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said:
平凡更可品嘗到生活的原味,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幸福是童話故事裡找不到的幸福

目前分類:【身體照護】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天氣轉冷了,又到了米米常穿布尿褲的季節,只是布尿褲沒包好的話容易漏尿,加上米米是個超級動感寶寶,常常要布尿褲連同褲子一塊洗。有時米米麻懶了,就直接用紙尿褲。

不過,紙尿褲貴啊~又不環保,米米媽突發奇想,何不把布尿褲和紙尿褲金剛合體,這樣可以讓小屁屁有布感的舒適,又兼具紙尿褲的包覆性。

我是這樣做的

左邊是幫寶適特級棉柔(Lsize), 右邊是額外吸水墊(這是什麼?…後面會稍加說明)

IMG_3462.JPG 

打開紙尿褲

IMG_3463.JPG 

金剛合體,直接把右邊的吸水墊放入紙尿褲就行了記得把紙尿褲的裙圍整理好哦!讓吸水墊整個被包覆進去

IMG_3466.JPG

因為人體模特兒在呼呼大睡,只好派代班的小熊上場示範。看起來和一般的紙尿褲沒什麼不一樣,但多了一片,就多了舒適也少了扣扣。 

IMG_3468.JPG 

大約過二個小時,吸滿了就把吸水墊拿掉(此時紙尿褲中間的那條黃線還是黃黃的),吸水墊功成身退,接下來就讓紙尿褲努力的吸飽飽。就這樣,省了8塊錢的,開心開心!

在家時,米米媽會估計一下她嗯嗯的時間,若會嗯嗯,就先不用吸水墊。像我們米家這個小水桶,一天下來,也只會用掉3片幫幫加上兩片吸水墊,相當節省,同時還比以往舒服。

出門時,我一樣這麼做,早上帶她出門玩,中午就把吸水墊抽掉,不用整個換下來,相當方便。

 

紙尿褲大家都知道,至於吸水墊是什麼碗糕?很多沒用過布尿布的媽咪應該不清楚。米米麻就順便介紹一下好了。

 

先來介紹一下我買的布尿褲。我買的是Mommy's Touch 單一尺寸魔鬼氈易潔式布尿褲,有興趣的媽咪可以往這邊看。

 

http://littlewonders.com.tw/TC_store/agora.cgi?cartlink=Cloth_Diaper_Intro_cn.html&cart_id=3961438.21685*Kf8ww6#p2

以下圖為例,產品的組成是由布尿褲(口袋型)+內層吸水墊+額外吸水墊+便便隔離墊組成,一般而言,後兩者是選配,不買也可以。米米麻放進紙尿褲的就是從左邊數過來第三個的額外吸水墊,為什麼不用內層吸水墊呢?因為size啊!太長了,放進紙尿褲會外漏…

左下角那雙肥滋滋的手,是米小姐的,硬是要搶鏡頭~

使用時,直接把內層吸水墊放入布尿褲裡,就像放入口袋一樣,相當簡單,若需要更長時間使用,就再放個額外吸水墊在布尿褲上面。若有可能會便便,為方便清洗,也可加個隔離墊在上面。

IMG_3471.JPG 

好吧,我承認,買布尿褲的原因除了環保愛地球…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不置可否的是~你看,多可愛啊,超漂亮的顏色,還可以配衣服呢~

米米麻大概在米米三、四個月大時就買來用了,算一算真的省了很多布布錢…

左上角那雙肥滋滋的腳,也是米小姐的,又來搶鏡了!

IMG_3472.JPG 

 


這是額外吸水墊官網的詳細說明,有興趣的再去看網站介紹吧

額外吸水墊是由兩層微纖維吸水墊組成,尺寸與小號內層吸水墊相同,它的吸水量約為150cc左右。寶寶晚上睡覺使用布尿褲、白天睡覺時間較長、或跟爸爸媽媽出門等需要長時間穿著尿褲時, 可以在基本的內層吸水墊之外再加一片「額外吸水墊」,它可以提供額外的吸水量,延長尿褲穿著時間,爸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噓噓外流,寶寶的小屁屁也能保持乾爽舒適。

更多資訊請看這:http://littlewonders.com.tw/TC_store/agora.cgi?cart_id=3961438.21685*DU7iM0&product=Diaper_Insert&ppinc=050720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寶貝一直哭不停嗎?若不是尿布濕了、若不是餓了、若不是腸絞痛…

試試下面的方式吧,挺有趣又有效喔

資料來源: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5&t=1153720&last=14500662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嬰兒與母親 育兒生活 9月號 NO.232

採訪/陳俐君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腎臟專科醫師 黃心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專科醫師 許淑埜

打從寶寶一出生,經腎臟所製造出的尿液,在膀胱累積到一定容量時,即會從尿道排出。而受生理機能、飲食、季節等因素影響,寶寶的排尿量、解尿數、尿味,甚至於尿色等多所改變,透過觀察更可從中解讀諸多生理變化。關心寶寶健康,從「檢查尿尿」做起;視覺仔細、嗅覺機靈,新手媽咪也能透過「尿液」,替寶寶的健康把關喔!


    95%水分,加上約5%固體代謝物的「尿液」,就像是人類循環系統的「清道夫」,負責代謝體內多餘、廢棄的物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腎臟專科醫師黃心平指出,在母親體內的胎兒,正常約810周大時,生理即有「解尿」功能;而從寶寶出生那一刻起,只要有水分吸收,就有排尿能力。

基礎認識

解尿能力,出生開始

    黃心平醫師表示,正常寶寶在出生後的24小時內,理應會出現第一次「解尿」動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專科醫師許淑埜更補充指出,根據調查研究顯示,足月寶寶一出生即在產台上解尿的機率約15%20%50%60%的小Baby,則會在出生後12小時內解第一次尿;而90%會在24小時內,99%最晚在出生後48小時內會解出尿來。


嬰兒解尿,主靠反射

    許淑埜醫師指出,剛出生的小Baby解尿行為,基本上是一種脊髓反射(spinal reflex)動作。由於新生兒的大腦皮質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只要小小的膀胱漲滿尿,不用等到大腦下指令排尿,膀胱即會自己收縮解出尿來。

    嬰兒時期的膀胱因為容量小,所以相較於成人動輒單次尿量200㏄上下,小Baby的每次尿量僅約1030㏄不等。而隨著年紀漸長,膀胱容量會變大;大腦皮質在成熟、發達後,也較能利用認知與意識來控制排尿地點與儲存尿液。

    黃心平醫師表示,一般孩子大約在2歲半以後,就有能力控制自己白天不尿在褲子上;而在3歲半後,大多可免除「夜晚尿床」的尷尬生活。


尿床定義,「5歲」為界

    正常幼童大概在3~4歲大後,多能有效控制膀胱,避免讓自己深陷尿床困境;但對有的孩子來說,受疾病、構造與心理等多重因素影響,到了快入小學的年紀,卻怎麼也學不會排尿控制。

    醫學上對「小兒尿床(Nighttime wetting)」的定義,主要是針對5歲以上幼童,每個月若持續出現2次或2次以上的夜間尿床現象;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自信心,父母親需考慮帶孩子就醫,尋求治療。

   特別提醒家長,除了尿床以外,小寶寶若白天無法禁尿,放任尿液外流沾濕褲子,爸比媽咪也得警覺孩子是否有泌尿道系統的問題。

 

4因素,影響尿液

    受到生理機能發育與季節、飲食等因素影響,新生幼兒的排尿量、尿液濃縮度與尿液顏色等常有別以往,甚至不若成人般穩定。根據黃心平醫師與許淑埜醫師的小兒臨床門診經驗,影響寶寶正常排尿,主與下列4項因素有關。


