱(發燒時不惡寒,惡寒時不發燒,但兩者明顯交替發作) 莫名其妙的發燒。頭痛(痛在太陽穴附近)。
(三)進階應用---舉例:
1.口苦、眼睛不舒服、發燒、喉痛---小柴胡湯(3克)┼麥門冬湯(3克)。
2.內耳不平衡、暈眩、眼壓過高---小柴胡湯(3克)┼苓桂朮甘湯(3克)。
3.發燒、鼻涕黃稠、咳嗽、喉嚨痛---麻杏甘石湯(3克) ┼麥門冬湯(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發燒、頭痛、淋巴有節癤,肚子痛-小柴胡湯(3克)┼芍藥甘草湯(3克)。
5.喉嚨不舒服、緊張就咳---麥門冬湯(3克) ┼芍藥甘草湯(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湯(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發燒,併發急性肺炎、喘、高燒不退---麻杏甘石湯(3克)┼魚腥草(1~2克),一吃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熱熱的,連自己呼吸都感覺到乾乾熱熱的,甚至會痛---葛根湯(2克)┼黃芩、桑葉、菊花(各0.5克)。(註:此時葛根湯用量比平時少一點。)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湯(3克)┼桔梗、百部、元參(各0.5克)。
(註:麥門冬湯會影響葛根湯發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發燒惡寒,欲汗不得汗時不用。)
10.喉嚨會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麥門冬湯(3克) ┼苓桂朮甘湯(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龍湯(3克)┼黃芩、桔梗、百部、元參(各0.5克);或苓桂朮甘湯(3克) ┼麥門冬湯(3克)。
註:小青龍湯原則上不與麥門冬湯或麻杏甘石湯一起使用。
註:本內容之單味藥原則上僅供進階者參考以加強療效,不用準備;若要應用則視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劑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湯:葛根(4錢)、麻黃(2~3錢)、桂枝(2錢)、芍藥(2錢)、甘草(2錢)、生薑(3錢)、大棗(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黃、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諸藥煎至八分,溫服,令汗微出)。(註: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黃,或用桂枝湯。)
2. 小青龍湯:麻黃(2.5錢)、桂枝(2.5錢)、半夏(3錢)、細辛(8分)、生薑(2.5錢)、五味子(1錢)、芍藥(2.5錢)、甘草(2.5錢)。
(水三碗半,先煮麻黃至二碗半,去沫納諸藥,煎八分,溫服)
3. 麥門冬湯:麥門冬(5錢)、半夏(1.5錢)、甘草(1錢)、大棗(4枚)、粳米(5錢)、黨參(3錢)。(水煎服)
4. 麻杏甘石湯:麻黃(1.5~2錢)、杏仁(3錢)、石膏(6錢~1兩)(碎,綿裹)、甘草(1.5錢)。(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黃至兩碗半,去上沫,再納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溫服)。
5. 苓桂朮甘湯:茯苓(5錢)、桂枝(3錢)、白朮(4錢)、甘草(2錢)。(水煎服)
6. 芍藥甘草湯:芍藥(4錢)、甘草(4錢)。(水煎服)
7. 平胃散:蒼朮(3錢)、厚朴(2錢)、陳皮(2錢)、甘草(1錢)、生薑(2片)、大棗(2枚)。(水煎服)
8. 胃苓湯:蒼朮(2錢)、厚朴(1.5錢)、陳皮(1.5錢)、甘草(1錢)、生薑(2片)、大棗(2枚)、桂枝(1.5錢)、白朮(2錢)、茯苓(3錢)、豬苓(2錢)、澤瀉(1.5錢)。(水煎服)
9. 葛根芩連湯:葛根(3錢)、黃芩(3錢)、黃連(2錢)、甘草(1錢)。(水煎服)
10. 小柴胡湯:柴胡(4錢)、黃芩(2.5錢)、甘草(2.5錢)、生薑(2.5錢)、半夏(2錢)、黨參(3錢)、大棗(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溫服)

