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問:「孩子該不會是有病吧?」讓我感到很不安。
A:雖然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不過,學習障礙被認為是發展障礙的一種。
發展的速度因人而異 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或在團體生活臨場的反應如何,每一位學障孩子的發展程度,都是不相同的。
‧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放棄原本正在做的事情 專注力也是孩子發展的能力之一。學習障礙的孩子專注力較薄弱,在與他人講話講到一半時,就會因為聽到、看到其他新奇的事物,而馬上就轉移注意力。
‧一直努力,但心卻早已不知飛向何處 明明知道「現在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注意力卻早已不知飛向何方了。
‧可以排除雜音,集中精神 注意力非常集中,可以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外面的雜音等),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上課時分心,想其他的事情 乍看之下似乎乖乖在聽課,其實腦海中正在想著其他的事,並沒有專心聽老師上課。
★學習障礙是會持續的現象 對於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我們會做取捨,看哪些是必要做的,哪些是沒有必要做的。雖然這些活動幾乎都是在無意識下進行的;但事實上,在處理的瞬間,大腦必須要處理很多的訊息。 如果在這過程中的某個環結出現問題,那麼孩子在學習或溝通能力上就會出現某種缺陷。就發展障礙而言,這種缺失並不是暫時的,而是會一直持續下去的現象。
判斷學習障礙的5項要素 在判斷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以及在進行指導時,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因素。
針對學習障礙的因應對策 應該給予全面的支援,不光只是著重在與學習方面有關的重要特徵而已,還有它所伴隨的各種不同障礙。
‧運動的障礙 對運動感到非常棘手,如字寫得不好或寫得很慢等,有些則是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對需要手巧的運動都感到非常棘手。 ‧語言的障礙 無論開口說話或聽人家說話,都無法順利與他人溝通。
‧人際關係的障礙 無法融入團體活動,或常因為無法遵守團體的規則或順序等,而經常在班上惹麻煩。
‧對學科有理解障礙 雖然沒有學習成就低下或翹課等的問題,但是成績就是無法提升。有些可能只有一、兩科功課不好,有些則是全部的學科都很差。
‧醫學上的學習障礙 在閱讀和書寫上有困難的失讀症(dyslexia),或是對算數特別感到棘手的類型。
造成學習障礙的原因仍不明 雖然學習障礙是發展障礙的一種,但是它的成因為何,至今仍然不是很清楚。不過,一般認為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大腦在接收外在的訊息時,腦部的認知過程(認知功能)出現某種缺失的關係。
因為學習受挫而衍生出的各種問題 醫學上對學習障礙的定義是「在閱讀、寫字、算數等方面,出現特別困難的情況」。 不過,在本書中所提到的學習障礙,還包括跟人說話的「溝通能力」在內。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不光是在學習上有困難,甚至在團體生活中都很容易引起各種問題。因此,必須給予多方面的指導和支援。
■成績差就是有學習障礙?
文/王瓊珠
一般人對學習障礙的了解,多是從字面的意思去臆測,在外行人想來,學習障礙常常和學習有困難、成績低落、前途無「亮」、不用功、懶散等負面行為連在一起,大概很難想像世界級的人物,如:安徒生之類的人也有學習障礙吧!
安徒生雖然是丹麥國寶級的人物,但從傳記資料得知他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還曾被斷定為無法從事文學相關行業。至於發明家愛迪生,從小的求學歷程就不順遂,老師認為他有智能障礙,最後只好輟學在家,由母親教他基本課程,不過愛迪生在閱讀方面卻仍極為費力。有趣的是,愛迪生的閱讀障礙並沒有因此阻隔他在理科的天分,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注於實驗工作,發明的東西不計其數,有些發明物(如:電燈),至今還繼續造福人類呢!