「年紀」對於排尿影響

    許淑埜醫師解釋,1歲以前的小嬰兒,由於生理機能未成熟,其尿液留鹽能力不佳;濃縮能力也不強,僅約成人的二分之一,所以與爸比媽咪等大人相比,小Baby所排出的尿液通常較稀。

    嬰兒們的尿液比成人稀,其背後也正代表著寶寶所需水分量比大人多。許淑埜醫師提到,相較於成人平均每日每公斤所需3040㏄左右的水分,Baby每天平均每公斤就需高達100㏄水分,所以若水分補充不足,小嬰兒可是會比大人更容易面臨「脫水」危機。


「季節」對於排尿影響

    身體廢物的代謝型態、管道多元,「尿液」僅是其中之一;受到冷熱季節變換影響,排尿量也會跟著改變。黃心平醫師指出,撇除飲食、疾病的其他因素,一般來說,冬季因體表揮發水分少,尿液排出相對較多;夏季因高溫造成代謝循環加快,體內廢棄物質外散管道增多,尿液相對變少。

    許淑埜醫師進一步解釋,體驗夏季高溫,人體會自己發展一套散熱模式。在此其中,可分成「有感散熱」與「無感散熱」2種。所謂「有感散熱」,主要是指水份由尿液及糞便中排出;而「無感散熱」則是水分透過體表(如:皮膚、肺呼吸)來蒸散。

  在炎熱夏季,正由於「無感散熱」的揮發量大,從體表外帶出的水分多,所以有別於寒冷冬季,尿液量相對較少。


「飲食」對於排尿影響

    當孩子的水分攝取夠多,解尿量相對就會增多、尿色也較淡;但若所攝取的飲食含水份量少,尿液則會減少、尿色相對較濃。

    另外,食用高蛋白飲食,會造成腎臟負荷變重,尿液中蛋白質含量偏高,容易有尿色偏濃的狀態出現;而過度飲用如可樂、茶等咖啡因含量過高的食物,則會因為食物釋放出咖啡鹼與茶鹼,刺激泌尿系統產生利尿效果,同樣會影響排尿量。


「疾病」對於排尿影響

    舉凡泌尿系統疾病,或是發燒、腸胃炎水瀉等所造成的生理不適,也都會影響身體水分散失。

 

尿量分析

    儘管人體所排出的尿量多寡,最大影響因素是「飲食」;不過對新生寶寶來說,不同月(年)齡時程,排尿量也各不相同。


  
許淑埜醫師表示,剛出生的寶寶,因為頭幾天進食量少,加上脊髓反射動作,單次尿量多半很少;但在出生約35天後,會進入「生理性利尿期」,此時排尿量會明顯增多,在這時期的寶寶,體重多會有明顯下滑10%15%左右;之後的排尿量,就會與進食量與身體無感所喪失的水分有著緊密關係。


    受到個體差異、每日水分吸收量、疾病與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黃心平醫師認為,小寶寶所謂的「正常尿量」並無一定標準。不過一般說來,寶寶解尿量,基本上仍與「體重」呈正比關係。不過他也提醒新手爸媽,若孩子的排尿量每小時每公斤小於0.51㏄,就是少尿;而每小時每公斤尿量超過34㏄,則是多尿,若合併有口乾、腹瀉,或是吃多、喝多等情況,須盡速就醫,以免錯失如糖尿病(多尿)、急性腎衰竭(少尿)等疾病的早期診斷機會。

 

結語

    透過全方位的新生兒篩檢,只要孩子沒有特殊的自體免疫疾病,多數小寶貝只要平日飲食均衡、水份攝取充足、定時排尿,就能免除疾病發生。但儘管如此,平日尿量、尿色、尿味的基本檢查功夫仍馬虎不得,爸把媽咪還是得替孩子細心把關,才能養出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喔!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益生菌最好能持續性使用,才能營造優質的腸道環境,調整免疫系統,改善過敏症狀。

 

有過敏體質的人,總是必須跟惱人的症狀纏鬥一輩子,眼睛過敏的,經常是又紅又癢;鼻子過敏的,總是噴嚏打不停、鼻塞吸不到空氣;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常吃這也癢、吃那也癢;有氣喘毛病的,一發病起來常常喘不過氣;有過敏性腸炎的,更是常得忍受腹瀉、肚子脹痛的痛苦。

過去,面對這些困擾,只能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來抑制發炎反應,也就是說只能控制過敏症狀,有吃藥就緩解,一停藥症狀又出現,無止盡的吃藥,病人便會開始擔心──會不會吃出問題來?

近幾年來,免疫學界經過許多的科學研究發現,吃下一些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可以改善過敏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又不會有像藥物般的副作用,因此近來「益生菌抗過敏」的觀念相當盛行,成為過敏患者爭相討論的話題。

問題就出在免疫系統
 
會發生過敏疾病,其實是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有相當大的關係。

台灣整合醫學協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副教授許清祥表示,我們生活在充滿病源性微生物的環境中,免疫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防線,免疫系統可以分辨敵我,攻擊有害的物質,對於無害的物質則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一套機制使人類能夠生存在地球上十幾萬年。但是免疫系統不是絕對的精密,有時也會出錯,當免疫系統對於一些無害的物質開始進行無謂的戰爭,人體就成了戰場,就在各種器官上產生症狀,這便是所謂的過敏性疾病。

而健康人的免疫系統有兩種路徑──Th1Th2,這兩種路徑必須平衡發展,如果Th2的免疫路徑太活躍,就會過敏。簡單來說,益生菌抗過敏的原理就是使Th1上升產生調整型T細胞,並抑制Th2

許清祥表示,目前西藥如抗組織胺抑制發炎反應的作用效果快,對於症狀的急性處理較佳,但由於其無法抑制Th2,只要停藥,症狀又會出現。長期要達到抑制Th2,就可以透過益生菌來調整。
 
那麼,以益生菌調整可以使過敏疾病斷根嗎?許清祥表示,由於過敏疾病50%是基因遺傳而來,所以不論任何的治療都只能有緩解的作用,但服用有效的益生菌緩解過敏是顯著的。

許清祥說,如果選用正確的益生菌,1個月可以減輕50%的過敏症狀;第3個月IgE抗體(引發過敏的抗體)可以下降25%;到了第6個月,體內優勢菌叢可以被建立;第6個月之後,素食者就不需再補充了,但習慣大魚大肉者,仍建議37天補充一次,以維持體內益菌的菌量。
 
選對好菌 才有效果

因此,正確選用益生菌對治療過敏性疾病就是一個關鍵了。

什麼叫做益生菌?許清祥表示,益生菌就是長久以來與人類共生的腸內細菌,這些細菌不會使人生病,反而能帶給人類許多的益處,例如乳酸菌、雙歧桿菌及少數的鏈球菌,不同的菌種對人體會有不同的功能,像是幫助營養吸收;平衡腸內菌相、改善腹瀉;幫助乳糖代謝,改善乳糖不耐症;改善便秘等。至於可以改善過敏性疾病的益生菌,許清祥和他的研究團隊則是花

了多年的時間利用先進的生物晶片技術,篩選分離自國人腸道的益生菌,成功研發了適合國人的第一株抗過敏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目前市面上幾種改善過敏的益生菌產品都是源自這一株,產品型態包括優酪乳、膠囊、粉末等。

那麼,該如何選擇一個好的益生菌產品呢?許清祥提出以下的選用重點:

<重點1>菌種:必須是經過雙盲臨床人體試驗的菌種,光是動物實驗不見得會有效。

<重點2>定殖腸道中:益生菌必須通過耐胃酸膽鹽的試驗,才能活跳跳的抵達腸胃道,

                
也要能粘黏在粘膜、定殖在腸道中,才不會隨糞便排出,

               
這樣的益生菌才有可能在人體腸道中複製繁殖,成為優勢菌種。

<重點3>保存:益生菌是活的東西,活的東西就有它的壽命,會隨時間或是不良的儲存環境 而使活菌數漸漸減少。以前生物科技還不發達,這類的產品需要冷藏。但是目前包埋技術 日新月異,能夠有效隔絕空氣以及水分,保持益生菌的活性。最新一代的雙層包埋技術已經能讓這類產品在常溫下儲存,但是還是要盡量避免日曬、高溫與潮濕,並且盡早食用。所以,如果不是「雙層包埋技術」的產品,購買時商家應該是從冰箱取出產品,民眾買回家後應該放進冰箱,存放冷凍庫會比冷藏庫好,以免益生菌死光光,吃下的只是一堆的賦形劑。
<重點4>可靠性:自己在家DIY培養的菌是絕對不行的,建議選擇符合良好製造規範
GMP)的產品,比較有品質保障。

平日飲食吃錯了 也沒用!


