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焦慮是幼兒時期常見的心理危機之一,當寶寶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分開時,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表現,如果處理不當,對寶寶日後的人際互動與生活適應則可能造成影響,因此,父母親應掌握正確態度與方法,陪伴寶寶一起走過分離焦慮。
文╱台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技術長暨臨床心理師陳玉馨 執行╱吳佩儒
PART 1徵兆篇
何謂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我們不難就字面上的意義去了解,其指的就是當孩子離開父母親或親密的照顧者時,所出現的負向情緒表現。依據一般的發展時序來看,寶寶出生時仍沒有主體感覺,「自己」只是這個環境中的一部分,不論被誰抱著、照顧著似乎差異不大;然而到了6~8個月大的階段,寶寶開始體驗環境與主體的差異性,注意到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並能感受來自於媽媽或照顧者的愛、關懷與注意,這個時候寶寶對於與主要照顧者的分離會感到不安、擔心、無助,這種對分離的焦慮感受,大部分會持續到2歲半至4歲之間而慢慢淡去。極少數孩子的分離焦慮歷程比較短暫,這多半與環境刺激的特殊性有關,例如家裡是做自營生意;不過,也有部分孩子曾在分離過程中經驗創痛感受,導致分離焦慮持續的時間特別久,甚至演展成個人對環境、未來的不安全感受。
常見的徵狀表現
當看到6~8個月大的寶寶,在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分開時(例如:爸爸媽媽離開寶寶身邊、離開房間,或是晚上睡覺時間寶寶得一個人睡在娃娃床上),會開始出現緊張不安或沮喪、悶悶的情緒,或是特別黏人、特別愛哭,甚至特別固執,希望照顧者能留在身邊的行為表現,這都是出現了分離焦慮的訊息。一般來說,隨著寶寶年齡的不同,其分離焦慮的徵狀表現也會略有不同。
Focus 1歲至1歲半是高峰期
寶寶的分離焦慮通常在1歲至1歲半之間會有較嚴重、明顯的表現,這與寶寶的表達能力增強以及探索範圍增加、分離機會增加有關。不過,隨著寶寶對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對環境與自我狀態的掌握也愈來愈有信心,其對於分離的焦慮狀態就會逐漸改善。對對對!米米小姐最近超~級嚴重!
PART 2因應篇
妥善處理建立良好經驗
分離經驗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孩子都必須學習接受與因應分離所帶來的焦慮感受。不過,當寶寶在面對人生階段中第一場幼兒期的分離焦慮歷程時,如果可以順利地度過,那麼面對往後人生中所出現的大大小小分離或許就會容易許多,因此,父母們應該同步配合,協助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分離焦慮狀態的寶寶。
因應分離焦慮11Tips
適當的準備及因應,有助於降低分離焦慮的發生機率,或是改善寶寶的分離焦慮反應,建議父母可從下列幾點著手:
Tip 1確信分離環境的安全性
父母如果要安排寶寶獨睡,必須先確認睡眠的環境是否安全、安適;若是要將寶寶托給保母或托育中心來照顧,也應該先確認替代性照顧者不要超過2人以上且能常陪伴在寶寶身旁,而托育環境的安全更是重要。
Tip 2讓寶寶覺得安心才離開
在必須和寶寶分離的情況下,最好給寶寶一點時間,建議父母親可先陪伴寶寶,直到他比較放鬆後才離開。當然,如果能預先讓寶寶有心理準備是更好的,即使他才7、8個月大,語文理解或表達的能力都尚未完整發展,但是「預告」與「預先陪伴熟習新事物」的習慣,能讓寶寶在適應未來生活歷程時更為順利。
Tip 3記得說再見
父母親要記得在分開時與寶寶說再見,這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承諾,也是對你產生信心的基石。即使已經處在焦慮的分離情緒中,也要記得跟寶寶說再見,因為這是你和寶寶之間建立信心的好機會,千萬不要偷偷地或強硬地與寶寶分開。
Tip 4找到對的臨時照顧者
如果父母親要外出一段時間,務必要將寶寶托育給自己與寶寶都信任、熟悉的臨時照顧者,這對於減輕分離焦慮非常重要。
Tip 5讓寶寶帶著喜歡、信任的玩具
