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said:
平凡更可品嘗到生活的原味,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幸福是童話故事裡找不到的幸福

目前分類:【心理照護】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零到三歲的情緒管理

異網資訊編輯處

自從作家丹尼爾‧高曼提出「EQ (情緒商數)」一詞後,情緒管理的概念立刻風靡全球。許多學校的博碩士面試時要看EQ,進入就業職場時,許多企業主也將面試者的EQ列為重要參考指標,可見情緒管理的重要。

已有許多觀察研究發現,EQ對事業、婚姻、人生的影響遠高於IQ,即使IQ並不特別優異,但如果EQ這個心靈情緒智能夠好,就能在遇考驗時化險為夷。可喜的是,EQ不若IQ先天注定,而是可以透過學習培養的。只要透過親子相處的機會,從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並進而學習情緒的表達與管理,你也可以教出高EQ的優質兒!

認識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

三歲的情緒感受已趨複雜多元

孩子從一出生就有情緒,肚子餓了、尿布濕了、身體不舒服了,尚不會言語表達的嬰兒就會以哭鬧來表達情緒。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到了三歲時其情緒感受就很多元、複雜了,例如期待落空、覺得受委屈、被責罵而難過……等。

但是,縱然情緒的感受已經很敏感複雜,孩子的語言與理解能力卻還無法完整傳達他自己的情緒感受。如果父母沒有體貼地多加觀察、詢問,孩子負面情緒沒有被安慰,就很容易使他以更激烈的方式來表現,像哭鬧不休、耍賴,甚至發脾氣、摔東西的暴力傾向!

孩子的情緒問題應儘早發現、處理

父母最好平常就培養跟孩子固定聊天、溝通的習慣,才能在孩子的情緒有異常波動時儘快發覺、處理。一般來說,會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有下列幾種。

1. 身體不適

例如生病、受傷、肚子餓、睡眠不足…等等,身體的不適會讓孩子容易鬧情緒,孩子可能會哭鬧不止、彆扭、故意發脾氣等方式來表現。

2. 遇到不公平的對待

有句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家有兩個以上的孩子時,父母還是難免對表現比較好的那一個多一些讚美跟偏愛,長久下來,就容易讓另一個表現平平的孩子一直處於不被重視的感受中。而為了要博得父母的關愛,孩子就常會以鬧情緒,甚至打人、破壞東西來吸引父母的目光!

3. 需求沒有被滿足

在百貨公司的玩具區,常會看到孩子哭鬧耍賴地吵著要玩具,父母好言相勸、強拉帶走都沒有用!此時,孩子是想要以蠻橫的哭鬧來讓父母就範,也是考驗父母處理問題的EQ的時機!

如何培養孩子的EQ?

步驟一:教孩子認識「情緒」

發現孩子的情緒有異時,父母應先溫柔詢問,如「寶寶怎麼了?在生氣喔!」讓他明白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甚至父母也可以在自己有不同情緒時告訴孩子說「我生氣了喔!因為寶寶不肯乖乖吃飯,這樣是不對的。」在說明時也順帶讓孩子知道情緒的產生緣由。

步驟二: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每個人都有情緒,如果懂得以適當的方式來表達,不但能讓情緒獲得妥善的紓解,也能幫助問題順利解決!反之,若只會用情緒化的哭鬧、爭吵、暴力來宣洩,不但無法平息負面情緒,也無法解決問題,更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產生障礙。

當孩子有不理性的情緒表現時,媽咪切勿用大聲怒斥或責罵來制止,應該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情緒狀態與問題所在,然後開誠佈公地跟孩子談,用引導問法來幫助孩子明瞭問題產生原因,以及他日後要如何正確表達。這樣才能逐漸調整孩子錯誤的情緒表達方式,並且了解問題所在。

步驟三:營造溫情支持的氛圍

「家是避風港」,然而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常會犯一個錯誤,他們準備了優渥的物質環境希望孩子在課業上有優良表現,但卻無法容忍孩子有任何錯誤與失敗,久而久之,家,成了孩子不快樂的印象、壓力的來源!

