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嬰兒與母親 育兒生活 8月號 NO.231

採訪撰文/陳俐君
諮詢/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楊文麗

「溺愛,讓孩子無法無天!」一句告誡,由慈濟證嚴法師口中堅定道出,平緩語氣背後,卻如同正中要害般,赤裸裸地掀開早已扭曲不堪的家庭教養危機。
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孩子個個是父母捧在手心中的寶。「愛,就是給他最好的!」難道是最正確的親情表現嗎?過度寵愛、凡事代勞,是否因此養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寵兒」?專家提醒,明定家規不妥協,適時學說Yes & No,孩子才懂知福惜福,為自己負責喔!

在承受多次人工受孕失敗後,在父母引頸期盼下,如小公主般的娃娃終於誕生。掌上明珠,得來不易,娃娃一出生後,爸比媽咪迫不及待想給孩子滿滿的愛。看到娃娃因夏天悶熱不舒服而大哭,冷氣立刻24小時強力放送;半夜一聽到娃娃哭聲,立刻以跑白米速度,迅速抱起孩子安撫。

也許發現凡是用「哭」來表達需求很有用,娃娃學會了以「哭」來表達想法。開心也哭,不開心也哭;父母在甘願為兒奴的親情天性背後,不禁開始思索,如此寵愛娃娃,是否曲解了「愛的真諦」?

有求必應,潛藏危機
      爸比媽咪們是否有過以下經驗:帶寶寶逛街經過玩具店,看見喜歡的玩具,孩子總是大聲哭著要買;害怕接觸陌生環境,出門上學不是要媽媽連拖帶拉,就是乾脆坐在門口耍賴,說什麼也不去上學。

      面對這樣的「僵持」,爸比媽咪們該怎麼解決?是強硬拒絕?還是心軟遷就?隨著小寶貝的認知、理解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建立,若被孩子抓準了父母「有求必應」的個性,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楊文麗指出,常此以往,恐將不利孩子人格發展。

過度自我中心
      楊文麗心理師表示,從國內外幾項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長期習慣父母經常「有求必應」的孩子,有較高比例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特質。

      她近一步解釋,在家長「有求必應」的教養模式下,孩子很容易錯將「服務」這項極具互動性的原始精神,只吸收到單向的「被服務是理所當然」的概念。由於孩子只吸收到以「自我」為出發點的服務特性,容易養成小孩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特質。

自我控制力差
      父母親過份溺愛,凡事代勞,除了養成孩子凡事以自我需求、喜好為中心的「目中無人」個性;還會因缺乏與他人互助的觀念,養成專斷、跋扈,無法接受別人說不以及限制的的人格特質。凡事總以「我想要」、「我說了算」等自私心態面對,長期下來,因為不習慣遷就環境、隱忍現實,對自我的態度、行為控制力多較差。

情緒不穩
    正因為從小對「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佳,對於即將步入校園團體生活的學齡前幼童來說,很容易因為太過「自我」,常遭同儕排擠或拒絕,這樣的負面互動回饋,會使一向在家受寵的孩子顯得不知所措、惱羞成怒,甚至出現強烈情緒反彈等情緒不穩現象。而由於家庭教育傳遞錯誤認知,造成孩子認知不和諧,老是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跟自己唱反調而心情不佳、情緒不定,若無即時導正錯誤觀念,很容易進一步引發孩子的社交能力危機。

社交差,學習少
      「錯誤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付出慘痛代價!」楊文麗心理師指出,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家長因寵兒寵出「小霸王」的現實案例不勝枚舉,「從小紮根錯誤,孩子性格很容易就此扭曲了!」

      凡事以自我需求為中心的「過寵兒」,會因出現愛操控他人、跋扈、耍賴等個性,與之相處的同儕會因地位不平等而產生拒絕、遠離,甚至排擠的現象。當孩子被身邊的同學、朋友一個個拒絕,這對孩子的人際互動與學習機會,絕對會帶來負面影響。

認知形塑
教養:大小有別
教育小小孩‧先培養「做」的習慣

      楊文麗心理師指出,對於0~1歲小Baby來說,確保日常生活規律、健康成長,建立基本信任關係等,是父母親育兒的首要任務。而等到孩子約1~3歲大時,此時的行動力與理解力雖然還不甚靈活,但已經有能力透過行為結果意識、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觀念。她建議,父母此時可開始為孩子制定明確生活規範(也就是「家規」),讓孩子即早辨識是非對錯,建立行為準則。

      楊文麗心理師提醒,這時期的孩子,還無法充分理解所謂「模糊」地帶,家長在教養孩子時,應著重具體、黑白分明式的規矩,讓孩子有所依歸。

訓練大小孩‧學習「負責任」
    約3~6歲的大小孩,多半已經具備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對於簡單的人際互動與是非對錯,有基本的認識與想法。面對這個年紀的孩子,家長教養應評估小孩的個別狀況予以進階教育;楊文麗心理師提到,對大孩子來說,學習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才能避免日後出現自私、推諉的行為。
    「小至自己收好玩具,大到完成爸媽老師交待的事項,都是負責任的表現。」楊文麗心理師認為,當孩子能夠理解,爸比媽咪的愛,不是無條件付出;適時「放手」讓自己學習為自己負責,也是父母的另一種愛。

結語
  極具效果的家庭教育,必須立基於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楊文麗心理師師強調,爸比媽咪們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態度,千萬不可有「他還小,長大就會好」的錯誤迷思。想不養出「過寵兒」之前,得先重新檢視自己是否已有「為人父母」的正確認知,不放大自己對孩子的罪惡感;勿以為替孩子做得多,就是愛孩子;不說一套做一套;也勿用威脅利誘形式養大孩子胃口,訓練孩子學習付出、對自我負責,以導向人格發展的正軌喔!

(詳文請見2009年八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ischu168 的頭像
    irischu168

    米家。幸福窩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