*建議:到中藥房買以上十帖科學中藥(單味藥可以不用買;多跑幾家店,免得被貴去了),放在家裡有備無患。出門旅遊隨身分裝一些攜帶著,可以令你出門更安心。
*濃縮中藥的劑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時間。
*單獨吃一種湯(或散),一次可服3~4克(嚴重者,用到5克亦無妨)。
*若兩種湯(或散)合用,每一種湯(或散)可服3克(兩種就合為6克)。
*原則上,單味藥可以不用,若為了加強療效,每一種單味藥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種;而每一種湯(或散)的劑量就酌量減少,使一次的總劑量限定在6克以內。
*例:(小青龍湯2克┼苓桂朮甘湯2克┼遠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湯2克┼麥門冬湯2克┼百部0.5克┼元參0.5克┼訶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總劑量:11歲以上:6克以內(含6克);
7~11歲:5克以內(含5克);
3~7歲:3克以內(含3克);
1~3歲:2克以內(含2克);
1歲以下:1克以內(含1克)。
*藥粉打開可以存放2年,有些會潮濕硬硬的,只要沒有發霉的味道,就沒有壞。
*若用煎劑,所加的單味藥,每一種可以放2~3錢;若兩種湯(或散)合用,有重複的話,就用量比較大者,例如小青龍湯和苓桂朮甘湯分別有桂枝2.5錢及3錢,兩湯合用時,桂枝就用3錢。

四、問答
問一、講義上面說,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又說肚子不舒服吃平胃散?那肚子痛到底吃什麼?
答:如果你知道吃壞肚子,那就用平胃散就可以。若莫名其妙,肚子痙攣疼痛,用芍藥甘草湯自然比平胃散好。
其實,上述十帖良方,適應範圍有些會重疊,不要害怕,大膽使用即可。當然,真的分不清楚就一起用。
問二、可否請你舉例?
答:譬如說,小青龍湯跟苓桂朮甘湯也有重疊。當流清涕(頭一低下來就像自來
水一樣流出)時,兩帖藥合用效果更佳。
又譬如說,水瀉用胃苓湯,不要任意加葛根芩連湯。但急性腸炎一定會拉肚
子,用葛根芩連湯加胃苓湯效果當然更好,其實不加效果就很好了。
再者,急性腸炎肚子一定會絞痛,葛根芩連湯加芍藥甘草湯當然也可以。
問三、有時鼻涕又黃又白呢!該如何處理?
答:小柴胡湯┼苓桂朮甘湯。
問四、為何剛開始感冒就流清涕,不要吃小青龍湯?
答: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感冒流鼻水一吃康*600就(束起來!)(台語),
鼻子反而更不舒服,胸腔悶痛,這就是用收斂藥的結果。
一般初起感冒用葛根湯發發汗就好。但小青龍湯除了發汗外,也有收斂鼻水
的作用,所以不可以太早用。
其實要用也可以,但必須用小青龍湯┼枳殼、桔梗來開胸利膈,就不會有副作用。若已胸悶,則可用小柴胡湯解之,再加枳殼、桔梗更好。
問五、一般人不是都說中藥沒有副作用嗎?
答: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想起一般人對中藥的誤解。常聽人說:「中藥慢、西藥快」、「中藥治本、西藥治標」。其實這是嚴重的錯誤!拿慢性病來說,中藥也許要吃上一兩個月才會痊癒;而西藥往往控制了十年、二十年還在控制呢!你說西藥快嗎?至於急性的病、突發的病,只要你吃對了中藥,往往一天、兩天就會痊癒,遠比西醫快多了。不信的話,試試良方十帖就知道。
至於中藥當然也有副作用,不可以亂吃。不過其副作用跟西藥完全不同;中藥的副作用,往往是因為亂吃、吃錯藥而引起的;而西藥的副作用,就算你是在治這個病,往往也會帶給你其他更多的病,不只是傷胃而已。
問六、報紙說日本發現小柴胡湯的副作用。所以我們不敢用!
答:小柴胡湯創立於中國漢朝,已經使用將近兩千年,近年來日本十二所醫科大
學共同研究小柴胡湯七年,肯定小柴胡湯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導致一年銷售量達620億日圓。固然小柴胡湯適應範圍很廣,但可以肯定日本人一定濫用。其次,日本人看一次病,拿一次藥就一直吃上兩三個月而不換藥,並沒有考慮症狀是否改變,這更是不能茍同的。本文將小柴胡湯列為必備良藥,有症狀出現時吃一吃,是不會有問題的,請放心。
問七、可否談談中醫治病的原則?
答:我們中醫治病講究的是辨證論治;不似西醫給定什麼病名,才用什麼藥。(日本人一見到肝炎就用小柴胡湯,就是犯了這個大錯!)一個絕頂高手只依最高的武學原則,而不拘於架式,才能將武功發揮的淋漓盡致。同樣地,您可別小看了「對號入座」,單單小青龍湯,本文畫龍點睛地告訴您:「流稀白的痰或涕」;若照坊間的書籍就可以列出「支氣管炎、肺炎、氣管炎、氣管支炎、支氣管喘息、支氣管擴張、濕性肋膜炎、感冒、流感、肺氣腫、百日咳、鼻炎、麻疹、腎炎、結膜炎、砂眼、淚囊炎、濕疹、水泡、浮腫、腹水、關節炎、胃酸過多症、留飲症、生唾過多症」等病名(某書p.206),讓您一頭霧水,不會用藥,來達到「權威」、「唬人」、「斂財」之目的也。
一般而言,中醫將症狀跟體質分寒熱來用藥。譬如:嘴巴淡、唇白、手腳冰冷,大便不成形,頻尿尿白,就叫寒症。紅、乾、破、燙、便秘、尿短赤就叫熱症。寒症用熱藥,熱症用寒藥就是大原則。
流鼻水呈稀、清狀為寒症,用熱藥小青龍湯。此時若吃麻杏甘石湯,無疑是雪上加霜。好比此症狀出現時,再吃冰、白菜等,分泌物(包括鼻水、白帶…等),將會更多。若鼻涕已呈黃濃稠為熱症,必須用寒藥麻杏甘石湯,此時若吃小青龍湯就叫做火上加油。
問八、中醫講究治本,那麼有沒有改善體質,吃了比較不會感冒的藥?
答:香砂六君子湯、小建中湯、玉屏風散,這三者可以任選兩種服用一段時間,可以增加抵抗力、改善體質、預防感冒,小朋友吃了身體好,考試也會進步。
香砂六君子湯、小建中湯可增加胃腸功能、幫助吸收、治慢性胃病,也可算是溫補良藥。玉屏風散可以增加保衛功能,改善體質、預防感冒;不過感冒了,就不可以吃玉屏風散。