服用益生菌的同時,飲食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以免破壞益菌環境。

<不可吃>

1.
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對益生菌的生長有害,最好不要飲用。

2.
千萬不要大魚大肉,高蛋白飲食會使壞菌滋長,抑制益生菌。

3.
勿和抗生素一起用:益生菌是細菌,所以會被抗生素殺死。

<可吃>

益生菌最好跟新鮮蔬果一起吃,因為蔬果中的膳食纖維稱為「益生素」,可以讓益生菌生長得更好。吃太多會不會傷身體?

益生菌的服用時間,以清晨或睡前空腹時服用最好。許清祥強調,益生菌最好能持續性使用,

才能營造優質的腸道環境,調整免疫系統,改善過敏症狀。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

很容易使壞菌再長回來,所以持續地補充益生菌,才能維持良好的菌叢環境。

那麼,益生菌吃太多會不會傷身體?許清祥表示,益生菌主要是在腸道中發揮其調整免疫系統

的功效,並不需要進入血液中,也不會像藥物般經過肝腎代謝,所以不會傷肝、腎。

益生菌吃得再多也是隨糞便排出體外,不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且長期使用,不僅過敏症狀得以改善,腸道也更健康。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眼、耳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亦是最容易受外物侵入的兩大外觀,我們常常會因眼睛跑進砂子或耳朵浸水而感到不舒服,更遑論0~3歲的寶寶。
異物不小心進入眼睛看似一件小事情,但如沒有詳加治療可能會導致結膜炎甚至角膜炎,進而影響日後視力的發展。耳中有異物時,寶寶可能會因不舒服而猛摳耳朵,如果父母們沒有及時加以處理,時間一久耳朵將會產生紅腫、發臭的現象,聽力當然大受影響。

異物侵入眼睛處理5大步驟

1. 按住寶寶雙手
眼睛會因遭異物入侵而產生不適感。多數的幼童難免會用手去揉眼睛,卻因此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當懷疑寶寶因眼睛有「髒東西」而去揉眼時,首先須將孩子的雙手按住,以制止他再去揉眼睛。
2. 準備開水、湯匙
迅速準備一碗乾淨的開水(必須經過煮沸的冷水)或礦泉水,以湯匙盛水來沖洗眼睛。
3. 向受傷的一側傾斜
將寶寶的頭部傾向受傷眼睛的那一面﹝如:左眼受傷則向左面傾斜﹞,慢慢用開水沖洗受傷的眼睛約5分鐘。
4. 閉起眼睛
待不適感稍稍緩和,可試著閉起眼睛讓淚水流出,希望藉此讓異物隨淚水自然流出眼睛。
5. 儘速送醫
由於家長們很難自行判斷異物是否已經取出或對眼睛有無傷害,因此建議無論異物取出與否?仍須至醫院做進一步的診斷。

異物侵入耳朵處理4大步驟

1. 準備油質液體
如果是小昆蟲進入耳朵內,可滴入橄欖油、甘油、嬰兒油、麻油……等油質液體驅使小昆蟲爬出。
2. 實施照明法
也可以手電筒、日光燈……等照明用品,往耳朵內照射以驅使蚊蟲爬出。
3. 切勿掏挖耳朵
如果是其他硬物進入耳朵,則千萬不要勉強用尖銳物掏挖耳朵,除可避免將其更推入耳內外,更可防止傷害到耳膜。
4. 儘速送醫
將患耳朝下,儘速送至耳鼻喉科請醫師治療。

處理異物3大禁忌

1. 不可等閒視之
當異物進入寶寶器官內時,最忌諱家長們輕易忽視,因為小小的一個東西如不加以處理都可能造成發炎的後果。
2. 不可自行處理
切勿經由自己的判斷來處理異物,當發生異物傷害時,最佳的方式是請醫師幫忙取出。
3. 不可亂塗藥物
任意的塗抹藥物不僅會影響醫師的診斷,更可能因不當的用藥而造成副作用。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研究均指出,身為父母者若注意選擇孩子所吃的東西,即是做智能提昇上的營養調理,對孩子的智能提昇更會事半功倍。

一九九七年美國西屋科學設計總決賽的得獎人是一位還在中學唸書的小天才。而他智能超越的秘訣該歸功於他母親從小就餵他喝母奶,並且每天早餐給他吃一英磅(相當於四百五十公克左右)的魚。

智能提昇的營養調理當然不只是餵母奶和吃魚。最近十幾年來有關食物及營養素影響腦能的科學研究非常蓬勃,因此在許多營養調理的細節上得到了已有印證的結論。專家們根據這些結論,把智能提昇的營養調理原理,歸納為三大管道:常食健身祛病食物、多吃增強腦能的食物;避免食用傷腦、傷身食品。

常食健身防病食物
吃出聰明的原理除了儘量別讓孩子吃傷腦、傷身的食品外,還要積極地鼓勵他多吃一些會防病健身的食物。幼齡的孩子做智能提昇時的最大敵人就是生病,每次生一場病就會使智能提昇效果打了一個大折扣,最常見的病是感冒。美國於一九九六年發明了一種可含於口的防感冒圓片。主要的成份是可以從多吃牡蠣而得到的鋅。加拿大的科學家也發現某些果汁會殺菌,包括小紅莓汁、葡萄汁及鳳梨汁。過敏醫學界也發現鮭魚脂及亞麻子油都含有益健康與腦能的阿琳娜酸,孩子吃了不但會較聰明,也比較不會氣喘。中國的科學家也證明了蒜頭會殺病毒細菌及黴菌並且能抗癌。丹麥的科學家發現了薑有比西藥更強的防吐功能,對腸胃炎有預防及治療的效用,如果在給孩子吃的食物中,您常用上述幾種食物,孩子會較健康,智能提昇也會間接地加速。

多吃增強腦能的食物
多讓孩子吃魚,真正能增強腦能。魚肉是一種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的好蛋白質,大腦細胞可以拿來當原料,魚脂也含有許多天然不飽和的必需脂肪酸,能製造出優良的、柔較易透的腦神經元細胞膜。魚類又含有許多助腦的礦物質,如鈣、鎂、鋅、矽等,能作大腦運作時的催化劑,也能幫助細胞抵抗氧傷基。貝類如干貝、哈唎、蝦、蟹、牡蠣等海鮮,也能透過類似魚類補腦的機例強化大腦。

大腦反應迅速或緩慢,端視腦細胞可運用的燃料充盛度如何,腦細胞傳導資訊(電訊)時要靠一些生化傳導物,如醋膽素、正腎上腺素、度巴胺酸、色胺酸等等。這些生化傳導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包括動物內臟(如雞肝、豬腎)、蛋類、黃豆、糙米、小麥胚芽、魚卵、青豆、高麗菜、向日葵花子,多吃還會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新鮮的蔬菜及深綠色的水果,一般都含有豐富的維生丙素,能減少大腦神經元受氧傷基的侵害。含碘的紫色食物,如紫葉甘藍、紫菜及一些海帶、海苔,也能強化腦能,宜常給孩子吃。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寶寶逛街,讓寶寶去健身……這些都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大家都知道,寶寶是這個世界上最單純、最不應受到傷害又最容易被傷害的群體。作為媽媽們當然最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茁壯成長,不要受到一點傷害。於是,媽媽總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寶寶。比如現在有些年輕的媽媽有了小寶寶之後,就把自己喜愛的一些時尚生活方式、運動強加到寶寶身上。實際上,有許多流行的運動、生活方式並不適合兒童,媽媽們也許沒有意識到自己愛寶寶的舉動,可能是在對寶寶的健康“犯罪”。

