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書 

米麻很佩服、推薦的一位作家,這是她的網站,有空常去逛逛喲!

http://mypaper.pchome.com.tw/lishu

這一篇寫得很好,值得用心閱讀

 

★孩子作事情拖拖拉拉怎麼辦呢?

‧案例分析:家長是不是常常遇到孩子作事情拖拖拉拉的毛病?如果遇到說不聽、教不會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孩子要發展作事的效率,需要有底下幾點的學習:

一、對事情的時間次序感。比方說上床前,1是刷牙、2是上廁所 3是親親晚安 4是睡著……當孩子心裡有個次序感,可以穩定住孩子的內在注意力,而不會做事做到一半,又被外在的感官刺激拉走。

 

二、是否孩子已經學會在能力範圍內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呢?並且孩子能從為自己做事的過程獲得真正的快樂?父母在培養孩子主動作事時,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具體清晰的方向與目標,然後留一個安靜的空間讓孩子主動完成。(用專注凝視鼓勵孩子,不要用焦慮的叮嚀陪伴孩子,這反倒會干擾孩子的內在力量感。)在孩子完成時,讓孩子體驗內在的完成的自然成就感,而不要太快用讚美詞,將孩子的注意力由內拉向外。

 

三、當媽媽用大聲來督促孩子完成事情時,孩子並未真的為內在的自己負起責任,孩子只是無意識的避免媽媽的情緒,而成為一個機器人。因此,在時間急迫時,就放棄這樣的訓練吧!可以讓孩子承受,「不能出去的後果」,或是提早準備出門,預留時間給孩子完成他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並在過程裡你可以心平氣和專注地看他,而無需用聲音來督促他。

 

四、另外,孩子的主要學習刺激是否來自於視聽媒體?過多的視覺聽覺刺激,過少的觸覺肢體發展機會,容易讓孩子無法專注於內在的動作,過於依賴外界的快感輸入,而容易在需要動作時,感覺到內在挫折感,於是更被動,而誘發父母的焦慮,形成負向循環。積極的作法就是減少視聽時間,多增加平日的動作時間。

 

五、讓孩子一起參與家庭的工作吧!拖地、擦地板、收拾碗筷、折衣服、衣服分類、洗衣﹍﹍這反倒能讓孩子有很大的成就感。

 

★如何判斷孩子是無心學習還是有學習障礙的情形?

‧案例分析:孩子吃個飯可以1個多小時,寫個功課耗上大半天,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學習障礙是孩子有能力或方法上的匱乏而影響學習,低學習動機則可能是學習成就低落的結果,也會翻過來變成影響因素,二者互為因果。若低學習動機又從人際上影響的自我價值感,比方說他因此而被責罵或輕視,則在學習上又有情緒因素,增加不想學的動力。想要確認是否是學習障礙,或是孩子是否有情緒障礙,可以拜訪學校的輔導室,請老師作用測驗作鑑定,或老師會給予意見和轉介的資訊。家長若是有動力找老師,則學校大部分是個好資源。家長若是沒有動力與老師互動,其他長輩、親人不妨串連社會資源幫助孩子;但同時須注意這樣的「幫忙」會增強家長的”教養無助感”。

 

最好的方式還是鼓勵並信任孩子的爸媽有能力換個方式幫忙孩子。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鼓勵也都有力量轉變此狀況,若孩子的父母願意上成長課程,不被孩子的學習低動機打敗,又能看見孩子除了功課以外的”好棒之處”,就能支持孩子長出自信心。當阿姨的,不要戴上”作功課老是拖延”的有色眼鏡看孩子,而看到孩子除此之外許多很重要很有價值之處,尊重並信任孩子依舊有能力為自己努力,這是能給的最好協助。

 

★錯誤示範導致孩子心痛又行為偏差該如何挽救?