有些寶寶獨愛他自己的熊熊玩偶,有些寶寶則是獨愛自己的小被子,因此,在寶寶與父母親短暫分離的過程中,不妨讓寶寶帶著這些能為他帶來安定、信任感的物品或玩具,可讓寶寶舒服許多。
Tip 6讓寶寶帶著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東西
如果要與寶寶暫時分離,可讓他帶著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幾樣東西在身上,如鑰匙、梳子、包包,讓寶寶對父母親的存在感與回來的承諾更加有信心。
Tip 7預告回來的時間
父母親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安排說給寶寶聽,讓寶寶了解父母親還會再回到他的身邊。
Tip 8盡可能按照承諾進行
父母親要盡可能遵守自己對寶寶的承諾,即使真的無法按照承諾進行,也應該讓臨時照顧者了解自己的狀況,再由臨時照顧者將訊息轉達給寶寶。
Tip 9閱讀
平時可和寶寶一起閱讀與分離焦慮有關的故事,讓寶寶在閱讀聆聽過程中增進對你的信心,也增加對於分離焦慮的了解與處理概念。
Tip 10玩躲貓貓遊戲
對於年齡較大、已學步行走的寶寶,父母親可和他們玩躲貓貓或藏東西的遊戲,有助於讓寶寶體會到東西不見了還可以找到,或是終究能夠再回來。
Tip 11玩鬧鐘遊戲
運用遊戲讓寶寶適應分離,是一種不錯的方式。父母親可以用鬧鐘計時,從1分鐘開始,慢慢拉長與寶寶分開的時間,藉由玩這種遊戲的過程,寶寶會逐漸能適應分離的情境。
建立良好的親子依附關係
父母親與寶寶的依附關係,決定著寶寶對自己的信心與對環境的安全感,所以不論在概念上或實際臨床經驗上,都會建議父母親要避免長期托兒(例如週末、假日才把寶寶接回家裏),或是選擇過於複雜、有許多照顧者的嬰兒托育中心。在現代社會中,雙薪家庭的比率相當高,將寶寶托育的情形也無可避免,不過,雙薪家庭若能選擇白天托育、晚上接回家由自己親自照顧的模式,則父母親對於寶寶發展情形、情緒狀態、行為反應的了解與掌握,將會是比較良好的狀況,且在親子關係上也比較能延續與建立穩定的信任基礎。此外,若父母親每天可撥出半小時的時間,專心經營親子互動,增加與孩子相處的機會,使孩子體認父母無條件與持續性的關愛,如此也有助於減少寶寶的分離焦慮。
Focus 陌生人焦慮VS. 分離焦慮
3、4個月大的寶寶能夠區別陌生人與熟悉照顧者之間的差異,進而在面對陌生人時產生退縮、懼怕的反應,此謂「陌生人焦慮」。等寶寶稍大一點(約6~8個月大),每當離開主要照顧者所出現的負向情緒與特殊行為反應,則視之「分離焦慮」。
文╱台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技術長暨臨床心理師陳玉馨 執行╱吳佩儒
PART 1徵兆篇
何謂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我們不難就字面上的意義去了解,其指的就是當孩子離開父母親或親密的照顧者時,所出現的負向情緒表現。依據一般的發展時序來看,寶寶出生時仍沒有主體感覺,「自己」只是這個環境中的一部分,不論被誰抱著、照顧著似乎差異不大;然而到了6~8個月大的階段,寶寶開始體驗環境與主體的差異性,注意到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並能感受來自於媽媽或照顧者的愛、關懷與注意,這個時候寶寶對於與主要照顧者的分離會感到不安、擔心、無助,這種對分離的焦慮感受,大部分會持續到2歲半至4歲之間而慢慢淡去。極少數孩子的分離焦慮歷程比較短暫,這多半與環境刺激的特殊性有關,例如家裡是做自營生意;不過,也有部分孩子曾在分離過程中經驗創痛感受,導致分離焦慮持續的時間特別久,甚至演展成個人對環境、未來的不安全感受。
常見的徵狀表現
當看到6~8個月大的寶寶,在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分開時(例如:爸爸媽媽離開寶寶身邊、離開房間,或是晚上睡覺時間寶寶得一個人睡在娃娃床上),會開始出現緊張不安或沮喪、悶悶的情緒,或是特別黏人、特別愛哭,甚至特別固執,希望照顧者能留在身邊的行為表現,這都是出現了分離焦慮的訊息。一般來說,隨著寶寶年齡的不同,其分離焦慮的徵狀表現也會略有不同。
Focus 1歲至1歲半是高峰期
寶寶的分離焦慮通常在1歲至1歲半之間會有較嚴重、明顯的表現,這與寶寶的表達能力增強以及探索範圍增加、分離機會增加有關。不過,隨著寶寶對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對環境與自我狀態的掌握也愈來愈有信心,其對於分離的焦慮狀態就會逐漸改善。對對對!米米小姐最近超~級嚴重!