在今年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本版小編特別提醒年輕的媽媽們,在育兒上別犯這些錯。

錯誤1:帶寶寶逛街

原因分析:一些媽媽喜歡帶著寶寶一起逛街。用嬰兒小推車帶寶寶出門很方便,但小推車的高度正好讓寶寶處於汽車尾氣排放最密集的區域,汽車尾氣裏含有鉛等有害氣體。如果經常長時間逛街,寶寶就像一個流動的小“吸塵器”,這無疑會傷害到寶寶的健康。在馬路上、商場和大型超市裏,人多嘈雜,細菌繁多,寶寶抵抗力本來就弱,很容易感染細菌,導致疾病發生。比如,寶寶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錯誤2:經常帶寶寶出遠門

原因分析:有媽媽外出旅遊會帶寶寶同去。在陌生的新環境裏,寶寶的適應力很差,他們慣常的生活環境被人為改變,生活規律被打亂,在疲勞、飲食不當或者天氣變化的情況下,寶寶生病的幾率很高。比如,腹瀉等腸道疾病等。如果在缺醫少藥、醫療條件差的環境下,情況就更危險,對寶寶健康非常不利。

錯誤3:讓寶寶去健身

原因分析:一些媽媽認為瑜伽對兒童骨骼的發育有幫助,促進消化的順暢,也能讓小朋友發洩多餘的精力和平衡情緒。瑜伽講究身心合一,這對小朋友來說太深奧了。所謂的兒童瑜伽是通過講故事、唱歌和遊戲的方式,引導小朋友們進入瑜伽的世界。問題是,兒童生性活潑好動,理解能力差,他們中很少能領會其中的意思,更無從體會到這項運動的精髓。時間長了,如果動作做錯,更有可能導致骨骼生長錯位。

錯誤4:給寶寶常穿新衣服

原因分析:很多媽媽喜歡給寶寶穿新衣服,其實新衣服還比不上其他小朋友穿過的舊衣服。首先,舊衣服反而會比較柔軟舒適;其次,舊衣服經常洗滌,衣服上可能攜帶的甲醛等有害的化學物質已經被清除。沒有清洗過就給寶寶穿的新衣服,有可能引起寶寶皮膚過敏。

錯誤5:帶寶寶晚睡

原因分析:一些媽媽有晚睡的習慣,很晚喂奶,或者打斷寶寶睡眠,這樣就使寶寶們也養成晚睡的習慣。晚睡可影響寶寶的發育、情緒、行為和認知能力。睡眠減少不僅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有影響,而且可降低對感染的抵抗力。重要的是,寶寶體內的生長激素一般在22時-2時發揮作用,如果晚睡,會影響他們的生長髮育。

錯誤6:讓寶寶玩電腦

原因分析:電腦的輻射對寶寶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發育不利,對寶寶的視力發育也有不良影響,和大人一起用電腦,因為角度和高度都不對,會影響寶寶的頸椎等骨骼和視力的發育。

錯誤7:放縱寶寶飲食

原因分析:很多家長在吃的方面對孩子很放縱,聽之任之,寶寶要吃巧克力就吃巧克力,愛吃葷菜就吃葷菜,蔬菜碰都不碰也不去管。這樣就造成很多寶寶體重超標。高膽固醇、高血壓等症狀出現了低齡化。

錯誤8:帶寶寶聽搖滾

原因分析:一些媽媽希望增強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會帶孩子去聽音樂會、演唱會。如果是輕音樂之類的,那一般問題不大。但如果是搖滾類的流行音樂,在分貝很高的情況下(超過70分貝),就會使寶寶的聽力系統受損。

錯誤9:給寶寶大量補鈣

原因分析:除了喝牛奶,一些媽媽還買很多鈣片、鈣粉給寶寶補鈣。鈣太多,人體消化不了,還會有副作用。引起鈣沉積,造成腎結石、膽道和泌尿系統結石。

錯誤10:給寶寶進補

原因分析:有的父母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想到給孩子吃補品。有些補品裏面富含雌激素,長期食用會造成孩子性早熟。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淑旂:甘草煮水浸綠豆 可把H1N1病毒趕出體外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7日電)

 

畢生研究癌症防治的莊淑旂博士年屆90高齡想退休了,但仍關心國人健康,今天談到最近的H1N1新流感病毒時表示,甘草煮水再浸泡綠豆,就可提高免疫力,把體內流感病毒趕出去。

 

莊淑旂表示,開水2000cc燒煮好,泡入甘草100克, 冷卻後,放進綠豆400克,再浸泡68小時,即可把水拿來喝。 這是一人份配方,兩人份就把份量加倍,並以此類推。

 

她指出,甘草有解毒作用,綠豆也可排肝毒,喝下甘草綠豆水後,肚子會蠕動,略痛,不久就會排氣放屁,甚至排便,同時就會把體內的病毒排出體外,排毒後,身體免疫力提高,就不容易感冒了。

 

莊淑旂說,現在的病毒和以前不同了,最近的H1N1新流感,台灣沒有病例,她無法接觸並實際觀察新流感病人的病況,但是,對付許多流感病毒,如果已經進入人體,最重要就是不可讓病毒進補,要把病毒趕出去。

 

因此,莊淑旂今天推薦甘草綠豆水,做為防治各種流感的簡單食療配方,至於綠豆為什麼不用煮的方式,她說綠豆的酵素透過加熱會被破壞,用冷開水浸泡,綠豆酵素會慢慢的滲到水裡,喝下去更具食療效用。

 

研發並致力推廣「防癌宇宙操」至今50年,莊淑旂今天雖然宣布今年1190歲生日後想要退休,但持續推廣防癌宇宙操仍是她最大的心願,她說。防癌宇宙操可以防癌,當然也可以健身防流感、防生病。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媽記得,上次米米將感冒,除了食療還用雷莉歐的精油噴噴,雷莉歐有出一款防護精油,不知道是混合哪幾種精油來的?再研究…

http://www.ehealth100.com.tw/topics/detail.asp?ArticleId=776&ParentSN=839&CategoryId=859
感冒常見症狀,該如何以精油做調養?咳嗽.發燒篇
文 / 企劃∕張華承  
我感冒了!除了應多喝水多休息,等待身體自發的免疫系統驅除感冒病毒。我們也可在家裡運用手邊的精油,利用自古代代相傳下來的民俗療法的智慧,針對不同症狀來進行調養。

咳嗽
 
感冒的咳嗽是因為氣管內有痰,人體先天的保護機制會利用咳嗽來排出異物。咳嗽聲不但擾人,而且,咳嗽所費的氣力也讓人精疲力盡。感冒時如果能儘快減輕咳嗽症狀,相信是許多人最盼望的事情了!
感冒時:撲滅呼吸道的病菌病毒,以減輕咳嗽。

止咳通鼻按摩油

配方:尤加利8滴,薰衣草5滴,歐薄荷2滴;基礎油30ml
器具:燒杯或玻璃小碟子一個、攪拌用的棒子或竹籤一支
步驟:
1.基礎油先倒入器皿內,再加入所有精油,以攪拌棒調勻。
2.手指沾取按摩油,輕緩地按摩胸、頸、臉部,並揉壓鼻子的兩側。