從接觸家長的經驗中,筆者認為有幾個關於學習障礙的迷思極待澄清,包括:學習障礙是不是智能不足?學習障礙是不是因為孩子不用功,或是老師教學無方才會這樣?學習障礙是不是只有學科學習困難?學習障礙者和別人相比,他們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事實上,學習障礙屬於特殊教育的一類,詳細的鑑定標準請讀者參閱教育部八十七年訂定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第十條。
以下就從定義來澄清一些關於學習障礙的迷思。
(1) 學習障礙是不是智能障礙?不是。
「智力正常或正常程度以上者」是鑑定學習障礙的基準之一,因此,如果是因為智力較低,以至於各方面的學習都比同年齡的孩子慢,並不能稱他為學習障礙。不過不可諱言的,有些智商處於臨界的個案(如:七十左右)是較模糊難辨的,需要參考其他資料。
(2) 學習障礙是不是因為孩子不用功,或是老師教學無方才會這樣?不是。
目前學者專家對學習障礙成因的推測,認為它主要導因於大腦皮質層細部架構錯亂,以至於個體在注意、記憶、理解、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例如:對語音分辨能力不佳,記憶短暫,忘性高等,然而這些微的神經功能異常,並不一定是現有的腦部儀器能偵測出來的。另外,學習上的問題也必須排除教學不當所致,換言之,這群學生和多數人一樣接受一般教育,老師教學很認真,學生也努力學習,但進步仍然很緩慢者,我們才會懷疑他有學習障礙。
(3) 學習障礙是不是只有學科學習困難?不是。
學習障礙是個異質性大的群體,它並不是一種單一類別的障礙。在學習障礙的大框框下有各種類型的障礙。學習障礙者中有為數不少的人屬於閱讀障礙者(如:湯姆克魯斯、李光耀),或併有書寫障礙(如:安徒生),這些人的讀寫能力低於同年齡的閱讀水準許多,閱讀十分吃力和緩慢。另外,有些學習障礙是算數方面的障礙,即便是簡單的數數或加減,都得用數手指頭的方式作幫助運算。
除此之外,還有一小部分的學習障礙者的問題不在學科學習,而是空間、知覺、動作協調等。例如:即便很大了還是左右分不清,沒有空間觀念常迷路,或是對社交人際互動的察覺力很低,不清楚別人情緒的變化。所以,不是只有學科學習有問題才是學習障礙,它也可能包括非學科的障礙。
(4) 學習障礙者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學習障礙者比較明顯特徵是內在差異大。
跟視障、聽障、智障,或是肢體障礙者相比,學習障礙者算十分「隱密」的一種障礙,一般人很難從外觀看出,可是相處久了,就發現他們有不少難以理解的矛盾現象。例如:有的孩子操作能力明顯優於語文能力,讓他動手做會比說的好;有的孩子語文能力和數學能力差了十萬八千里;有的孩子聽題目做答與紙筆測驗結果,會有懸殊的差異,紙筆測驗時多空白或是錯誤連連,好像什麼都不懂,可是同樣的試卷,若是念題目讓他作答,又能答得頭頭是道。
也正因為這樣難以理解的顯著差異,讓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遭受不白之冤,許多大人認為他們是不為而非不能也,不斷要孩子以勤補拙,殊不知沒頭沒腦的重複練習,只會消耗孩子的精神,無助於學習。
至於家長或老師如何發現學習障礙嗎?學習障礙可否治療?家長和普通班教師如何幫助學習障礙學童?這些話題,會在以後的專欄裡陸陸續續提到。
■關心學障兒 你的孩子有學習障礙嗎?
文/王瓊珠(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下雨地上會濕,地上會濕不一定是下雨
學習障礙簡單的說,是個體內在處理學習內容的過程,出現特別的困難,例如:注意力不持久,或該注意卻沒注意到;記憶力不佳,交代的事很快就忘記;知覺或動作協調能力不佳,沒什麼方向感,左右常混淆,動作笨拙等。 這種內在的困難,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都是這些心理處理歷程困難所產生的影響。可能的影響還包括有:學業成績低落,閱讀緩慢,不喜歡看很多字的書,過目就忘,讀過不懂意思,表達困難,要想很久才能想出所要說的詞句,容易分心,書寫凌亂像畫符,抄寫困難,常常多一筆少一筆,自創字形,字形左右顛倒,字體結構散開,計算困難等。 一般報章媒體談到學習障礙,多會提到不專心,感覺統合失調,字形顛倒,閱讀跳字跳行。有些父母打電話到特殊教育中心諮詢,劈頭就說:「我的孩子有學習障礙。」這時,我通常會反問他:「你是從哪裡得知的?」答案歸納起來多半是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有時也不是很差,是父母的標準太高,認為不夠好),再加上孩子有些行為特徵,「好像」很符合報章媒體所介紹的學習障礙,家長就認定孩子有學習障礙,急著四處尋找治療之道。 事實上,學習障礙的判斷並不簡單,家長不要太快為孩子不佳的學業表現找理由。孩子學習狀況不佳的原因很多,就好像地上溼了並不代表是下雨了。即便是孩子的行為特徵很像,也要提醒家長:行為特徵是統計資料,只是告訴你如果越多特徵符合,學習障礙的「可能性」就越高,但不等於孩子就是有學習障礙。 所以,父母面對孩子低落的成績時先別急著下判斷,不妨和孩子以及老師談一談,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包括考試與作業),排除動機不足、智能障礙、教學不當、感官障礙導致的學習不利。假如你發現孩子並不笨,已經很努力學,也很想學,可是有些學習內容就是一直記不住,讀不好,只有藉由一些特殊的方法才比較能學會,那他就可能有學習障礙,需要接受進一步鑑定。家長可以找醫院心智科醫師或是學校心理評量小組人員協助。
■學習障礙可以治療?