PART 2因應篇
妥善處理建立良好經驗
分離經驗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孩子都必須學習接受與因應分離所帶來的焦慮感受。不過,當寶寶在面對人生階段中第一場幼兒期的分離焦慮歷程時,如果可以順利地度過,那麼面對往後人生中所出現的大大小小分離或許就會容易許多,因此,父母們應該同步配合,協助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分離焦慮狀態的寶寶。
因應分離焦慮11Tips
適當的準備及因應,有助於降低分離焦慮的發生機率,或是改善寶寶的分離焦慮反應,建議父母可從下列幾點著手:
Tip 1確信分離環境的安全性
父母如果要安排寶寶獨睡,必須先確認睡眠的環境是否安全、安適;若是要將寶寶托給保母或托育中心來照顧,也應該先確認替代性照顧者不要超過2人以上且能常陪伴在寶寶身旁,而托育環境的安全更是重要。
Tip 2讓寶寶覺得安心才離開
在必須和寶寶分離的情況下,最好給寶寶一點時間,建議父母親可先陪伴寶寶,直到他比較放鬆後才離開。當然,如果能預先讓寶寶有心理準備是更好的,即使他才7、8個月大,語文理解或表達的能力都尚未完整發展,但是「預告」與「預先陪伴熟習新事物」的習慣,能讓寶寶在適應未來生活歷程時更為順利。
Tip 3記得說再見
父母親要記得在分開時與寶寶說再見,這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承諾,也是對你產生信心的基石。即使已經處在焦慮的分離情緒中,也要記得跟寶寶說再見,因為這是你和寶寶之間建立信心的好機會,千萬不要偷偷地或強硬地與寶寶分開。
Tip 4找到對的臨時照顧者
如果父母親要外出一段時間,務必要將寶寶托育給自己與寶寶都信任、熟悉的臨時照顧者,這對於減輕分離焦慮非常重要。
Tip 5讓寶寶帶著喜歡、信任的玩具
有些寶寶獨愛他自己的熊熊玩偶,有些寶寶則是獨愛自己的小被子,因此,在寶寶與父母親短暫分離的過程中,不妨讓寶寶帶著這些能為他帶來安定、信任感的物品或玩具,可讓寶寶舒服許多。
Tip 6讓寶寶帶著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東西
如果要與寶寶暫時分離,可讓他帶著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幾樣東西在身上,如鑰匙、梳子、包包,讓寶寶對父母親的存在感與回來的承諾更加有信心。
Tip 7預告回來的時間
父母親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安排說給寶寶聽,讓寶寶了解父母親還會再回到他的身邊。
Tip 8盡可能按照承諾進行
父母親要盡可能遵守自己對寶寶的承諾,即使真的無法按照承諾進行,也應該讓臨時照顧者了解自己的狀況,再由臨時照顧者將訊息轉達給寶寶。
Tip 9閱讀
平時可和寶寶一起閱讀與分離焦慮有關的故事,讓寶寶在閱讀聆聽過程中增進對你的信心,也增加對於分離焦慮的了解與處理概念。
Tip 10玩躲貓貓遊戲
對於年齡較大、已學步行走的寶寶,父母親可和他們玩躲貓貓或藏東西的遊戲,有助於讓寶寶體會到東西不見了還可以找到,或是終究能夠再回來。
Tip 11玩鬧鐘遊戲
運用遊戲讓寶寶適應分離,是一種不錯的方式。父母親可以用鬧鐘計時,從1分鐘開始,慢慢拉長與寶寶分開的時間,藉由玩這種遊戲的過程,寶寶會逐漸能適應分離的情境。
建立良好的親子依附關係
父母親與寶寶的依附關係,決定著寶寶對自己的信心與對環境的安全感,所以不論在概念上或實際臨床經驗上,都會建議父母親要避免長期托兒(例如週末、假日才把寶寶接回家裏),或是選擇過於複雜、有許多照顧者的嬰兒托育中心。在現代社會中,雙薪家庭的比率相當高,將寶寶托育的情形也無可避免,不過,雙薪家庭若能選擇白天托育、晚上接回家由自己親自照顧的模式,則父母親對於寶寶發展情形、情緒狀態、行為反應的了解與掌握,將會是比較良好的狀況,且在親子關係上也比較能延續與建立穩定的信任基礎。此外,若父母親每天可撥出半小時的時間,專心經營親子互動,增加與孩子相處的機會,使孩子體認父母無條件與持續性的關愛,如此也有助於減少寶寶的分離焦慮。
Focus 陌生人焦慮VS. 分離焦慮
3、4個月大的寶寶能夠區別陌生人與熟悉照顧者之間的差異,進而在面對陌生人時產生退縮、懼怕的反應,此謂「陌生人焦慮」。等寶寶稍大一點(約6~8個月大),每當離開主要照顧者所出現的負向情緒與特殊行為反應,則視之「分離焦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