殺菌止咳的薰香配方

配方:針葉松2滴、尤加利2滴、西洋杉2滴;開水適量
器具:薰香燈與無煙蠟燭一份
步驟:
1.薰蒸臺的水盆裝八分滿的開水。
2.將所有精油倒入薰香燈,點燃無煙蠟燭即可。


●能消毒殺菌,使呼吸順暢並減緩咳嗽、流鼻水的精油:佛手柑、絲柏、尤加利、乳香、薰衣草、馬郁蘭、歐薄荷、迷迭香、檀香木、茶樹
●止咳的特效精油:尤加利、絲柏、雪松、針葉松

感冒過後:調理氣管以達到止咳化痰的目標

感冒最怕久咳不癒。雖說,感冒通常在被感染一週之內就能自動痊癒;但是,有時感冒病毒走了,咳嗽卻持續留下而成為頑固後遺症。久咳不癒,是因為感冒病毒侵入呼吸道的時候讓支氣管變得衰弱,胸部多痰所致。所以,我們不妨藉由一些善於調理氣管的雪松精油來幫助止咳化痰。

止咳化痰的雪松薰香法

配方:雪松精油2滴、針葉松2滴、白千層2滴;開水適量
器具:薰香燈與無煙蠟燭一份
步驟:
1.薰蒸臺的水盆裝八分滿的開水。
2.將所有精油倒入薰香燈,點燃無煙蠟燭即可。


●雪松也就是西洋杉,對於緩和咳嗽與支氣管炎、消除過多的痰液很有幫助。
●薰香法能讓香味自然地飄散在室內空氣並潤澤支氣管,對調理感冒與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很有幫助,也能改善咳嗽或多痰的毛病。

緩解氣管發炎的雪松按摩配方

配方:基礎油10ml、雪松精油5滴
步驟:
1.在基礎油裡面滴入5滴雪松精油,混勻。
2.以指腹沾取按摩精油,輕柔的按摩胸部與背部。

感冒時,為何在睡覺時咳嗽會變得特別嚴重?

這可不是感冒病毒刻意不讓你好好睡場覺,而是因為當我們躺在床上時,鼻水倒流到喉嚨而引發咳嗽。我們可以換個姿勢,側臥可以減輕夜間咳嗽;除此之外,從紓解鼻部發炎制止鼻水下手會比止咳更有效

傷風感冒:發散排汗以減輕呼吸道黏膜的發炎

如感冒是因著涼所引起,或者罹患了所謂的風寒型感冒;那麼,引起喉嚨痛、咳嗽的原因是由於交感神經興奮而導致的黏膜腫脹現象。這時,除了要多休息、多喝水以促使身體恢復平衡,再以一些能助發散的精油來按摩或泡澡,都能促使身體回復健康。

羅勒止咳蒸燻法

配方:甜羅勒精油1滴、熱水500CC.
器具:大玻璃杯或大馬克杯
步驟:
1.在杯內倒入熱水與精油,趁熱將口鼻湊近杯口,然後以口部吸入蒸氣。
2.每次持續吸幾分鐘,一天進行2~3次,直到咳嗽消失。


針對流行性感冒咳嗽的特效精油:主要為一些殺菌效果特強的精油,如尤加利、絲柏、茶樹等等。
針對傷風感冒咳嗽的的特效精油:除了殺菌之外,還具有促進排汗效果的精油。如檸檬、甜羅勒、百里香、薑等等。

發燒
 
感冒最常見到的症狀就是發燒。尤其是罹患流行性感冒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攝氏39度以上的高燒。發燒是人體抵抗病毒的防禦機制。當體溫升至攝氏37至40度時,病毒就會開始受到抑制。因此,儘量不要馬上就吃退燒藥。當免疫力戰勝病毒之後,體溫自然會慢慢恢復正常。


如果高燒不退,它所帶來的不適與可能的後遺症也不少。關於退燒,我們也可運用一些精油,採取自然又不傷身的方式來進行。

按摩退燒法

退燒按摩精油
配方:尤加利精油1滴、普通鼠尾草精油2滴、薰衣草精油2滴、基礎油10ml。
步驟:
1.在基礎油內加入精油,調勻。
2.以指腹沾取複方精油,輕輕按摩胸部與背部。

冷敷退燒法

退燒冷敷精油
配方:尤加利3滴,歐薄荷3滴;冷水或冰水適量。
器具:臉盆、毛巾
步驟:
1.在盆中注入適量的冷水或冰水,加入精油之後混勻。
2.將毛巾放入水中浸濕,擰乾之後敷於額頭。
3.等毛巾溫度變溫之後步驟2.的動作,至少冷敷10~15分鐘。

全身沐浴退燒法

浸泡在溫水裡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使毛細孔張開而有助於清潔肌膚、新陳代謝與排毒;並進而消除身心疲勞、達到舒壓的多重功效。

泡完溫水浴之後,更能有效入眠;這對於亟需充分休息以提振免疫力的感冒患者來說,非常有幫助。尤其是罹患了因著涼導致的傷風或所謂的風寒型感冒,泡溫水澡能減輕畏寒症狀;同時,泡澡的溫水能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排汗,進而將體熱散出,這也有助於退燒。

泡澡的同時若能輔以各種精油,精油的特殊成分不但能藉由舒張的毛細孔被肌膚吸收,更可從溫熱的蒸氣當中吸收進人體,效果更徹底。


●泡精油澡的訣竅
水溫:比人體體溫略高的40℃最佳。水溫度太低過高都會讓身體緊張,尤其是太熱的泡澡水會讓人心跳過快,不益於建康。
●調整水溫的秘訣
先在浴缸中放入熱水,再加入冷水直至水溫適合後,再加入精油用手稍微拌散即可。
時間:約20-30分鐘。其間需加入熱水以調整水溫。
注意:
最好在要泡澡之前才滴入精油,以免精油香氣揮發。
泡完澡不要吹到冷風,並立刻喝500CC.的飲料(富含維他命C的飲料最佳)以補充流失的水分。泡完澡之後若能立即上床睡覺,對抗感冒的效果將會更好。
P.S.真香蜂草精油十分昂貴,以綜合香蜂草精油來取代較佳,而所謂綜合香蜂草精油,即檸檬草及香草三種精油的混合複方精油。

檸檬紓壓澡
 
配方:檸檬精油4滴、基礎油10滴(孩童份量減半)
器具:浴缸
步驟:將精油與基礎油先調勻倒入浴缸熱水內,浸泡20分鐘。

屬於柑橘類的檸檬也具有相當優異的抗菌效果,能減輕喉嚨痛、咳嗽;發高燒時還能促使體溫下降。洗檸檬澡不但能舒壓、促進循環並且有助於抵抗感冒。

退燒沐浴鹽

配方:尤加利4滴、薰衣草2滴、普通鼠尾草2滴、粗海鹽50公克
器具:浴缸
步驟:將精油與海鹽倒入浴缸熱水內,浸泡20分鐘。
直接以海鹽搓洗肌膚,具有去除角質、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的功效。不過,若藉由泡澡的水溫,更可達到紓放身心的效用。

抗流感沐浴精油

配方:薰衣草精油2滴、尤加利精油2滴、洋甘菊精油2滴;基礎油12ml。
器具:無
步驟:
1.先將精油與基礎油混勻。
2.取複方精油塗抹於胸部、頸部、喉部等部位。
3.全身浸在約40℃的熱水中10~15分鐘。
4.泡澡的同時深呼吸,以吸進帶有精油成分的水蒸氣。