文/王瓊珠(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複雜的問題沒有捷徑
學習障礙一詞於西元一九六三年,由美國學者柯克正式提出之後,關於學習障礙各種奇怪的治療方式,每隔幾年就會流行一種。 這些治療方式經過媒體披露後,很快就傳到家長或老師的耳中,在大家口耳相傳後,使得一些原本可議的治療方法,都具神奇的魔力。許多家長愛子心切,不惜花時間和龐大金錢陪孩子接受各種治療,就是希望能找到根治學習障礙的方法。不過很遺憾的,複雜的問題沒有捷徑,學習障礙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治!
☆治療學障的方法
無論國內外,都有不少號稱可以治療學習障礙的方法,這些方法歸結起來有幾方面。第一種是從視覺訓練下手,例如:讓孩子走紙上迷宮,練習在兩條線中間畫線;在電腦上快速區辨複雜的視覺刺激,配戴特製的有色鏡片。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者符號辨認混淆,左右顛倒,或是閱讀時跳字跳行,其根本問題出在眼睛無法對文字符號做有效處理。 第二種是從聽覺訓練下手,例如,以過濾音頻的方式,讓閱讀障礙的孩子只聽某種音樂,或是將聽覺刺激放慢,孩子先聽放慢、拉長的語音後,再練習將聽到的聲音合成。主張聽覺訓練的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者常有聽覺理解,錯聽指令,聽覺記憶短暫等問題,所以要強化其聽知覺的功能。 第三種是從生理的角度著眼,例如,讓孩子改變睡姿,倒置孩子,讓孩子爬行,以聲音或亮光刺激孩子,服用高劑量維他命,控制過敏原,針灸等,不過最為大家熟知的恐怕是「感覺統合訓練」。 這些治療者認為學習障礙源自於大腦皮質功能失調,所以試圖訓練各種肢體動作,或是使用藥物「根治」學習障礙,但其效果都微乎其微,為什麼?
☆治療方法非萬能要有配套 前述的治療方式雖然都抓住學習障礙者的部分特徵,從改善個體的視覺、聽覺、大腦功能著手,但是這些治療方式都缺乏有力的實驗研究支持,往往只以少數個案的表現,就誇大其效果。更何況人類大腦的功能不是一區一區各自獨立運作,許多學習任務,是需要聯合多個區域才得以完成,「頭痛醫頭」的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就好比醫生無法用一種藥治癒所有的感冒症狀。 另外,要提醒家長的是,治好感冒並不一定能強身。許多家長帶孩子去做感覺統合訓練,它或許可以改善孩子大腦前庭功能失調的狀況,但是如果沒有教學配套,孩子還是不可能變得會讀、會寫。 其實,對學習障礙孩子最直接的協助方式是教他學習方法,提供學習輔具,調整呆板的作業形態與評量方式。例如,孩子記憶短暫,識字少,閱讀緩慢,書寫困難,我們就要教他記憶策略,讓他明白中文字組合方式與尋找字義線索的管道,每天念小短文增加其閱讀流暢性,聽別人朗讀故事,增進閱讀所需的口語詞彙與相關知識,運用錄音帶輔助獨立閱讀,透過電腦鍵盤輸入,輔助孩子書寫國字。 在評量和作業方面,對於閱讀障礙的孩子能允許他們聽題目回答問題,以錄音或是插圖、剪貼等方式呈現作業內容,以發揮孩子能力的極致。 最後,希望學習障礙學生的家長或是老師,可以更宏觀的視野看待學習障礙者全人的發展,體諒孩子的困難是不能也非不為也,肯定他們的長處,孩子才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以及燦爛的人生。
■關心學障兒 你的孩子有學習障礙嗎?
