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麻碎碎念:米米在吃副食品前其實常常拉肚子,可能本身腸胃道容易過敏,加上愛把東西往嘴巴塞…後來持續吃乳酸菌一段時間後,便便就漂亮多了。在吃副食品之後,由於接近固態,加上勤洗手(米米最近學會搓搓手,水又冷冷的,在這麼炎熱的夏天,姑娘愛上了洗手的動作),現在已經極少有腸胃不適的狀況發生囉

好文共賞:

2005年2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腸胃有問題 寶寶怎麼吃?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 麥素英

當寶寶發生腸胃不適,如腹瀉、便秘、嘔吐、腹痛等現象時,應先將寶寶送至醫院,請醫師做詳盡檢查,勿將家中腸胃藥或止瀉劑給幼兒服用,以免延誤病情。給予適當的治療及服藥後,再配合正確的飲食調養,即可減輕及避免腸胃不適症狀發生。

您家的寶寶是否有哭鬧不停的經驗呢?尤其是2歲以內的寶寶,由於表達能力尚未完全,當餵食過食物、換過乾淨的尿布,或是安撫過後仍然哭個不休,這時可能要注意寶寶是不是腸胃出了問題。

寶寶出生後約需1年的時間,消化系統發育才趨於完整,因此這段期間出現腸胃不適的情形會較為頻繁;而1歲過後消化系統發展較為健全,發生的次數可能會減少。由於寶寶的食量較小,持續幾天的腸胃問題,都有可能會造成脫水、吸收變差,更甚至像是體重減輕等併發症。

常見腸胃不適症狀

一般而言,胃腸不適可能是細菌或是病毒感染、環境不適應,對食物、藥物過敏、清潔度不足、頭部傷害等所造成。幼兒最常見的就是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及食物過敏所引起。

當胃腸出現不適的症狀,可能有以下幾種:

1. 腹瀉:
腸子受到刺激而使水分或黏液分泌增加,此時吸收的功能也會減弱,導致腸道中的水分過多,排出的糞便水分比例也就會增加,且如果次數比平常解便的次數增加,就是典型的腹瀉症狀。引起幼兒腹瀉的原因很多,像是配方奶粉沖泡比例不正確、餵食不當、各類病毒和細菌感染、發炎性腸胃病、瀉藥使用過度等。
另外要提醒的是,初生兒在餵哺母乳時,由於母乳含水量較高、且較容易吸收,所以排便會較不成型,次數也較多,此為正常現象,並不是真的腸胃出問題。反而是糞便的味道改變(變得酸臭等)、伴隨有發燒或是糞便中帶有血絲則一定要就醫處理。

2. 便秘:
當腸胃蠕動變慢、水分攝取過少,或是纖維量攝取不足時,使得解便次數減少、糞便變得乾硬、排便不順暢等。

3. 嘔吐:
當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質入侵胃部後,抑是胃部本身氣體太多或是胃部受到壓迫,造成胃的肌肉收縮或胃的擠壓,使得胃部的內容物排出體外。

4. 慢性腹痛:
當腸蠕動頻率增加且增快時,會使得腸壁上黏膜摩擦,造成發炎而腫痛。較大的兒童若是一個月至少發生腹痛一次,疼痛程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或學校課業,這樣的疼痛如果持續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腹痛」。由於疼痛持續的時間較長,比較容易被家長忽略。有九成以上的慢性腹痛患者,是因為腸中堆積過多的糞便所造成;另外,情緒緊張也可能是導致慢性腹痛的原因之一。

5. 急性胃腸炎:
當肚子突然發生劇烈疼痛,可能伴隨嘔吐、拉肚子的情況,發生原因可能是食物中毒、吃壞肚子、病毒或細菌感染。

6. 急性盲腸炎:
盲腸炎通常會出現急性腹痛,疼痛從肚臍周圍開始,大約半天至一天的時間之後,轉至右下腹的疼痛,幼兒會出現痛到有彎腰、身體不敢動的姿勢,再來可能出現嘔吐、合併發燒等症狀。如果確定為急性盲腸炎,必須緊急開刀,以免闌尾破裂造成腹膜炎,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7. 嬰兒腹絞痛:
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常會在傍晚或晚上,突然哭鬧而導致臉部脹紅、四肢彎曲、肚子繃得很緊,之後腸蠕動增快、放屁次數增加,且哭鬧完之後就沒事了,則很有可能是嬰兒腹絞痛,這種情形一般在寶寶較大後都能改善。

依症狀給予適合飲食
腸胃不適時可吃的副食品
衛生習慣好 腸胃少受傷


當身體不舒服時,太小的幼兒不會表達自己不適的部位及症狀。所以當孩子哭鬧時,主要照顧者應仔細觀察寶寶的情況,來決定處理方式。當腸胃不適時,應請醫師作首要的治療,千萬不可將家中的腸胃藥或止瀉劑給幼兒服用,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嚴重的症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