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三階段生活起居照顧

陳永綺◎著

發燒期間,由於體溫升高,身體代謝率增加,同時氧的需求量也增加,孩子對能量的需求也增加,加上發燒時食欲會降低,腸胃的吸收也會受影響,所以養分的攝取格外的需要注意,以免營養不良。此外,再加上呼吸速度增加,以及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脫水,使電解質不平衡,所以更需適時的補充電解質水,並且注意心肺功能的變化。孩子的衣物應以棉質、寬鬆、吸汗、透氣的質料為宜。發燒的形成過程與各階段處理原則,建議如下:
 
發冷期:適當保暖
會有發抖、手腳冰冷的情況,應給予適當預防寒顫的措施。此時應當以身體保暖為主,如:增加被蓋(尤其是四肢的保暖)、或是用溫水袋、電毯、或是醫院使用的罩燈等,來預防發抖的症狀。這期間不可以用物理的方式像是躺冰枕、溫水擦澡、泡溫水澡等方式降溫。當有不舒適情況,可以服用適當的藥物來減輕症狀。
 
發熱期:防止脫水
是手腳發熱的階段,同時也會發現寶寶有心跳及呼吸變快的情形,這時可以先依孩子舒適感受來調整衣著與被蓋,必要時可以幫孩子用溫水擦拭身體、躺冰枕、泡溫水澡等散熱的方式來輔助退燒。不過,最好是在使用退燒藥後三十分鐘再進行物理性的降溫較合宜。但如果孩子出現不舒服、痛苦、發抖、嘴唇發紫、煩躁不安等情形,則禁止使用另外,在這階段要注意補充水分與增加營養、熱量的攝取,以防止脫水的可能。
 
退熱期:注意營養補充
就是出現流汗與血管擴張等症狀,應注意保持肌膚的濕潤度,所以注意補充水分,增加營養及熱量的攝取,並且適當的保暖。尤其是汗流浹背的孩子,更需要勤擦汗與替換乾爽的衣物,以及補充水分。
 
發燒期間應注意營養及水分補充
發燒期間,由於體溫升高,身體代謝率增加,同時氧的需要量也增加,孩子對能量的需求也同步增加,再加上發燒時食欲會降低,腸胃的吸收也會受影響,所以營養的攝取便格外的需要注意,以免營養不良。
 
此外,呼吸速度增加,再加上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脫水,使電解質不平衡,所以更需適時的補充電解質水,並且注意心肺功能的變化。孩子的衣物應以棉質、寬鬆、吸汗、透氣的質料為宜。

 
常見的五種輔助物理降溫方式必要時才使用

 

發燒時期
所需時間
症狀
體溫
照護原則
發冷期
幾分鐘至幾十分鐘
‧身體發抖
‧手腳冰冷
‧臉色蒼白
37至新設體溫之間
‧以身體保暖為主, 預防發抖、寒顫。
‧不可以用物理的方式像是躺冰枕、溫水擦澡等方式降溫。
‧必要時給予退燒藥。
發熱期
幾十分鐘到數個鐘頭
‧臉色紅潤、
皮膚、手腳溫熱
‧呼吸、心跳
快速
‧其他如:頭
痛、倦怠、
身體酸痛、
食欲不振等
38以上
即新設定的體溫
‧補充水分、注意營養攝取。
‧心跳呼吸功能與其他不舒服症狀。
‧適時給予退燒藥。
‧配合退燒藥的使用,可適當加上物理的方式降溫。
‧注意脫水症狀。
退熱期
幾十分鐘至一日
‧流汗
‧血管擴張
體溫恢復
‧補充水分,注意營養攝取。
物理性降溫方式,就是用一些方式處理身體表面,來達到「冷卻」的效果,如溫水拭浴、冰枕、冰毯或減少病人身上的衣物或被子,這種物理性的處理方式不建議當成第一線的退燒方法,主要適用在輔助退燒。
 
不過,目前的研究認為,發燒時僅需密切監測孩子體溫變化,以及觀察舒適的程度就可以。除非孩子有特殊疾病,無法承受高代謝率或出現非常不舒服的症狀,否則不需要積極用物理的方式來退燒。如需使用,最好在給予退燒藥三十分鐘後再嘗試,以避免干擾發燒型態。
 