文/王瓊珠(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下雨地上會濕,地上會濕不一定是下雨
學習障礙簡單的說,是個體內在處理學習內容的過程,出現特別的困難,例如:注意力不持久,或該注意卻沒注意到;記憶力不佳,交代的事很快就忘記;知覺或動作協調能力不佳,沒什麼方向感,左右常混淆,動作笨拙等。 這種內在的困難,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都是這些心理處理歷程困難所產生的影響。可能的影響還包括有:學業成績低落,閱讀緩慢,不喜歡看很多字的書,過目就忘,讀過不懂意思,表達困難,要想很久才能想出所要說的詞句,容易分心,書寫凌亂像畫符,抄寫困難,常常多一筆少一筆,自創字形,字形左右顛倒,字體結構散開,計算困難等。 一般報章媒體談到學習障礙,多會提到不專心,感覺統合失調,字形顛倒,閱讀跳字跳行。有些父母打電話到特殊教育中心諮詢,劈頭就說:「我的孩子有學習障礙。」這時,我通常會反問他:「你是從哪裡得知的?」答案歸納起來多半是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有時也不是很差,是父母的標準太高,認為不夠好),再加上孩子有些行為特徵,「好像」很符合報章媒體所介紹的學習障礙,家長就認定孩子有學習障礙,急著四處尋找治療之道。 事實上,學習障礙的判斷並不簡單,家長不要太快為孩子不佳的學業表現找理由。孩子學習狀況不佳的原因很多,就好像地上溼了並不代表是下雨了。即便是孩子的行為特徵很像,也要提醒家長:行為特徵是統計資料,只是告訴你如果越多特徵符合,學習障礙的「可能性」就越高,但不等於孩子就是有學習障礙。 所以,父母面對孩子低落的成績時先別急著下判斷,不妨和孩子以及老師談一談,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包括考試與作業),排除動機不足、智能障礙、教學不當、感官障礙導致的學習不利。假如你發現孩子並不笨,已經很努力學,也很想學,可是有些學習內容就是一直記不住,讀不好,只有藉由一些特殊的方法才比較能學會,那他就可能有學習障礙,需要接受進一步鑑定。家長可以找醫院心智科醫師或是學校心理評量小組人員協助。
■學習障礙資源哪裡找?
文/王瓊珠(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許多人碰到問題習慣先找「專家」或「大師」諮詢,不過,專家通常既難找又忙碌,有時同樣的問題問十個人,還可能得到十一種答案呢!讓人莫衷一是。而家長最感慨的,莫過於許多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流逝,孩子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我認為家長或老師與其靜靜等待不如馬上行動,主動出擊找尋問題的答案與解決之道,用知識裝備自己的武力,才不會茫茫然被人牽著鼻子走,像個無頭蒼蠅一般沒有頭緒,或是病急亂投醫延誤病情。 家長或老師可從以下幾個管道,獲得學習障礙方面的資訊:一是參加學習障礙協會,二是閱讀書籍和雜誌,三是上網,四是看影帶。這些雖然不全然能解決問題,不過至少能回答部分疑惑。 臺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民國八十六年成立)和「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民國八十七年成立),是國內比較具規模的家長團體,協會由學習障礙孩子的家長發起,結合學者的力量,經常辦理講座、夏(冬)令營、父母成長團體、發行刊物、錄音帶、錄影帶等,並尋求特教行政人員或是立法委員、議員的支持,促使社會大眾更認識學習障礙,立法保障學習障礙者應有的教育權益。 除了這兩個協會之外,新竹市、宜蘭縣也成立了學習障礙協會,桃園縣、高雄市兩地則在籌備中。他們的聯絡電話如下:
*臺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 02-27099796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 04-23505899 *宜蘭縣學習障礙者發展協會 03-9575124 *新竹市學習障礙教育協進會 035-722136 *桃園縣學習障礙籌備會 03-3697526 *高雄市學習障礙籌備會 07-2297018
■有關學習障礙的疑問
問題一 學習障礙是不是我們一般所謂高智商、低成就的學生?除了學習行為參考指標外,家長該如何確定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
呂偉白女士答:所謂的「高智商、低成就」的說法,在學習障礙的判定上是無意義的,即使建中、北一女學校中,也有低成就的學生,所以這種說法對學障生來說其實是不適合;要確認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還必須根據專家學者、醫生的專業鑑定。
在醫學鑑定方面,一般大型醫院的精神科、神經內科、兒童心智科都可以作鑑定;在教育鑑定方面,可透過各縣市教育輔導團,邀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檢測。家長如果希望孩子在學校接受學障的特殊教育輔導,必須經由教育鑑定的程序。 問題二 經過教育鑑定的學障生,學校會採用哪些教學措施?如果學校資源和能力不足,無法幫助學障生,家長應如何和學校做溝通,協力幫助學障生學習?