‧案例分析:孩子目前兩歲半,一直都還蠻可以溝通的,但前一陣子家裡有事,我沒能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面對他的屢勸不聽(亂丟玩具、在地上耍賴不回家) ,我忍不住用手打了他手背幾次……我想他是非常氣惱的,因為自此他稍不如意時就會跑到我身邊打我幾下,而這是他從不曾有過的行為……我極度後悔那時用打的方式來試圖糾正他,也為引致這樣的反效果感到痛心……如果我是他,當時一定害怕又疑惑,再面對媽媽也可能擔心不曉得何時又會挨打……越想越後悔傷心的我該怎麼做才能稍弭平這個傷口呢?面對他的再出手,我又該怎麼回應才好?

 

請告訴你自己「我深愛且接納自己,並原諒這個由我和孩子所共同造成的情境。」,「我深愛並接納我自己,即使在我後悔和自責的時候。」這樣做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會有閃失,怎麼讓那閃失能順暢地流過,讓愛繼續流動?那就是去接納過程裡的點滴,無論腦袋裡認為好或不好。因此,妳能在心裡對孩子說,「孩子,媽媽深愛並接納你,同時接納我們可以有無法溝通的時候。」,「孩子,媽媽深愛並接納你,同時深愛並接納我們彼此間的受傷。」若妳能真心這樣做,連續作21天,心裡會有真正的柔軟,在妳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流暢。

 

在外在行為處理,重點在於孩子打妳時,妳可以先輕鬆看待。因為妳放越多注意力的小事,反倒形成對孩子對事情的吸引力和挑戰性。若妳能平常心看之,就可以在孩子打妳時,笑笑的看他,問他:「你生氣是嗎?」,然後開始一段聆聽孩子的歷程。若孩子無法回答,則妳可以抱抱他,跟他說,「生氣沒關係,打人則媽媽不喜歡。」 二歲多的孩子,是歐美俗稱的小鬼頭時期,常有許多非理性的堅持,讓大人很傷腦筋。管教上很重要的是父母維持住自己的放鬆,只有在自己心情穩定時才施加教育。

 

當孩子賴在地上不回家,若大人著急或生氣了,則處理過程反倒複雜。大人若可以輕鬆看待(通常大人會很著急,主要是對孩子行為詮釋後的害怕,而不是行為本身),則大人可以沈默而堅定地抱起孩子就離開回車上,等孩子放鬆後再跟孩子說話。或是,冷靜地在一旁看住孩子(保護他安全),問他說,「你想要什麼?」,若孩子是用耍賴提要求,則讓孩子明白,躺在地上沒關係,媽媽會在一旁保護你。 就如同我們家孩子都明白,哭泣只能得到媽媽的關心與陪伴,但要不到其他東西。 2歲多的孩子在練習彰顯他的權力與自主權,這會讓他擁有自我感。 若父母能與孩子間有輕鬆的柔軟關係,則可以問他,「你不想收玩具,媽媽喜歡玩具收整齊,那我們可以怎麼辦呢?」讓孩子找答案,孩子會非常有成就感。 你的孩子與我們家孩子年齡相差不大,歡迎到我書寫親子故事的網站來看。

 

@孩子的頂撞讓我啞口無言?

案例分析:有天4歲兒子將腳放在客廳的桌子上,我說不行喔,那不衛生,但是兒子說爺爺都這樣,我說那不對,因為桌子是放東西的地方,不是放腳,於是我兒子再看到爺爺腳放桌上時,告訴爺爺不可以,爺爺也放下了,但兒子還是常看到,且問我說,為什麼爺爺知道不對,卻還是一直這樣做,我覺得很困擾,請問我該如何呢?

 