五、總結---感冒之治療

1. 人體的大腦中有一造熱中樞,能不斷產生熱能,並調節溫度以維持體溫的恆定,遇冷則毛細孔收縮,遇熱則擴張以散熱。
2. 一旦受寒邪、風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經收縮,致無法正常散熱,引起體溫升高,即為發熱或發燒。(初期往往也會怕風、惡寒—葛根湯;不惡寒,發燒太厲害┼黃芩。)
3. 使得代謝管道受到阻塞,代謝廢物滯留皮下,刺激知覺、癢覺、痛覺神經,因而產生搔癢,全身肌肉酸痛現象,嚴重者造成骨節酸痛(葛根湯)。
4. 侵及頭部則頭痛(葛根湯),至耳朵則造成內耳不平衡、暈眩、欲嘔(苓桂朮甘湯或小柴胡湯);病毒若破壞視神經,則會出現角膜炎、結膜炎(葛根湯或小柴胡湯┼川芎、茺蔚子、車前子;便秘┼大黃)。
5. 侵及鼻子則有鼻竇炎及鼻塞(葛根湯┼遠志、菖蒲、白芷),流鼻水。其初始症狀可能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來水般流不止(小青龍湯、苓桂朮甘湯;若鼻塞┼遠志、菖蒲、白芷)。
6. 若不予理會,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會逐漸加重;若一直發燒,就會化熱而呈現熱症。(若發高燒,但惡熱而不惡寒,口大渴、自汗、煩躁、四肢冰冷,吃白虎加參湯註1即可解熱,病癒。)
7. 由流清涕而化熱後,鼻涕、痰都會變黃、黏稠狀(麻杏甘石湯)。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於喉管不出則乾咳註2(麥門冬湯;有痰┼浙貝母、桔梗、北沙參、杏仁)。久咳則胸悶、有壓迫感(小柴胡湯┼枳殼、桔梗)。
8. 侵及淋巴則導致淋巴腫(小柴胡湯┼天花粉、浙貝母、牡蠣、香附)。
9. 侵入咽喉部,會使得咽喉發炎、扁桃腺發炎,嚴重時連吞口水都有痛感(麥門冬湯┼黃芩、桔梗、百部、元參;若沙啞┼訶子、蟬蛻)。
10. 侵入呼吸道則為氣管炎(寒性---小青龍湯。熱性---麻杏甘石湯);到胸腔則演變成肺炎(急性或熱性---麻杏甘石湯┼魚腥草)。
11. 到腸胃道則會腹瀉(胃苓湯)或便秘(增液湯、承氣湯註1),甚至併發急性腸炎(葛根芩連湯)。