只要想遠一點,但凡人生皆有起落,只要建立孩子明辨是非的觀念,並給予親情的無限後援,孩子在遇到任何考驗、挫折時,都會有比較穩定的情緒,也就比較不容易出現過於偏差的行為了。

叮嚀

有感情互動的動物就會有情緒,因此從小嬰兒、成年人,甚至貓狗……等,有情緒感受都是正常的。情緒,是我們對外界事物的觀感的反應;而情緒管理,則是更高層次的心靈修為。除了從以上的這些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情緒表達與管理,父母本身的日常生活,更是孩子模仿學習的模範。因此,當為人父母者自己情緒即將潰堤時,請先深呼吸,想想身旁的孩子,你反而更能得到讓自己理智明澄的動力喔!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幫助孩子減壓

  ◎王宣淳

資料來源: 父母親月刊


      有人說:「童年是無憂無慮的。」也有人說:「小孩子哪有什麼煩惱可言?」說這些話的人顯然不太瞭解現代的孩子也有壓力。一歲的娟娟正對著我們嚎啕大哭,拉著欄杆站起來的她,顯然還沒學會如何坐下; 四歲的阿保不想跟只會流鼻涕的弟弟一起上托兒所,因為怕被取笑。青春期的小英正對她平坦的胸部哭泣,其他的同學都開始穿胸罩了。事實上,孩子正不斷地向你表達他的煩惱,你發覺了嗎?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應付不同的壓力源,有時候孩子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並隨著問題的解決而成長;但有時壓力過大,無法獨立解決時,父母可以從旁協助與鼓勵。在適當的壓力下,他們會從中學到更多,但過多壓力則會扼殺孩子的成長。


0~1歲半【小貝比的壓力】

      媽媽說,我一出生就很黏人,只要沒抱我,我便哭個不停,最高記錄連續哭三個多小時,直到嗓子啞了,聲音沒了,大顆大顆的淚水,仍在我臉上流個不停,他們都說我是孟姜女來投胎的。不知道你有沒有碰過像我這樣的小孩?

      其實在這個時期的小貝比,很害怕與母親分開,那怕只是一小段時間,對他們而言可是很久很久,尤其在剛出生的那個月,母親最好能待在小貝比身旁,這樣的依附關係可以幫助小貝比形成對人的信任感。

      除此之外,巨大的聲響(如用吸塵器清掃地板)、家庭聚會的陌生人與突然而來的刺激(如其他小孩的尖叫聲)等,都是小貝比壓力的來源,他會以哭來反應他的不安。那麼該如何幫助小貝比面對這樣的壓力呢?在使用吸塵器時,盡量讓小貝比待在其它的房間,以降低吸塵器的聲音;讓其他較年長的手足有其他的地方遊戲;有家庭聚會時,則把他抱在胸前,不要讓他獨自一人在嬰兒床上。


 1歲半~3歲【學步兒的壓力】

     記得老家的牆上插座是舊式的,大大的兩個插孔總是吸引著小表弟,他老是趁著大人不注意時,墊著椅子,把他小小的指頭伸入插座裡,總是得被電到尖叫才肯罷休,但是不消半個鐘頭,小表弟又會想盡辦法往那裡走去。

      這段時期的小孩,永無止盡的好奇是他們的特徵,「為什麼」則是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孩子會積極地探索環境,藉此學到什麼是他喜歡的,什麼是他討厭的,也藉由大人的反應瞭解到什麼是可以被接受的、什麼則是不行,來形成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然而,他們的壓力也來自於此,他們往往想做超過他們能力範圍的事:「我要自己用筷子吃飯。」、「為什麼我不可以要兩杯可樂?」最後也總以不愉快收場,此時該如何幫助你的小孩呢?
      首先,指出他最容易發脾氣的時刻,以及為了什麼事。接著,適時給予幫助,如小鑫已經用筷子吃了半個小時的飯,還是沒辦法順利吃碗裡的飯菜,也許你可以陪他,協助他握筷子。第三、在對孩子說「NO」時,要多一些尊重,不要讓他覺得自己失敗了;第四、千萬不要覺得孩子的要求很荒誕,盡量及時回答對於孩子所提的問題,都可以增加孩子的創造力與觀察力。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頑皮行為的目的  嬰兒與母親雜誌社
 


