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與母親 育兒生活 9月號 NO.232
採訪/陳俐君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盧英仁
天主教耕莘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陳培濤
相較於大人們生理機能的成熟,嬰幼童的小小身體,若不幸發生服藥過量、誤食處方,「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小小失誤,極可能帶來難以彌補的大大傷害。
小朋友可不是迷你版的大人,包括藥品劑型、服用方式、用量拿捏等,都得經過專業醫師仔細思量。本專題為各位爸比媽咪整理小兒用藥常見6大疑問,透過專家解惑,藥到病除,與您一同把關孩子的健康。
望著搖籃裡正期待著「一暝大一吋」的小Baby,是未來晉身成大人的原始雛形;處在發育、成長階段皆快速的兒童,可不是迷你版的小大人。有別於成人,小寶貝在嬰幼兒,乃至於兒童時期的身體組織、器官與身體新陳代謝反應速率,都會因為各式藥物進入,產生不同作用與影響。天主教耕莘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培濤表示,兒童用藥拿捏須比成人更加周延,舉凡年齡、體重、器官成熟度、藥物劑型(如水劑、錠劑或膠囊等)及給藥途徑(如口服、注射或栓劑等),都是考量重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07年所提出兒童用藥安全報告顯示,由於兒童劑量不易計算,因此醫師開錯藥比例竟是成人的3倍!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盧英仁對此指出,目前多數中、大型醫院,多有引進適合兒童專用的藥品劑型;但還是有部分基層醫療診所,仍將原給大人口服的藥劑,磨粉減量給孩子服用,「不但劑量難以估算,藥品磨粉溼度、品質不一,與其他藥品相混也易有疑慮。」
Q1:帶寶寶出遊,需準備哪些「常備藥品」?
帶著小寶寶出遊,家長首要工作是先評估旅遊天數與地點。陳培濤醫師指出,若是要帶寶寶出國,除了在行前詳細檢查小孩的健康狀況,可預先向所信任的家庭醫師請求開立常備藥物處方籤,有助於行李準備。
再者,若家中有罹患慢性疾病(如:過敏、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的孩童家長,最好也自費請醫師開立充足藥物以便帶出國;若怕藥物準備不足等其他閃失,盧英仁建議,爸比媽咪可在出國前,請醫師先開立英文病歷摘要,以確保孩子用藥不致中斷。
出外必備藥品
1、退燒藥
最好準備退燒藥、退燒貼布或退燒塞劑,以求暫時緩解發燒,但是退燒藥僅可治標,家長仍須找出孩子發燒原因,並儘快就醫治療。
2、口服電解質水
可購買市售粉狀的電解質,加水沖泡飲用,能疏緩因腸胃不適所產生的脫水現象。
3、消脹藥
可用於因消化不良所引發的胃脹氣。
4、暈車藥
旅途中,幼兒常會因暈車而哭鬧不安及嘔吐,會妨礙了周圍人的休息,也造
成旅程中的不便,所以可以準備適當的暈車藥,並讓孩子在服藥後舒服的平躺休
息,同時適度給予一點溫開水,以減緩不適。
5、 鎮靜安眠藥
幼兒因時差及環境改變遷等原因,容易哭鬧不安,通常暈車藥、流鼻涕及鼻塞用藥─抗阻織胺,藥物本身具有安眠與鎮靜的作用,使用上也很安全,父母不必擔心孩子會有成癮等副作用問題。
6、止癢、抗皮膚過敏及含抗生素配方的外用藥膏。
7、 外傷急救包
包括OK繃、優碘、棉花棒,以及蚊蟲咬傷等外用藥膏。
8、 防蚊液
建議最好選擇DEET成份低於30%以下的產品,避免因重複使用而造成中毒或傷害肌膚。
9、 輕便蚊帳與耳溫槍
Q2:寶寶服藥時,不能與哪些飲品、食物混用?易有哪些危險?