所謂”對與不對”,背後都有一”價值觀”,或所謂的”世界觀”。 所以說,”腳髒不能放桌子上” 這不是天條,那背後有些什麼? “手可以放桌上,那手就不髒了嗎?” 在衛生上,腳比手髒在哪裡? 以一般的生活習慣而言,腳接觸的是鞋子,拖鞋或是乾淨的地板。 手接觸的則是到處的”地面上的物品”。 因此,這假設是鞋子裡、拖鞋、地板比一般地面上的物品髒。真的是這樣嗎? 嗯! 我正在示範一個觀念討論的過程,試著幫助孩子,也幫助自己去釐清觀念體系背後的源頭吧! 我猜鞋裡比較多的是各種霉菌,而手不髒則在於常清洗吧!在我們家,這是我的理念,所以,若孩子的腳放桌上,我會提醒他想想腳髒不髒,去洗洗腳吧! 或是在桌子旁放疊衛生濕紙巾,隨時為想上桌的腳腳服務。 我這樣做,背後除了衛生的理念之外,還有”不想鄙視腳”的個人理念。 一般人的見面禮儀是握手,可是也有些部族的見面禮儀是親吻腳啊!何以手比腳值得尊重? 腳髒,洗了就好,腳也有資格被放在桌上啊! 這是我對世俗的叛逆,無須學習,笑笑就是了。 我這樣做,另外的理念就是挑戰禮教。 小時候阿嬤說,”坐的時候膝蓋要併攏,這樣才像女孩子。” 長大後,偏袒女性主義的我,開始去解構這理念,我想,”女性不讓性有外露的嫌疑”才是祖母最重要的理念吧!

 

我是個保守的女子,而我同時也是個愛盤坐的女子,盤坐讓我舒適,穩定,反而讓我更端莊。所以,打開膝蓋與女子不女子是無關的吧! 我這樣教孩子,背後還有個理念是,”每一個動作背後都有抉擇還有其要負責的。” 記得有次我不讓孩子穿鞋子在家裡地板走,他還是堅持,於是我請他幫鞋底洗乾淨。 而後果就是,洗了的鞋子濕掉了,暫時無法穿。孩子學到什麼? 孩子學到”地板的舒適(乾淨是條件之一)他也有責任,以及”他還是有選擇的自由”。 你的孩子很棒,他在學習一個世界觀,媽媽說了他相信,於是去提醒爺爺;當孩子看到爺爺不是如此時,他受到的衝擊是什麼? 他如何處理他的認知衝突?這可能就是我們要幫忙孩子的地方。 而後來孩子繼續把腳放桌上,是否在潛意識認同爺爺(認同男性的權力)? 還是他有一種”世界不一定得如此”的想法(他在好奇與探索)? 或是鞋子這件事情,變成母子間的權力議題? 若我上述的猜測有可能,則象徵了在你們母子之間,妳的權力比孩子大。

 

父母權力比孩子大這是自然的,但我們要思考這權力如何而來? 因為父母負更多清掃的責任?因為父母比孩子更多的經驗與想法? 還是”我是你老子,我就是有權力管你?” 也可以帶領孩子去思考,媽媽可以這樣說,背後是什麼?相信四歲的孩子已經有理解與思考能力,這是他對這世界的熱情與好奇,也是他以後是否能成熟獨立負責的源頭。兩代間的價值理念差異也是重點,這像是多文化的世界觀,黑人與白人,女人與男人,年輕一輩與長一輩……解決文化差異的關鍵在於瞭解與尊重。 我不曉得你們家爺爺如何想這件事,一般在傳統男性裡,腳能放桌上象徵一種”家裡男人的權力”。

 

因為在老的年代,祖母不會這樣做,是嗎? 所以,爺爺這樣做就不只是”髒或不髒”的狀況,隱藏裡更大的價值觀則是”權力與自由”。 是否能與孩子討論之後,讓孩子明白呢? 是否可以請孩子詢問,”爺爺是不是覺得你有權力在這個家這樣做? 即使腳可能有些髒?” 這就開始一場討論的空間了。去感受看看,坐在沙發上,把腳丫子放上去,那是什麼感覺? 在身體本能上,腳承受的重力最大了,一整天下來,腳想要舉高高的,反重力休息一下,那的確是挺舒服的事情呢!難怪許多跨腳椅有市場賣。 擁有一張跨腳椅,那真的是很舒服也很疼惜自己的感覺。 也許茶几有權力說不要爺爺的老腳丫子上來,喜歡孩子的小腳丫子,但跨腳椅絕對歡迎各種腳丫子的,也許更喜歡妳身上那雙承受各種責任與重量的女人腳丫子呢!共同生活是件難事,把異文化的人放在身邊(婚姻是最好的例子)常有許多災難。 而我要說那災難感有許多是用”主觀的我去看的” ,若能偶而跳脫主觀的我,去對方的文化裡玩玩,那就是多文化能給的祝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