註1:白虎加參湯、增液湯、承氣湯等,不列入必備良藥,有印象即可。
若發燒至40度以上,脈每分鐘跳到100下以上,若出現神昏、譫語、舌蹇(舌打結)、肢厥(四肢冰冷)、囊縮(陰囊收縮),即可判斷為腦膜炎;若5~6天不大便即可用大承氣湯;若沒有不大便的現象;就用白虎加參湯,一定可以很快解救。
西醫不懂得辨證,就用脊椎穿刺判斷,結果引起極嚴重的後遺症,切記不要成為受害者,切記!切記!
白虎加參湯、大承氣湯是救急的方子,兩千年來,一帖就挽回性命者,不知凡幾,其效如神,絕非現代醫學所可比擬,信不信由你!

註2:原則上,咳嗽喉嚨痛、痰黃稠或停於喉管不出而乾咳,吃麥門冬湯;而咳嗽喉嚨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風就不舒服,則吃小青龍湯。但在輕微咳嗽時或在寒咳熱咳轉換的時候,分辨不出該吃何者時,大膽地先吃一種試試看,沒效或越嚴重時,再換另一種即可。(多試幾次,經驗熟了,以後就不會錯。)
另外,小柴胡湯治的咳嗽往往在感冒好幾天之後,而且不像小青龍湯和麥門冬湯那麼強烈;雖不頻發,但仍未全止,並有口苦、心煩喜嘔、胸脅苦滿…等症狀。

後記:敬請擁有本文者以慈悲心廣為流傳,但請勿任意增損刪改,並請保留後記一文。


請常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消業障、除病苦、增福慧、賜吉祥。

 

----吉祥如意----

中醫秘笈大公開----後記

中國時報73年2月28日第8版「醫生不看病,病人不會死」:瑞士學者韓魯士調查求證了以色列、哥倫比亞、英國、美國加州等地區,發現只要有醫生罷工的地方,其死亡率即降低至平時的35%。
您知道嗎?治妊娠嘔吐的西藥“白利麥豆”之副作用產生了幾千個畸形兒,導致日本藥廠破產;而第一代避孕藥的劑量是現在的一百多倍!
您可否仔細想過?以前西醫認為盲腸沒作用是人體的累贅,割掉比較不會引起盲腸炎;現在卻發現盲腸可以解類固醇。以前扁桃腺炎就鼓勵割掉,以為可以一勞永逸;現在卻發現割掉後,人體少了一道防線,將更糟糕。這要作何解釋?
香港腳(民86、6)、青春痘(民87、2)這麼小的毛病都治不好,吃了藥不是會死人,就是會自殺;能夠使用超過一百年的西藥有幾種?為何沒幾年就因副作用太大而淘汰;連廣告都以不含阿斯匹靈為口號,來唾棄這個叫某些人吃了會胃出血的碩果僅存者。
天天高喊血壓、糖尿病防治、到處都是洗腎中心,治到死也治不好;反倒是活活地被整死,連蔣經國總統都難逃腳趾被一隻隻切掉的命運。
您知道嗎?台灣的成年女性平均每3人就有一人尿失禁(某日某報記者盛竹玲報導);而有4分之1的成年女性沒有子宮。
雷久南博士表示:美國最先進的癌症研究機構明知道化學及放射治療無效,而且霸道,卻不敢公佈。(既得利益、誰願放棄!)
孫起元醫師表示:被國際醫學標榜為白血病的最先進療法之殘酷與霸道,將會在國際醫藥史上留下最慘痛的一頁。(為何媒體都只報導移植成功,而沒人揭發移植後的死亡率與苟延殘喘、生不如死呢?)
您知道嗎?為何前台大醫學院院長謝貴雄教授表示:中醫是我的最愛!為何前台大醫學院院長魏火曜先生早先打壓中醫不遺餘力,年老後悔莫及?為何前省立桃園醫院的姜淑惠醫師甘願放棄高薪,痛罵西醫!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不懂得生命的真諦、捨本逐末,不懂得生理學,而以唯物的病理解剖理論,將人的器官不斷地切割,正突顯出現代醫學之捉襟見肘。
*再這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不信任、懷疑、詐欺的世界中,要您相信本文是很困難的;因此,本人鄭重地告訴您:如果您發現本文有任何廣告斂財之嫌疑,請您將本文丟到糞坑;如果沒有,請您用最真誠的心相信它!
本人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一不求名、二不爲利;只是不滿中醫被歪曲、誤解、破壞;不滿政府長期打壓中醫,叫中醫自生自滅,以致醫療品質低落,令人以為中醫不科學。故大膽地用最淺顯的方式介紹家庭必備的十帖中藥,希望每一個人都懂得自我保健,免受庸醫之害。
*為何西藥淘汰率那麼高?---所謂科學,就是不斷地淘汰毒藥;用另一批毒藥來替代罷了!正如郗磊峰先生譯作「生物醫學」一書上說:殺死了一批病毒,不久又來了另外一批病毒;殺菌是成功了,病人也死了!
*中醫傳承了兩三千年,為何在美、日、大陸日受重視?---所謂不科學,實乃現代科技尚不足以證明其科學罷了!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燒三階段生活起居照顧