祛風強身沐浴法

配方:歐薄荷2滴、羅勒2滴、綜合香蜂草2滴。
器具:浴缸
步驟:將所有精油倒入浴缸浴缸熱水內,浸泡20分鐘。

尤加利是抗菌力最強的精油

尤其對治療各種呼吸道和黏膜疾病的療效最為著名。無論拿來泡澡、薰香或按摩,都能有效減輕咳嗽、鼻塞、流鼻水與發燒等症狀。
薰衣草對呼吸系統、感冒、喉嚨發炎都有功效,也可讓感冒時的發燒獲得減輕。
甜羅勒能幫助發散、促進排汗,因能有益於退燒。對於風寒型的感冒最有效果。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餵飽嬰幼兒拍拍背 別忘揉揉肚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嬰幼兒有其特別的生理及病理特點,所以餵養也是一門大學問。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廖振羽表示,由於嬰幼兒各個器官的發育尚未健全和功能未臻完善,對外在的抵抗力比較弱,容易感染生病,因此剛出生的嬰幼兒應哺餵母乳,以藉此增強嬰幼兒的免疫力、改善過敏性體質。若對幼兒「頻揉肚」,可幫助消化。

廖醫師指出,嬰幼兒時期合適的餵養是促進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而母乳是剛出生嬰幼兒的必需品,除了營養外,母乳還包含許多種抗體,對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的小寶貝是重要的。古籍《育嬰家祕》指出,「既生之後,飲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也。」意思是強調母乳對嬰幼兒的重要性。

除了哺餵母乳外,嬰幼兒不宜過飽或過飢,古籍《古今醫統》有云:「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飢與寒,但願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病不相干。」意指嬰幼兒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不能應付過多的食物,加上嬰幼兒多不會自己控制飲食,所以若過飽就容易造成腸胃疾病,若營養過盛也會變成小胖子。

保健之道,廖振羽醫師說,可幫小兒「頻揉肚」,以輕柔手法揉摩肚腹,有幫助消化、暖肚溫胃的作用。以成人來說,飯後如果會腹脹不舒服,自然而然地會撫摸肚子,其實是有意義的自然反射,因為這個動作可以緩解不舒服的症狀,所以揉摩腹部對發育尚未成熟的小孩來說,具有積極的作用。

嬰幼兒的生理及病理特點跟大人並不同,中醫師廖振羽表示,由於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體質和功能均屬脆弱,所以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一旦染病,病情發展往往迅速,若嬰幼兒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時,建議應立即就醫診治比較好。

廖醫師指出,嬰幼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無論在身體的器官結構方面,還是各種生理機能活動方面,都是在迅速地、不斷地向著成熟完善方向發展,且年齡越小,生長發育速度越快。中醫古書也有「凡孩子三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的說法,意思是說嬰幼兒為純陽之體,「純陽」意指嬰幼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表現出生機旺盛,發育快速的生理現象。

不過,由於嬰幼兒對疾病的抵抗力比較差,對環境中所有病毒、細菌的接觸多屬第一次,再加上對寒熱不能自調,飲食不能自節,所以容易感染疾病。當出現感染時,病程多會快速發展,因此,當嬰幼兒出現任何不適時,家長應趕快尋求醫師診治,以免延遲治療而產生其他併發症。若照護得宜且正確用藥,身體也將相當快速的恢復健康。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育兒過程中,最麻煩的問題就是大小便的訓練。如何讓幼兒自己處理生理方面的需求與問題是幼兒教育過程中的一大難題。有經驗的父母,在孩子未滿二歲之前就可以將孩子訓練好:失敗的父母則不斷地為此事費力傷神。
 幼兒大小便的訓練,除了可運用心理學中所謂應用聯結學習和獎勵學習的原則以外,還可強調語言能力、想像、模仿、口語複述與口頭指示,讓孩子除了學會控制大小便、自己處理大小便之外,也學到語言表達的能力。

 精神分析學派學者認為嚴厲的大小便訓練對兒童未來人格發展具有不良的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幼兒其它不適應症或反社會行為(如口吃、歇斯底里、攻擊行為等)。因此,訓練過程要充滿愉快的氣氛,透過父母親真誠的關懷與愛,讓幼兒勇於去嘗試錯誤、獨立發展。

 依據醫學常識方面的論點,不鼓勵體能發育不全以及身體有病的孩子接受訓練;在運用工具制約學習的原理方面,為學到的各種反應或目標行為安排了很多種強化物或增強物,透過藉用洋娃娃作為模仿學習的對象,由孩子關心朋友的「友伴關係」發展中達到社會化效果。

 依據發展心理學家的論點以為,小孩十八個月大以後就可以開始接受大小便訓練。由於小孩子的生理發育、心智發展,以及膀胱控制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在訓練大小便之前應先作三個簡單的測驗:第一是測他的膀胱控制能力;第二是測他的生理發育:第三則是測他對指示語的反應能力。透過此種簡單的測驗,瞭解孩子生理發展的狀況與成熟的程度。

 要瞭解小孩對指示語是否俱備足夠的反應,可以嘗試下列十個動作的測驗:首先請他指給你看他的
鼻子
眼睛
頭髮
嘴巴
請他坐在椅子上
站起來
模仿一個簡單的動作
跟著你到一個指定的地方
拿一件熟悉的東西
將一件他熟悉的東西和另一件放在一起
假如小孩能做到上述十項中的八項,表示他智能發展已經達到可以訓練的階段了,可以著手訓練大小便了。

 訓練開始先以洋娃娃作示範,以會小便的洋娃娃教孩子模仿各種動作,知道在小便時應該學習什麼特別的動作,以及做完這些動作可以得什麼樣的讚許獎賞。然後讓孩子自己來指導洋娃娃做必須的動作。正確行動的步驟如下:
給娃娃喝水
扶著娃娃去尿尿
幫娃娃拉下褲子
抱娃娃坐上小便器
按下沖水裝置
從洋娃娃示範表演過程中,孩子已經學會自己清理尿液,知道正確的大小便會得到什麼樣的讚許獎賞,有意外時又會得到什麼樣不悅的表示。接下來就是製造「保持乾褲子」的動機。

 問孩子:「你的褲子是乾的嗎?」,要他摸摸褲襠,並要他用話或點頭表示褲子是不是乾的;然後給孩子小點心或其它東西,誇獎他的乾褲子。在利用獎賞時同時告訴孩子,他好朋友如何為他的行為感到高興,經由口語的複述加強孩子的瞭解,瞭解兩件事是:
應該在便桶裡大小便。
不能尿濕自己的褲子
透過此種策略,讓孩子由「做中學」,很快體會出大小便訓練的功用。

 當孩子第一次不需要由父母提醒,自己走到便桶那裡,也不需要指示和引導,自個兒完成整個大小便的過程,此時已完成訓練。透過此種訓練的策略,可讓父母免去為孩子包尿布或清理大小便的困擾。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在訓練過程中,必然有段所謂的黑暗時期,要容忍訓練未完成前,孩子尿床與大小便失禁的事實。以更大的耐心與包容,協助孩子渡過成長的依賴期,免除包尿布的恐懼。如此,您也將會有個「乾爽」的寶貝了。
商鼎文化出版社

作者:林進材著
出處:成長路上親子行《商鼎文化出版社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方位呵護寶寶的肌膚
採訪/陳逸馨
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穆淑琪
             蔡仁雨皮膚科副院長&書田診所皮膚科特約主治醫師蔡長祐

太陽高掛的7月天,每次出門對大人來說都是一大折磨,更何況是肌膚稚嫩的嬰幼兒。其實要讓寶寶乾爽、舒服的度過炎夏並非難事,只要掌握一些原則,定可讓皮膚問題遠離您家的小寶貝!
 