呂偉白女士答:學校對於學障生採行融入式教學,就是數學或國語學習成效不好時,就由資源班加強輔導,其他課程仍和原班級一起上課。老師在教學或成績的評定上,可以較一般生有更多的彈性,例如背誦能力很差的學障生,紙筆考試就可以由資料蒐集、撰寫報告或是口頭報告取代。
普通班教師要面對全班學生,比較難要求老師施予個別化教學。如果時間容許,家長可以在孩子有學習困難的科目上課時,到學校協助老師,指導孩子有效學習。另外,老師在教學時,讓同儕互相指導也是很好的方法。如學障生的學科能力差,但體育、美勞很強,就由學科好的同學指導他學科,再由他教導其他體育、美勞差的同學。 問題三 家長發覺孩子有學習障礙,是不是不應該太緊張,等到確定孩子的狀況,再提供特教補救?
呂偉白女士答: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學習障礙的孩童越早發現,越早施以補救教學,成效越好。如果是六歲發現並開始施行補救學習,在九歲時多半可以達到和一般生相仿的學習成效;但如果是九歲才發現並施行補救學習,則多數終生難達到和一般生相仿的學習成效。目前國內是在小學一二年級才進行學習障礙的檢測,相對於國外的標準,明顯是太晚了。如果及早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困難,經由醫生或專家鑑定,可以提早施以補救學,以免耽誤孩子的學習。
問題四 學習障礙的學生既然先天上學習困難,家長、老師是不是不要在課業成績上要求他們?
孟瑛如教授答:學習障礙只是某個方面學習有困難,並不是智能障礙,當然還是要關注他的課業成績表現。但重要的是,他們需要的是多元評量和無障礙的評量方式,不應該只有單一的紙筆考試評量,而就同一種能力有多種評量方式或替代評量,例如有閱讀、書寫障礙的,可以採用口述、報告或書面報告等替代紙筆考試。 問題五 學習障礙學生是否比較適合往技職方面發展,而不宜繼續接受高等教育?
孟瑛如教授答:在目前國內的義務教育體制,強調「通才」教育,但很多學習障學者都是屬於「偏才」型。這種偏才的學生,在一般中小學很難獲得適性教育,但在高等教育上,反而可以讓他專注於專業科目的學習,而不需要再強迫學習自己有困難的學科。以我個人為例,我對數學有學習困難,對數字沒有概念,但是我對文字就非常敏銳;美國歷任很多位總統,也坦承自己有某一方面的學習障礙,但這完全不影響到他日後的成就。
問題六 學障者在學校畢業後,缺少了學校的補救教學,家長該如何幫助他們? 孟瑛如教授答:對於學習障礙者而言,不管是在學校或是出了校門,最重要的就是要持續他的學習動機和補救教學策略,也就是必須找出自己擅長的和有興趣的學習領域,以及有效的學習方式。例如,有些人對文字記憶有困難,卻擅長圖像的記憶,就可以想辦法利用圖像記憶,去彌補文字記憶的困難。
■學習障礙資源哪裡找?