陳永綺◎著

發燒期間,由於體溫升高,身體代謝率增加,同時氧的需求量也增加,孩子對能量的需求也增加,加上發燒時食欲會降低,腸胃的吸收也會受影響,所以養分的攝取格外的需要注意,以免營養不良。此外,再加上呼吸速度增加,以及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脫水,使電解質不平衡,所以更需適時的補充電解質水,並且注意心肺功能的變化。孩子的衣物應以棉質、寬鬆、吸汗、透氣的質料為宜。發燒的形成過程與各階段處理原則,建議如下:
 
發冷期:適當保暖
會有發抖、手腳冰冷的情況,應給予適當預防寒顫的措施。此時應當以身體保暖為主,如:增加被蓋(尤其是四肢的保暖)、或是用溫水袋、電毯、或是醫院使用的罩燈等,來預防發抖的症狀。這期間不可以用物理的方式像是躺冰枕、溫水擦澡、泡溫水澡等方式降溫。當有不舒適情況,可以服用適當的藥物來減輕症狀。
 
發熱期:防止脫水
是手腳發熱的階段,同時也會發現寶寶有心跳及呼吸變快的情形,這時可以先依孩子舒適感受來調整衣著與被蓋,必要時可以幫孩子用溫水擦拭身體、躺冰枕、泡溫水澡等散熱的方式來輔助退燒。不過,最好是在使用退燒藥後三十分鐘再進行物理性的降溫較合宜。但如果孩子出現不舒服、痛苦、發抖、嘴唇發紫、煩躁不安等情形,則禁止使用另外,在這階段要注意補充水分與增加營養、熱量的攝取,以防止脫水的可能。
 
退熱期:注意營養補充
就是出現流汗與血管擴張等症狀,應注意保持肌膚的濕潤度,所以注意補充水分,增加營養及熱量的攝取,並且適當的保暖。尤其是汗流浹背的孩子,更需要勤擦汗與替換乾爽的衣物,以及補充水分。
 
發燒期間應注意營養及水分補充
發燒期間,由於體溫升高,身體代謝率增加,同時氧的需要量也增加,孩子對能量的需求也同步增加,再加上發燒時食欲會降低,腸胃的吸收也會受影響,所以營養的攝取便格外的需要注意,以免營養不良。
 
此外,呼吸速度增加,再加上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脫水,使電解質不平衡,所以更需適時的補充電解質水,並且注意心肺功能的變化。孩子的衣物應以棉質、寬鬆、吸汗、透氣的質料為宜。

 
常見的五種輔助物理降溫方式必要時才使用

 

發燒時期
所需時間
症狀
體溫
照護原則
發冷期
幾分鐘至幾十分鐘
‧身體發抖
‧手腳冰冷
‧臉色蒼白
37至新設體溫之間
‧以身體保暖為主, 預防發抖、寒顫。
‧不可以用物理的方式像是躺冰枕、溫水擦澡等方式降溫。
‧必要時給予退燒藥。
發熱期
幾十分鐘到數個鐘頭
‧臉色紅潤、
皮膚、手腳溫熱
‧呼吸、心跳
快速
‧其他如:頭
痛、倦怠、
身體酸痛、
食欲不振等
38以上
即新設定的體溫
‧補充水分、注意營養攝取。
‧心跳呼吸功能與其他不舒服症狀。
‧適時給予退燒藥。
‧配合退燒藥的使用,可適當加上物理的方式降溫。
‧注意脫水症狀。
退熱期
幾十分鐘至一日
‧流汗
‧血管擴張
體溫恢復
‧補充水分,注意營養攝取。
物理性降溫方式,就是用一些方式處理身體表面,來達到「冷卻」的效果,如溫水拭浴、冰枕、冰毯或減少病人身上的衣物或被子,這種物理性的處理方式不建議當成第一線的退燒方法,主要適用在輔助退燒。
 