瞭解baby的肌膚特性
新生兒的肌膚有以下四項特性:1.角質層比較薄。2.體表的血管較豐富。3.體表面積和體重的比例較大。4.汗腺發育不完全、基礎體溫高。5.寶寶一直到6個月大,都還存有母體遺留的荷爾蒙。
 
正因上述幾個特點,baby水分散失的速度比成人來得快,排汗功能也比較差;再者,寶寶的體表面積大,故熱的時候容易吸收環境熱量,冷的時候也比成人更易散熱,十分容易受到外在溫度變化的影響。此外,寶寶的皮膚薄,吸收能力也比較好,所以擦在寶寶肌膚上的物質會被帶進血液中,容易出現全身性的反應,局部的塗抹很有可能變成全身性的吸收,因此用在寶寶皮膚上的東西必須格外留意,以免影響其健康。
 
新生兒&嬰幼兒肌膚問題全蒐錄
 期待了十個月,小寶貝終於誕生了,可是baby的肌膚為什麼紅通通的,甚至有些脫皮,而不是光滑細緻的呢?爸比媽咪不要過於擔心,只要瞭解寶寶可能出現的肌膚變化與問題,很多疑慮就不會小題大做,相信也可以迎刃而解囉!
 
Type1脫皮
即所謂的胎脂。蔡仁雨皮膚科副院長&書田診所皮膚科特約主治醫師蔡長祐說明,寶寶剛從羊水出來時,有些人會把附在羊水上的皮脂或物質的脫落,當成是一種脫皮現象,此屬正常生理特徵,大概在寶寶出生1~2週內就會掉乾淨。原則上不需就醫處理,家長可幫他塗抹護膚乳液來改善脫皮。
 
Type2胎兒毒性紅斑
有些寶寶在出生2、3天後,會在四肢部位出現潮紅色的斑塊,或是在臉、脖子等處,出現紅紅的脫屑狀況,中間會有白白的點,看起來像是水皰或膿皰。基本上胎兒毒性紅斑目前發生原因不明,但卻是良性且暫時性的皮膚反應,不需特別治療,約莫1~2週後就會自行消失。
 
Type3粟粒疹
在新生兒中最為常見,大概30~40%的小寶寶都會有。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穆淑琪醫師說明,粟粒疹的成因是寶寶因代謝慢、皮脂分泌旺盛,使其表皮到皮脂層的皮脂腺阻塞,因而臉上或T字部位(額頭和鼻子)出現有針頭突起般的小白點;有些寶寶在出生2~3天就會長粟粒疹,但通常2~4週後就會消失。
 
Type4嬰兒型痘痘(痤瘡)
 寶寶出生後一個月左右,在臉頰上出現紅色丘疹或小膿皰,症狀類似青春期的痘痘,稱之為嬰兒型痘痘,但與青春痘不同的是,寶寶只會長在臉上。嬰兒型痘痘的成因推測與粟粒疹相似,尤其到了夏天,寶寶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更易阻塞。蔡長祐醫師提醒父母親,當小寶貝有嬰兒型痘痘時,只要讓臉部保持乾爽通風即可,不需要額外塗抹乳液,以免增加肌膚負擔,使痘痘惡化。一般來說,嬰兒型痘痘在一個月左右就會自然消退,且不會留下痕跡。
 
Type5脂漏性皮膚炎
有些寶寶會在2、3個月大時,在頭皮、眉心或是鼻翼兩側,出現一層黃黃的皮屑,稱之為脂漏性皮膚炎,不過此皮膚問題亦會隨著時間消失,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脂漏性皮膚炎目前認為與媽媽的荷爾蒙有關,當媽媽體內的荷爾蒙還殘留在胎兒的身上,寶寶就可能會得到脂漏性皮膚炎,但這些殘留的荷爾蒙大概在寶寶半歲後就會被代謝掉。
 
如果寶寶只是患部有輕微脫屑,做好清潔的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別處理;但當皮屑太厚,整個卡在頭皮上時,寶寶看起來會像戴了一頂黃色的帽子,雖不至於影響寶寶的排汗功能,不過的確會影響其外觀,此時媽咪可以用嬰兒油塗抹在寶寶頭皮的患部上,待1、2分鐘嬰兒油軟化皮屑後,再輕輕地以紗布巾擦拭掉即可。
 
當然,假使家長覺得寶寶的皮屑增生太快,也可以帶寶寶至皮膚科或小兒科就診,搭配適當的外用藥物,是可以抑制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炎反應的。蔡長祐醫師強調,雖然醫師會開立一點點類固醇,但此劑量是很安全的,且脂漏性皮膚炎是良性與暫時性的,微量的藥物並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Type6尿布疹
尿布疹是一歲前嬰兒常見的肌膚問題,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因為寶寶尿布包太久,但是尿布裡面已經有尿尿或便便,使得小屁屁受到過度的刺激,在屁股及包覆尿布的腰部上長出疹子;另一種狀況則是寶寶已出現前述的症狀了,家長卻置之不理,使其患部連帶出現黴菌或念珠菌的感染,讓症狀更為嚴重,此時紅疹的範圍就會開始擴大,蔓延到寶寶大腿內側的皮膚皺褶處。
 
穆淑琪醫師提醒家長,寶寶長尿布疹時,無論是為其更換尿布或是擦屁屁、洗屁屁,寶寶都會感到疼痛,這時務必勤加更換尿布,一天至少要換上6~8片。此外,最好讓寶寶的屁屁保持通風,甚至建議為寶寶換尿布時,可用清水沖洗寶寶的屁屁,擦乾後不要立即包上新的尿布,讓小屁屁透透氣,過個十分鐘再包起來。症狀嚴重的寶寶,亦可在其患部薄薄的擦上一層含氧化鋅成份的軟膏,氧化鋅本身具有隔絕、保護之作用,可減少受傷的肌膚與外界的磨擦。
 
Type7對磨疹
多半出現在4、5個月大以上的嬰幼兒,尤其是比較胖的寶寶。穆淑琪醫師進一步說明,對磨疹好發於寶寶的腹股溝、肛門口、脖子、腋下等皮膚皺褶處,有時會合併黴菌感染,特別是在悶熱的夏季。當寶寶有對磨疹的情況時,應讓他減少皮膚的磨擦,爸比媽咪除了應慎選透氣的尿布並勤加更換外,也可幫寶寶擦上凡士林或是含氧化鋅成份的乳液,以緩解不適。
 
Type8濕疹
意即皮膚發炎,患部會有紅、癢、脫屑、紅色丘疹或紅斑的反應。濕疹好發於秋、冬之際,因天氣乾冷而在臉頰上出現乾裂及紅的反應,不過異位性皮膚炎的表現也與一般濕疹類似,只是到了半歲左右,寶寶會在關節處(手肘、手腕、膝蓋窩等)出現濕疹的變化。除了皮膚上的表現外,有些寶寶會合併呼吸道的問題(如:過敏性鼻炎、氣喘反應、過敏性結膜炎等)。
 
無論是濕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寶寶都要到3~6個月大以後才會表現出來,只是其初期症狀和脂漏性皮膚炎相仿,因此醫師多半會保守診斷,必須觀察至半歲以後,才能更進一步確定病因。
 
Type9汗疹(俗稱痱子)
1、2個月大的寶寶,因為趴睡或仰躺著睡,照顧者又讓寶寶穿太多衣物,使其在軀幹、胸口、背上長出密集、刺癢的小紅疹。汗疹依汗管阻塞的位置而有不同的表現,最表淺的稱為晶型汗疹,小水皰看起來是透明的,如果稍微深一點的叫做紅汗疹,更深層的稱之為深汗疹。
 
一般而言,在寶寶身上最常見的即為晶型汗疹,而俗稱的痱子就是紅汗疹,好發於悶熱、潮濕的夏季。當寶寶長汗疹時,只要讓寶寶保持通風、乾燥,並減少包覆,症狀很快就會獲得改善。
 
正確清潔&保養寶貝肌膚
 寶寶的肌膚雖然稚嫩,但只需簡單的清潔、保養,加上衣著、環境的控制,就能維持小寶貝肌膚乾爽健康。接下來就告訴爸比媽咪,清潔、護膚產品的挑選技巧!
 