文/王瓊珠(臺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師)
許多人碰到問題習慣先找「專家」或「大師」諮詢,不過,專家通常既難找又忙碌,有時同樣的問題問十個人,還可能得到十一種答案呢!讓人莫衷一是。而家長最感慨的,莫過於許多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流逝,孩子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我認為家長或老師與其靜靜等待不如馬上行動,主動出擊找尋問題的答案與解決之道,用知識裝備自己的武力,才不會茫茫然被人牽著鼻子走,像個無頭蒼蠅一般沒有頭緒,或是病急亂投醫延誤病情。 家長或老師可從以下幾個管道,獲得學習障礙方面的資訊:一是參加學習障礙協會,二是閱讀書籍和雜誌,三是上網,四是看影帶。這些雖然不全然能解決問題,不過至少能回答部分疑惑。 臺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民國八十六年成立)和「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民國八十七年成立),是國內比較具規模的家長團體,協會由學習障礙孩子的家長發起,結合學者的力量,經常辦理講座、夏(冬)令營、父母成長團體、發行刊物、錄音帶、錄影帶等,並尋求特教行政人員或是立法委員、議員的支持,促使社會大眾更認識學習障礙,立法保障學習障礙者應有的教育權益。 除了這兩個協會之外,新竹市、宜蘭縣也成立了學習障礙協會,桃園縣、高雄市兩地則在籌備中。他們的聯絡電話如下:
*臺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 02-27099796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 04-23505899 *宜蘭縣學習障礙者發展協會 03-9575124 *新竹市學習障礙教育協進會 035-722136 *桃園縣學習障礙籌備會 03-3697526 *高雄市學習障礙籌備會 07-2297018
■學習障礙學生的教育需求
文/呂偉白
四年級的小華,國字默寫的能力嚴重落後,雖然每天的功課他都按時繳交,上課時也循規蹈矩,但是許多國字教了就忘,一些常見字也用注音替代。老師懷疑小華可能有學習障礙。媽媽徵詢一些朋友的意見時,許多人都不以為然,有人說:「功課不好怎麼是一種『障礙』呢?」 的確,在過去農業社會,絕大多數的人並不需要學習文字或數字就能夠生存,農耕、狩獵技術或是其他技能要比知識要來得重要得多。隨著教育普及,越是開發成熟的國家,對運用文字和數字的能力的要求越高,相對的,那些無法習得這些技巧的人,就遭遇到越大的困難———即使他們其他的能力很卓越。有些人因此稱學習障礙是一種「文明病」,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的障礙,而是對學業太過注重的人所「發明」出來的名詞。 然而我們回溯學習障礙這個名稱的由來,也許可以對這樣的爭議求得解答。 當二十世紀初學校教育漸漸普及,歐美醫療院所漸漸出現一些焦慮的家長,帶著外表正常的孩子到醫院尋求診治,因為這些孩子雖然看來聰明,在學校中卻學不會閱讀或書寫。 為了診療他們這些難以理解的困難,專業人士嘗試過各種方式,例如利用一些運動來改善視動(手眼協調)能力或是強化腦部發展。然而經過多年的實驗,發現教育對提升這些孩子的學業成就最有效,也就是如果學生的認字能力不行,就利用有效的教學法來教會學生認字;如果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弱,就從改善學生的數學理解著手。 因此,美國在一九七五年將「學習障礙」列為身心障礙類別之一,受到法律保障,所有公立學校都必須提供適切的教育來幫助這些學生。我國也在民國七十三年將學習障礙納入特殊教育法中,所有學校都必須對學習障礙的學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務。 回顧歷史,學習障礙並不是教育界或是家長「發明」出來的名詞,而是依據實際需求,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給這些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生。我國已逐漸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在亞洲是少數幾個將學習障礙學生納入法律中照顧的國家,這除了代表我們對障礙的了解和照顧優於其他國家,也顯示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必須正視這一群在學校社會中生存非常不利的孩子。 除了在教育上針對學習障礙孩子的困難發展有效教學法之外,在科學上,學習障礙的特質也深深吸引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國際間,醫學上有人嘗試作雙胞胎研究,探討學習障礙和遺傳的關聯性;解剖學方面,有人嘗試比較學習障礙者的左右大腦發展是否有異於常人之處;神經心理學方面,腦功能照影被用來研究學習障礙者在閱讀時,大腦活動和一般人有何不同;語言心理學方面,透過對學習障礙學生閱讀困難的了解,科學家更了解一般人是如何學會閱讀的。 