不過,目前的研究認為,發燒時僅需密切監測孩子體溫變化,以及觀察舒適的程度就可以。除非孩子有特殊疾病,無法承受高代謝率或出現非常不舒服的症狀,否則不需要積極用物理的方式來退燒。如需使用,最好在給予退燒藥三十分鐘後再嘗試,以避免干擾發燒型態。
 
如果發現用溫水泡澡會讓孩子更不舒服、表情出現不高興、痛苦或是煩躁不安,甚至身體發抖打寒顫時,就必須立刻停止用這種物理性的降溫方式。
 
★不適合物理性降溫的時機
如果發現用溫水泡澡會讓孩子更不舒服、表情出現不高興、痛苦或是煩躁不安,甚至身體發抖打寒顫時,就必須立刻停止用這種物理性的降溫方式。
 
不過,當父母親按時給孩子服用適當的退燒藥後,孩子的體溫仍然無法適當的降下來時,可以採取下列幾種方法:
溫水拭浴:用於嬰幼兒效果較佳
簡單說就是幫孩子擦澡,也就是將孩子身上衣物解開,用約37℃左右的溫濕毛巾全身上下擦拭。這樣的處理,可以使孩子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發出去,而且毛巾擦拭過後在身上留下的水氣,也會由身體表面蒸發,這樣也會吸收身體的熱氣,幫助熱氣快速散出。
 
較小的嬰幼兒體表面積比例較大,體熱從皮膚散失也相對的較快,所以用這樣的方式效果很好,但是較大的孩童或是成年人由於體表面積較小,效果就比較不如預期。溫水拭浴只可作為輔助的退燒方法,或與退燒藥併用。根據研究,其與退燒藥併用時的療效,比單獨使用退燒藥來得好。
 
★禁用冷水或酒精拭浴
冷水或酒精拭浴已經禁用,這是因為用這樣的方法會在極短時間內快速的降溫,對孩子非常不好。且高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孩子的反應會很劇烈、不舒服,甚至可能會引發抽搐。而且吸入酒精,也可能使孩童像喝醉了一般的昏睡或煩躁不安,干擾病情的判斷。
 
泡溫水澡:水溫應介於38℃至40℃之間
就是將孩子泡溫水並擦拭按摩身體,水的溫度最好是介於38℃至40℃之間。泡澡的原理與溫水拭浴相同,亦即使皮膚的血管擴張將身體的熱氣散發出去。
 
泡澡主要是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利用排汗的生理機制,將熱散出,來達到降低體溫的作用。所以,溫水泡澡,水溫要控制好,否則也會導致孩子汗排不出來,使體溫更高或是急速降溫,寒顫的症狀再度出現,讓身體更不舒服。
 
★禁泡冷水澡
同樣的不能泡冷水澡,否則會出現反效果;冷水澡適合在中暑的情況,而不是發燒的情形。
 
冰枕: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不宜
冰枕是局部降溫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將冰枕放在孩子頭枕部,把冰枕當枕頭用。冰枕是利用傳導原理,藉由較低的物體接觸體表後,將身體的熱氣傳到溫度較低的一方來降低溫度。
 
★嬰幼兒不宜
不過,還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不宜使用冰枕,因為幼兒不易轉動身體,而容易引起局部過冷或導致體溫過低。
 
環境:維持室溫於23℃至26℃間
室溫盡量維持在23℃至26℃之間,保持涼爽通暢。必要時可以將孩子安置在冷氣房中,或是用電扇繞轉著吹,但不要直接對著身體吹。這樣也可以幫助體溫散熱,也會使孩子感覺舒適些。
 
★四肢冰涼、猛打寒顫時禁止使用
如果發現孩子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此時就要禁止使用冷氣或電扇,並趕緊加件毛毯覆蓋,直到孩子身體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時,才可以再恢復使用冷氣或電扇來幫助散熱。
 
衣著:避免穿著厚重衣物
避免給孩子穿太多衣服,也不要蓋太厚的被子。因為把孩子裹得太多、蓋得太緊太厚,也常是造成體溫升高、散熱困難。所以衣物以棉質、寬鬆易吸汗的為佳。
 
★隨發燒階段增添衣物
如果是在發冷期出現寒顫、發抖的症狀時,應適時給予保暖。若是孩子身體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時,就需要減少一件衣物,並且隨時注意更換濕透的衣物,以保持清爽。
 

新手父母出版/醫師媽媽的小兒發燒照護經
陳永綺醫師 著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