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嬰兒與母親 育兒生活 8月號 NO.231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系主任 涂妙如

育兒提醒您,溝通是從日常的小事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經驗,並沒有所謂的速成溝通法,要讓親子關係朝正向與緊密的方向前進,家長需要付出更多心力。


      媽咪可能也有在賣場遇見過~躺在地板上大叫大哭、無理取鬧的孩子,多數的家長遇到這種狀況都希望讓孩子趕緊停止哭鬧,以免成為人群的焦點。

      生氣是人類原始的基本情緒之一,寶寶約從6個月大開始就會陸續出現各種情緒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階段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與需求,家長們要先了解這些成長階段,才能找出與孩子的最佳溝通方式。

技巧1、舒緩的語言與動作減緩情緒波動
孩子天生氣質中情緒表達的強度不相同,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系主任涂妙如指出,孩子在6個月大至1歲的時期,反應出的生氣情緒多數與生理需求有關。

情緒表達強度寶寶大不同
有的孩子天生氣質中情緒表達的強度較弱,吵鬧的強度與頻率較低,此時家長會覺得寶寶脾氣不錯很好帶;但有的孩子天生氣質中情緒表達的強度比較強,可能一肚子餓或尿布濕了,就會馬上大哭大鬧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此時有的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生氣很難帶,家長自己也容易發怒。

學習解讀孩子哭鬧的原因
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生氣的強度與頻度與天生的氣質有關,而且尚未有語言溝通能力,因此家長要體認,這個階段的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哭鬧並不是要跟大人作對,大人要學習解讀孩子生氣哭鬧的原因,並以舒緩的語言與動作,一方面解決孩子的不舒服,另一方面也可讓孩子學習減緩情緒的大波動。

技巧2、「溫柔的堅持」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會吵的小孩有糖吃?當孩子學習到只要吵鬧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後,一哭、二鬧、三耍賴的情結就會不斷上演…。

面對動不動就鬧脾氣的孩子
孩子1歲多之後,就可以判讀大人的情緒,也會學習與模仿,並可能有意圖的用生氣、不聽話的策略得到想要的東西,這可對應到上述大賣場的案例。涂妙如系主任表示,若是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此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思考平日與孩子的互動及相處模式。

孩子情緒的養成家長是關鍵
有些家長會將小孩的吵鬧當做吵個不停的鬧鐘,希望立即讓鬧鐘不要再響了,所以小孩可能一吵鬧一生氣就有糖吃或是有電視看,久而久之孩子就學習到只要吵鬧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會增加孩子生氣的強度與頻率。建議家長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要先穩住自己的情緒,並用「溫柔的堅持」方式與孩子溝通,也許剛開始實行時,孩子無理取鬧的強度還是很高,但實行一段時間後,孩子會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氣的強度與頻率就會慢慢減少。

技巧3、休息緩和3分鐘,平靜過後再溝通
和家中小寶貝的溝通也講求時機,時機對了事半功倍,時機錯了狀況更糟,所以不要忽略了時機的重要性。

避免在負面情緒下溝通
溝通,當然是心平氣和的時候效果最好,面對一個氣呼呼的小孩,當下可能說什麼都沒用,也容易引發家長自己的負面情緒,因此涂妙如系主任建議,孩子生氣的當下,先給孩子喝杯水,在確定安全的環境中給一張舒服的小椅子,然後請孩子坐在小椅子上休息緩和一下(1歲多的孩子大概坐3分鐘,2、3歲的孩子大概坐5分鐘,4、5歲的孩子大概坐10分鐘以內),跟孩子說:等一下再回來問你為什麼生氣。
小孩生氣其實像午後雷陣雨,一會兒就雨過天青,不像大人容易記恨與賭氣,所以有的孩子可能坐個幾分鐘就忘了剛剛自己為什麼生氣。

技巧4、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與需求
技巧5、言出必行,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技巧6、良好親子關係,讓溝通更EASY
技巧7、用大人說話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技巧8、說故事幫孩子建立正確情緒觀
技巧9、分析利害關係,讓孩子暸解前因後果

(詳文請見2009年八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ischu168 的頭像
    irischu168

    米家。幸福窩

    irischu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