近幾年,國內學者也著手研究中文的學習障礙者和西方拼音文字的學習障礙者之間的異同。因此,教育並不是唯一和學習障礙有關的領域,而是將各個領域的研究結合起來,最後落實在學習障礙孩子的身上。 各種障礙的名稱都是讓我們對這類孩子的特質更了解,而能夠提供更適當的幫助。小華的困難如果能夠得到正確的認識,家長和老師才能了解他在教育上的特殊需求,周遭的人也才能夠提供適時的幫助。 學習障礙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雖然只有一些些的不一樣,卻需要用不同的教材教法才能讓他們發揮最大的潛能,考試時也可能需要運用一些彈性措施,才能夠讓他們的能力完全表現出來。認識這群孩子代表我們在科學上的進展、在教育服務上的完備,以及對特殊的孩子個別化需求的尊重。
■學習障礙學生的教育需求
文/呂偉白
四年級的小華,國字默寫的能力嚴重落後,雖然每天的功課他都按時繳交,上課時也循規蹈矩,但是許多國字教了就忘,一些常見字也用注音替代。老師懷疑小華可能有學習障礙。媽媽徵詢一些朋友的意見時,許多人都不以為然,有人說:「功課不好怎麼是一種『障礙』呢?」 的確,在過去農業社會,絕大多數的人並不需要學習文字或數字就能夠生存,農耕、狩獵技術或是其他技能要比知識要來得重要得多。隨著教育普及,越是開發成熟的國家,對運用文字和數字的能力的要求越高,相對的,那些無法習得這些技巧的人,就遭遇到越大的困難———即使他們其他的能力很卓越。有些人因此稱學習障礙是一種「文明病」,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的障礙,而是對學業太過注重的人所「發明」出來的名詞。 然而我們回溯學習障礙這個名稱的由來,也許可以對這樣的爭議求得解答。 當二十世紀初學校教育漸漸普及,歐美醫療院所漸漸出現一些焦慮的家長,帶著外表正常的孩子到醫院尋求診治,因為這些孩子雖然看來聰明,在學校中卻學不會閱讀或書寫。 為了診療他們這些難以理解的困難,專業人士嘗試過各種方式,例如利用一些運動來改善視動(手眼協調)能力或是強化腦部發展。然而經過多年的實驗,發現教育對提升這些孩子的學業成就最有效,也就是如果學生的認字能力不行,就利用有效的教學法來教會學生認字;如果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弱,就從改善學生的數學理解著手。 因此,美國在一九七五年將「學習障礙」列為身心障礙類別之一,受到法律保障,所有公立學校都必須提供適切的教育來幫助這些學生。我國也在民國七十三年將學習障礙納入特殊教育法中,所有學校都必須對學習障礙的學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務。 回顧歷史,學習障礙並不是教育界或是家長「發明」出來的名詞,而是依據實際需求,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給這些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生。我國已逐漸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在亞洲是少數幾個將學習障礙學生納入法律中照顧的國家,這除了代表我們對障礙的了解和照顧優於其他國家,也顯示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必須正視這一群在學校社會中生存非常不利的孩子。 除了在教育上針對學習障礙孩子的困難發展有效教學法之外,在科學上,學習障礙的特質也深深吸引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國際間,醫學上有人嘗試作雙胞胎研究,探討學習障礙和遺傳的關聯性;解剖學方面,有人嘗試比較學習障礙者的左右大腦發展是否有異於常人之處;神經心理學方面,腦功能照影被用來研究學習障礙者在閱讀時,大腦活動和一般人有何不同;語言心理學方面,透過對學習障礙學生閱讀困難的了解,科學家更了解一般人是如何學會閱讀的。 近幾年,國內學者也著手研究中文的學習障礙者和西方拼音文字的學習障礙者之間的異同。因此,教育並不是唯一和學習障礙有關的領域,而是將各個領域的研究結合起來,最後落實在學習障礙孩子的身上。 各種障礙的名稱都是讓我們對這類孩子的特質更了解,而能夠提供更適當的幫助。小華的困難如果能夠得到正確的認識,家長和老師才能了解他在教育上的特殊需求,周遭的人也才能夠提供適時的幫助。 學習障礙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雖然只有一些些的不一樣,卻需要用不同的教材教法才能讓他們發揮最大的潛能,考試時也可能需要運用一些彈性措施,才能夠讓他們的能力完全表現出來。認識這群孩子代表我們在科學上的進展、在教育服務上的完備,以及對特殊的孩子個別化需求的尊重。
資料來源:特殊教育(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index.asp)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