如果發現用溫水泡澡會讓孩子更不舒服、表情出現不高興、痛苦或是煩躁不安,甚至身體發抖打寒顫時,就必須立刻停止用這種物理性的降溫方式。
 
★不適合物理性降溫的時機
如果發現用溫水泡澡會讓孩子更不舒服、表情出現不高興、痛苦或是煩躁不安,甚至身體發抖打寒顫時,就必須立刻停止用這種物理性的降溫方式。
 
不過,當父母親按時給孩子服用適當的退燒藥後,孩子的體溫仍然無法適當的降下來時,可以採取下列幾種方法:
溫水拭浴:用於嬰幼兒效果較佳
簡單說就是幫孩子擦澡,也就是將孩子身上衣物解開,用約37℃左右的溫濕毛巾全身上下擦拭。這樣的處理,可以使孩子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發出去,而且毛巾擦拭過後在身上留下的水氣,也會由身體表面蒸發,這樣也會吸收身體的熱氣,幫助熱氣快速散出。
 
較小的嬰幼兒體表面積比例較大,體熱從皮膚散失也相對的較快,所以用這樣的方式效果很好,但是較大的孩童或是成年人由於體表面積較小,效果就比較不如預期。溫水拭浴只可作為輔助的退燒方法,或與退燒藥併用。根據研究,其與退燒藥併用時的療效,比單獨使用退燒藥來得好。
 
★禁用冷水或酒精拭浴
冷水或酒精拭浴已經禁用,這是因為用這樣的方法會在極短時間內快速的降溫,對孩子非常不好。且高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孩子的反應會很劇烈、不舒服,甚至可能會引發抽搐。而且吸入酒精,也可能使孩童像喝醉了一般的昏睡或煩躁不安,干擾病情的判斷。
 
泡溫水澡:水溫應介於38℃至40℃之間
就是將孩子泡溫水並擦拭按摩身體,水的溫度最好是介於38℃至40℃之間。泡澡的原理與溫水拭浴相同,亦即使皮膚的血管擴張將身體的熱氣散發出去。
 
泡澡主要是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利用排汗的生理機制,將熱散出,來達到降低體溫的作用。所以,溫水泡澡,水溫要控制好,否則也會導致孩子汗排不出來,使體溫更高或是急速降溫,寒顫的症狀再度出現,讓身體更不舒服。
 
★禁泡冷水澡
同樣的不能泡冷水澡,否則會出現反效果;冷水澡適合在中暑的情況,而不是發燒的情形。
 
冰枕: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不宜
冰枕是局部降溫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將冰枕放在孩子頭枕部,把冰枕當枕頭用。冰枕是利用傳導原理,藉由較低的物體接觸體表後,將身體的熱氣傳到溫度較低的一方來降低溫度。
 
★嬰幼兒不宜
不過,還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不宜使用冰枕,因為幼兒不易轉動身體,而容易引起局部過冷或導致體溫過低。
 
環境:維持室溫於23℃至26℃間
室溫盡量維持在23℃至26℃之間,保持涼爽通暢。必要時可以將孩子安置在冷氣房中,或是用電扇繞轉著吹,但不要直接對著身體吹。這樣也可以幫助體溫散熱,也會使孩子感覺舒適些。
 
★四肢冰涼、猛打寒顫時禁止使用
如果發現孩子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此時就要禁止使用冷氣或電扇,並趕緊加件毛毯覆蓋,直到孩子身體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時,才可以再恢復使用冷氣或電扇來幫助散熱。
 
衣著:避免穿著厚重衣物
避免給孩子穿太多衣服,也不要蓋太厚的被子。因為把孩子裹得太多、蓋得太緊太厚,也常是造成體溫升高、散熱困難。所以衣物以棉質、寬鬆易吸汗的為佳。
 
★隨發燒階段增添衣物
如果是在發冷期出現寒顫、發抖的症狀時,應適時給予保暖。若是孩子身體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時,就需要減少一件衣物,並且隨時注意更換濕透的衣物,以保持清爽。
 

新手父母出版/醫師媽媽的小兒發燒照護經
陳永綺醫師 著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