陳培濤醫師建議,不論大人或小孩,服藥時以白開水送藥入口最安全,額外搭配其他飲料或食物,稍有不慎,嚴重者可能造成生命危險。盧英仁醫師特別舉出以下幾種在日常生活中,易與藥物產生衝突的常見食物,提醒家長務必留心。
1.葡萄柚汁
由於葡萄柚汁內有「黃酮素」,會抑制肝臟分泌一種名為「細胞色素P450」的酵素,把葡萄柚汁拿來配藥,會影響部份經由肝臟代謝的藥物,也容易提高血液中的藥物濃度。
盧英仁醫師提到,在美國,曾經有1名過敏患者,因在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的同時,也喝下了葡萄柚汁,結果導致心律不整死亡。所以,服用藥物時,千萬不要搭配葡萄柚汁,以免治病藥物反成索命毒藥,危及生命。
2.金屬離子含量高果汁
如番茄汁、蘋果汁等,拿來當水與藥物一併服下,易與藥物結合形成不同的複合物質,有影響藥效疑慮。
3.香蕉
對於有心臟方面疾病的患者來說,香蕉內富含鉀離子,若與治療心臟疾病的藥物同時服用,容易導致體內堆積過多的鉀離子,嚴重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危機。
4.含咖啡因飲料
不管哪種藥物,都最好不要與咖啡、茶或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一同服用,這是因為這類含咖啡因的飲料,裡面均含有「茶鹼」,如果像是氣喘兒在使用氣管擴張劑時同時服用,可是會使氣管擴張劑過度吸收,出現嘔吐、痙攣、心悸等不適症狀。
另外,治療貧血常用的「鐵劑」,也不可以與茶、咖啡等咖啡因類的飲品配服,當茶和咖啡內的「丹寧酸」和「鐵質」結合,會降低藥效。
5.乳製品
由於牛奶屬於「中和劑」,奶製品內的「鈣」離子與藥物結合之後,很容易降低藥性;而在吃如抗生素等藥物時,更不可與奶製品混著服用下肚。
陳培濤醫師更提到,尤其新生兒容易吐奶,把藥混在牛奶裡喝下去,孩子容易因為無法忍受怪味而嘔吐,甚至引起兒童因誤以奶為藥物而拒喝,建議最好在餵奶前後30分~1小時間給孩子服藥,搭配溫開水喝下肚,才能確保藥劑吸收。
Q3:寶寶服用感冒藥時,不當使用易有哪些危險?
小寶寶因生理機能未成熟,且受個體差異性的影響,幼童對於藥物的反應往往較大人敏感;而又由於成人藥物的作用性較強,若下藥份量不小心過猛,可能會引起孩子更多不適,甚至有生命威脅。
‧抗組織胺(用於治療感冒鼻塞、鼻水):
盧英仁醫師提到,傳統的第一代抗組織胺中的「抗膽鹼素」,因有鎮靜效果,患者在服用後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嗜睡現象。幼童在服用這類藥物時,最好是選在睡前或不需集中精神學習的時候服用。
另外,抗阻織胺所帶來的副作用,還包括:口乾舌燥、全身無力、解尿少等反應,不過,目前新一代的抗阻織胺多屬於長效型,比較不會引起口乾、嗜睡副作用。
‧解熱鎮痛劑
常見用於鎮痛、解熱的阿斯匹靈、普拿疼(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在適量使用下,能發揮良好功效;但像阿斯匹靈若不當使用,除了容易造成腸胃不適,還會有引發肝、腦細胞壞死的疑慮(即所謂:雷氏症候群)。
另外,普拿疼也是一項普遍使用的止痛退燒藥物,但服用普拿疼過量,則會有產生肝臟毒性,甚至有導致猛爆性肝炎致死的風險。
‧氣管擴張劑
臨床上用於治療咳嗽、感冒的藥物種類多元,其中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使支氣管平滑肌鬆弛的「氣管擴張劑」。陳培濤醫師表示,門診很常見到幼童因個人體質因素或因服藥間隔過短等,出現心跳過快、手腳抖動、精神過度亢奮、冒冷汗、食慾下降與手腳冰冷等副作用而前來就醫的案例。他提到,大部分小朋友只要停止或減少服藥量,不適症狀即可獲得緩解。
‧鎮咳劑
盧英仁醫師表示,給孩子在感冒服用鎮咳劑的用意,在於抑制延腦的咳嗽中樞,進而達到止咳效果。他並解釋提到,臨床上鎮咳藥物使用又分2大類,一為具麻醉性,使用該藥品會達到中樞神經抑制,同時出現藥物成癮、嗜睡、嘔吐等反應;。另一種為非麻醉性,服用過量則會出現暈眩、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留言列表