清潔
如果寶寶有起疹子的狀況,用清水沐浴就可以了,以減少肌膚刺激;假若寶寶肌膚沒有特別的問題,可為其選擇無香料、不含刺激性皂精的中性清潔用品,避免危害到正常的皮脂膜結構。至於要選擇哪一種類型的產品?其實只要挑選大廠牌、有商譽、寶寶專用的產品即可。不過穆淑琪醫師提醒家長,早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嚴格禁止使用酵素,否則過度的刺激,不僅會造成寶寶皮膚乾燥,更甚者會導致病情惡化。
 
蔡長祐醫師則建議家長,不妨為寶寶選擇一些敏感性膚質或異位性膚質專用的產品,會比較溫和。使用之前,必須先試用在寶寶的手、腳上,觀察寶寶有無不適或過敏反應,如果洗完肌膚不會太乾燥,也無其他問題,就表示寶寶可以使用該項清潔用品。值得注意的是,幫寶寶洗澡時水溫不要超過40.5℃,有的baby的肌膚過於乾燥,是由於水溫太高把油脂都去除掉了,並非清潔劑的問題喔!
 
護膚
家長應為寶寶選擇保濕性強、具備主動修護、滋潤肌膚的護膚產品,以減少肌膚乾燥所衍生的種種不適。日常護膚用品一般多於洗澡後塗抹,每天約使用1~2次,倘若寶寶肌膚較為乾燥,便可增加塗抹次數。而部份針對問題肌膚的產品,可輔助藥物的使用,使用方式應遵照醫師建議。
 
★可以用濕紙巾嗎?
有些家長會使用濕紙巾幫寶寶清潔,穆淑琪醫師解釋,濕紙巾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涼爽型,此類的濕紙巾必須特別留意是否含有酒精成份,若有則不適合寶寶使用;另一種濕紙巾本身是乾的,使用前要先沾點溫水,這類的濕紙巾會比較安全,不過也要注意保存期限,才不會造成黴菌滋生。如果可以最好還是用清水幫寶寶清洗,洗後保持肌膚乾燥即可。
 
寶寶肌膚夏季照護5 Tips
太陽公公又出來露臉了,帶寶寶出門會不會曬傷或被蚊蟲咬傷?炎熱的夏天,寶寶怎麼穿才不會悶出疹子來?冷氣房內外溫差大,如何避免小寶貝著涼感冒呢……?種種的疑問,就讓專科醫師為您解答!
 
Tips1掌握正確穿衣法則
基本上只要維持室內環境通風即可,不用讓寶寶穿過多的衣物。baby其實並不怕冷,因此只要比成人多穿一件就可以了,把寶寶包得密不通風,不僅會增加皮膚的負擔,也會影響其四肢的活動與伸展,更可能導致其皮膚感染。新生兒的衣著搭配以「洋蔥式」穿搭最合宜。即以多層次穿法提供保暖效果,並根據室溫來增減衣物。
 
穆淑琪醫師認為,寶寶滿月後就不需要再穿紗布衣,在室內時只要讓他穿一件短袖的兔裝就好,到戶外再為他穿上薄的長袖衣物。此外,建議家長為寶寶挑選棉質、寬鬆、透氣、吸汗的衣物,讓寶寶舒服地度過夏季。
 
Tips2輕鬆解決痱子問題
寶寶長痱子時可以擦痱子膏或痱子粉嗎?蔡長祐醫師表示,假使寶寶長痱子的情況真的很嚴重,是可以擦一點痱子膏的,而若一定要擦痱子粉,切忌直接倒在寶寶的肌膚上,正確的作法是先倒在媽咪的手上,而後輕拍於寶寶的患部。痱子粉會吸附水分,使用不當反倒會堵塞毛囊、加重病情。其實最好的作法還是讓寶寶的患部保持乾燥,甚至可以用毛巾沾溫水輕輕擦拭,讓水分自動揮發、帶走寶寶身上的熱,寶寶就會舒服些。
 
Tips3防曬動作不馬虎

一般來說,6個月以下的寶寶並不適合使用防曬乳液,建議媽咪以躲避陽光為原則,且不要在上午11點至下午2點間帶小朋友外出,若要外出的話,也應以撐陽傘、讓寶寶戴上帽子,或用嬰兒車的遮陽棚保護寶寶,避免其接觸到紫外線。
 
而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若真的有需要使用防曬產品,則宜選用物理性防曬成分的產品,以減少寶寶過敏的機率。而在防曬係數的選擇上,一般而言SPF 20~30已敷使用,除非寶寶在戶外活動的時間較久,或是所處的地點是炎熱、空曠的海邊或山上,才需要挑選稍微高一點的係數。不過並不建議讓寶寶在室外玩太久,最好還是儘量讓寶寶在陰涼處活動,且一次不要超過30分鐘。
 
Tips4和惱人蚊蟲說bye bye
無論是帶寶寶到郊外,或者在公園、花園遊玩時,最好都讓baby穿著長袖、長褲,以避免蚊蟲叮咬。蔡長祐醫師提醒,一般還是建議不要讓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擦防蚊液,室內若有蚊蟲時,可透過蚊帳來保護寶寶。6個月以後的寶寶如果真的有需要,可擦含待乙妥(DEET)成份的防蚊液,且濃度應選擇在10~15%以內,濃度過高易產生吸收過度的問題。
 
使用防蚊液時,一樣要先噴在照顧者的手上,再擦在寶寶肌膚上,不過應避免碰觸到寶寶的手,防止寶寶揉眼睛或吃手手時把防蚊液也吃進肚子裡。而標榜含天然成份(香茅油、檸檬草、樟腦油)的防蚊液,實則防蚊效果不大,且樟腦若使用不當,甚至會導致中毒的危險,家長不可不慎。
 
★寶寶被叮咬了怎麼辦?
假如爸比媽咪已經做足了預防的工作,但寶寶還是不小心被蚊蟲叮咬了,此時可先冰敷寶寶的患部,若紅腫仍未消退,則建議到小兒科或皮膚科求診,醫師會開一些含類固醇的藥膏,幫寶寶止癢、消腫。穆淑琪醫師說明,家長在幫寶寶塗抹藥膏時,宜採點狀式的擦法,薄薄地點在被叮咬的部位。此外,有些寶寶對叮咬反應很敏感,可能會腫得很厲害,甚至是起水皰,因此建議爸比媽咪最好定期幫小朋友修剪指甲,寶寶才不會因為亂抓而造成皮膚傷害。

Tips5
冷氣房照護要點
在戶外時,寶寶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一旦突然進到冷氣房內,寶寶的毛孔來不及收縮、體溫驟降,就容易出現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因此寶寶從戶外進到冷氣房時,媽咪一定要先幫他擦乾身上的汗,並換件乾爽的衣服,再帶寶寶走進室內,才不會因冷熱溫差太大讓寶寶的肌膚洗三溫暖,baby可是會吃不消的。
 
此外,最好讓室溫維持在25~27℃之間、濕度50~60左右,並保持室內通風,切忌緊密門窗。室內溫度過低時,寶寶的膚色會變得蒼白,手腳摸起來冰冰冷冷的,且易有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相反地,當溫度太高時,寶寶的膚色會漲紅,皮膚摸起來燙燙的,甚至會出汗及哭鬧不安,嚴重時身上會長痱子、汗疹或濕疹。另外,如果寶寶長期待在冷氣房內,卻沒有讓他補充足夠的水分時,寶寶四肢的末端就容易看起來皺皺的,此時應立即給予寶寶飲用溫開水。

★醫師小叮嚀
其實很多寶寶的肌膚問題是自行產生的,且多數都會自行消退,並非家長照顧不周所致,爸比媽咪不要因為小寶貝的皮膚出問題而過度自責。如果真的處理不來,就帶寶寶去給專科醫師看,可別隨意聽信偏方幫寶寶亂塗抹藥物,以免加重小寶貝的病情喔!




《MamiHome媽咪窩》2009/7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