子娟聽著老師說方浩今天作了些什麼事,心裡不禁擔憂了起來,這孩子是怎麼了?不是亂潑水就是老師要小朋友坐好時,他屢勸不聽,如果讓他父親知道,少不了又是一頓責罰,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事實上,父母如能瞭解孩子所有的不良行為,都是由於沮喪、挫折和氣餒,他們不相信能夠以有用的方式和別人一起得到歸屬,因此父母應該明白孩子頑皮行為的目的,包括:

1.獲得注意:


孩子相信只有他們獲得注意時才有歸屬感,所以當他以有用的方式,無法引起他人注意時,他將選擇採無用的方式,因為他寧願被消極的注意,也不願被忽視。

2.爭取權力:


追求權威的孩子們,只有在他能感受到他自己最偉大時,才有存在感,他往往採用反抗方式來挑戰父母的權威。

3.報復:


以報復為目的的孩子,相信自己是不可愛的,他們相信自己是受害者,也只有藉著傷害他人,他們才顯得重要。

4.自暴自棄:


當孩子感覺到非常沮喪時,他就乾脆徹底放棄,使別人對他不存有任何的期望,他也可以藉此來逃避一些責任。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善幼兒受挫情緒  嬰兒與母親雜誌社

 


 


挫折(frustration)通常來自懲罰、侮辱和恐懼──不一定會導致攻擊,但是一個受挫折的孩子會比一個滿足的孩子,更可能做出攻擊的行為(Bandura&Ross,1961)。

(一)明瞭幼兒受挫之原因


當發現幼兒悶悶不樂時,大人可以協助幼兒找出其不快樂的原因。對於許多較為內向或是不善言詞表達的幼兒,大人可讓幼兒以說出、畫出或是寫出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當幼兒遇有挫折的情境時,大人不必急於立即插手協助,許多大人因為心疼孩子而過度保護孩子,卻使幼兒喪失主動學習的機會。例如:於幼兒間的爭吵過程中,大人可在旁觀察而不需置身於其中排解紛爭,這樣可讓幼兒學習與友伴相處的技巧。

(三)協助幼兒分辨及思考


當幼兒受到挫折時,其往往會使用消極的哭泣,或是用暴力的攻擊行為來對抗之;然而不管是前者或是後者,皆無法有效解決他所面臨到的問題。這時大人可提醒幼兒,想想看若是再有遇到類似的情形發生,他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其困境。

(四)幫助幼兒發洩情緒


由於幼兒並不明瞭自己情緒的狀況,自然也不知怎樣才是控制及疏導情緒的好方法,所以當不滿的情緒充滿於心時,嚎啕大哭或是動手打人都是常見的情形。大人可以教導幼兒一些有效處理不滿情緒的方法,如:將所發生的事情告訴大人、把所有的不滿在紙上畫出。這種方式雖不能解決受挫問題,但卻能不讓其一直受同一種問題困擾而整天悶悶不樂。

(五)大人應以身作則


有的家庭中,夫妻一旦吵架便是碗盤滿天飛、惡言相激、拳腳相向,在如此環境中長大的幼兒要想讓其能合宜處理自己受挫的情緒,實在不易。故在教導幼兒的同時,大人應重視自己的言行,身教絕對重於言教。

(六)家中保持愉快的氣氛


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絕對是出自於一個快樂健康的家庭。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不可能保護孩子在外不遇到一番風浪,但我們可讓孩子在回家後,能將家當成一個避風港。讓幼兒感覺到被愛、關懷與溫暖,是協助孩子面對挫折的最佳法寶。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是群體的動物,但是對於初生的嬰兒來說,這種「社會化」的能力是需要透過後天慢慢學習而來的,藉由對於環境的熟悉,寶寶會開始找到與社會互動的方式,懂得如何與人溝通、和人相處,甚至學習到社會的規範等等,而成長為社會中的一份子。而當寶寶出現「認生」的行為時,正是社會化過程的一種表現,只要父母多給予關注,耐心地陪他度過認生期,寶寶的人際關係、社會化能力,就能發展的更加順利!


寶寶的怕生期

由於寶寶在六至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可以分辨出週遭的人是照顧他的父母、家人,或者是不認識的陌生人,因此當寶寶面對未曾見過的生面孔,或者是被抱離親近的家人時,就會因適應環境的被改變,心生恐慌,而有所謂「怕生」的行為產生,甚至對生人表現出敵對的態度。而年齡較大的孩子,到了新的環境,面對新的事物時,也會表現的怯生生,但只要等到寶寶的社會經驗增加,懂得如何應對時,就會慢慢減少怕生的情緒,甚至很快就能跟剛認識的朋友玩成一片呢!


你知道寶寶為什麼怕生嗎?


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如果寶寶曾有與父母分離而感到不愉快的經驗,甚至父母關係惡劣,寶寶無法感覺到親人的關心,也容易封閉自我,較難接納陌生人;或者受到傳播媒介影響,把陌生人的角色定位為具有威脅性的,因此面對新的人事物無法產生安全感,而出現排拒的態度。


可能是…家庭因素

家庭是寶寶第一個接觸的環境,因此父母及家人與寶寶良好的互動、情感交流,可建立寶寶對於人的信賴;獨生的寶寶,或者是被父母過於呵護的孩子,則會由於缺乏和親人以外的人互相接觸的機會,在面對陌生的環境時,就會顯得拘謹、羞怯,也不知道如何適應或者應對外在的新事物,自然會表現出恐慌的態度。


可能是…天生的氣質

有的寶寶天生氣質較害羞,可能需要比別人更長的時間去熟悉陌生的環境,因此也比活潑的寶寶容易表現出怕生的情緒。


幫助寶寶克服怕生的階段


一、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恐懼

孩子為什麼會怕生呢?除了父母應多給予關懷與安慰之外,如果孩子已經可以清楚表達時,可試著問問孩子害怕的原因,並且多引導他與陌生人間的互動,進而讓他慢慢熟悉與學習,良好的互動經驗,可消除小寶貝對於陌生人的不安全感。


二、讓孩子慢慢適應

如果寶寶天性害羞,在接觸新的環境前,先讓他有心理準備,不要一下子就強迫他與陌生的人群打成一片,即使孩子無法和陌生人親近、相處,不妨就尊重他的意願,讓他待在親近的家人身旁慢慢適應,若他有主動向陌生人打招呼、表達禮貌的表現時,可多給予口頭鼓勵,漸進式地培養他的應對能力與自信心,避免孩子因需承擔超越他能力範圍的事情,而害怕遭到責罵或表現不佳而更加自卑、退縮。


三、讓寶寶多接觸新的人事物

不要讓「家庭」成為寶寶唯一的活動範圍,可多帶寶寶熟悉附近的住家環境、認識男女老少、各式各樣的面孔,或是一同拜訪友人、參加團體活動,都可以漸漸減少寶寶對外人的陌生感,並且藉由新事物、新技能的學習,也可以增加寶寶的自信心,更能順利地應付環境的狀況。


叮嚀

小寶貝的怕生,是他正在習慣這個世界的開始,有很多不同的面孔會陸陸續續加入他的生命中,豐富他的人生,讓他的經歷更加多采多姿;父母及家人,不妨想像一下孩子的心情,不要一下子就讓太多現實的情境嚇壞了正在探索、觀察世界的寶寶,給寶寶退一步的空間,多用鼓勵代替責難,之後再給予他正面的輔助,就能讓他往前邁進一大步!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